文登風物誌——地瓜

文登風物誌——地瓜

地瓜,學名叫“白薯”或“紅薯”,可咱文登人只叫它地瓜,土得掉渣的稱呼裡,滲透著一種與天下蒼生休慼與共的淳樸味道,就像咱們憨憨的農民兄弟。

文登風物誌——地瓜

文登地瓜多種植在丘陵地帶,沙壤土,光照足,通氣好,排水快。所產的地瓜個頭均勻,外皮光滑,顏色新鮮,筋少面多,糖度適中,澱粉質豐富,吃起來口感很好。

文登風物誌——地瓜

在那個“自然災害”的年代裡,地瓜為維持本地人生命的延續立下了不朽功勳。為何這麼說?因為地瓜產量高,好侍弄,一畝地少則千斤,多則以噸計。

文登風物誌——地瓜

聽父輩人說過,同樣的災荒如果降臨在歐美人的頭上,恐怕一個也活不過來,但我們的父輩人硬是在地瓜的支撐下,挺過來了。是啊,被飢餓折磨過的人們,迸發出的創造力也是空前的。地瓜不足以果腹,人們就發明了許多方法,除了烀地瓜、地瓜幹、地瓜絲、地瓜煮、地瓜面等“奢侈品”,還把地瓜蔓、地瓜葉等難以下嚥的東西全部進行“精加工”,做成餅子、豆包。

文登風物誌——地瓜

並非渾身是寶的地瓜,不遺餘力地為人們奉獻出最後的一點點能量。貧窮的人們,從沒有放棄對生活和未來的嚮往,其紮根在貧瘠的沙土地上的弱小而執著的生命力,多像那滿山遍野間和著海風默默生長的地瓜。

文登風物誌——地瓜

幸運的是,這一段讓國人不堪回首的歷史只存在於先輩的講述中,待我們長大成人的時候,地瓜在更多意義上已經可以歸入到“點心”之列了,這曾經養育了幾代膠東人的活命本錢,如今也搖身一變,成了一種休閒意味十足的“小食品”了。

文登風物誌——地瓜

除農民少量的自食外,大多數用於深加工,如地瓜澱粉、地瓜粉條、地瓜汁、地瓜薯條、烤鮮地瓜等。文登的地瓜幹、東湯村粉條,都是響噹噹的地方名牌。特別是東湯村粉條,把現代機械與傳統老手藝相結合,讓曾經名震膠東的老品牌又煥發了新的生機。

文登風物誌——地瓜

文登風物誌——地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