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藝術史中幽默的中國人

有一種搞笑,並不是毫無下限的庸俗、毫無知識思維含量的露骨爆笑。它經得起推敲,隨著時間的沉澱也不會讓人厭倦,反而越發能換來人們的會心一笑。這樣的例子在中國的古典文學和藝術作品中俯首皆是。只不過受制於中國人傳統上對祖宗的敬畏觀念,總會習慣性地把古人想象成祠堂畫像里正襟危坐的魂靈。

從文化性格上來看,東方儒家文化圈的民族確實比西方人要靦腆不少。在“搞笑”的劃分上我們不得不佩服西方人造詞的豐富。比方說“humor-幽默”,雖然這種搞笑也能給人帶來快樂,但這種快樂彷彿一位紳士,節制有度,越品味道越濃。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政治喜劇《是,大臣》《是,首相》雖然拍攝於上個世紀70-80年代,但直到現在也是世界各國政治精英的最愛。豆瓣上的評分也高居9.7。可以作為詮釋西方幽默的典範。

那麼中國就沒有幽默麼?前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先生畢生致力於研究中國古代藝術,為我們給出的回答是響噹噹的:“說中國人沒有幽默感?——真是‘笑話’!”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我們先從常常為人誤解孔老夫子說起。大家總以為他道貌岸然,哪裡懂什麼幽默?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這個雕塑是真的啊!叫《孔子哭了!》,小編可不想背鍋。

但是《論語》上記載得很清楚:“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意思是說,小題何必大作?其實在他老人家心中得意非常,所以子游一加抗議,他立刻面不改色地說:這不過是一句玩笑的話罷了!莞爾一笑。孔門弟子真會描畫,描畫得嫵媚動人,誰說孔夫子不懂幽默?千載之下,猶習習然炙其溫馨。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比孔夫子再早上兩三千年的中國人都還懂得幽默呢。不信,請看在陝西扶風地方發現的一件仰韶陶器,在紅陶殘片之上,有一個“尷尬”的中國人面孔!

尷尬是我們迄今常常使用的一個名詞,但是在藝術品上表現得如此充沛,當以五千年前這位大藝術家為第一,手法乾淨利落。面型初具之後,只用了三筆—眼睛和嘴巴,就使一個尷尬萬分的表情流傳千古,到現在還在我們心中激起迴盪的共鳴,而所用的工具只是一個指頭。扼要的三劃,尷尬而悲愴。是在嘲笑自己,或在嘲笑命運呢?這使我們想到了俗話上的“哭笑不得”,也使我們想到了八大山人的那“哭之笑之”的有名署款,誰說中國人不懂幽默?

在長沙發現了一批青銅的胡人笑俑,現藏在舊金山的布倫達治館中,時代當在周至漢代之間。請看這幾位椎髻胡俑的滿面笑容,在高高的顴骨間,滿臉堆下笑來,笑得如此憨傻充沛,人間有什麼開心的事令人絕倒如此?我每一瞻視,不禁萬斛愁銷,而且受其感染,笑不可仰,如山憂患一時俱空!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在華府的福瑞爾美術館中收藏有一對青銅虎形犧尊,體型長大,表情“蹣跚”,面部表情令人笑絕,額上皺紋疊落,獠牙鋸齒如畫,稚憨可愛,我每一次和它們對面,都忍不住說出了我的知心話:老兄,你當趕快去找牙醫師做齒列矯正,不然,怎樣吃東西呢?—據說當日採集人(姑隱其名)得到這對銅虎犧尊之時,大喜過望,什麼也不採集了,立刻包架飛機,徑直飛回了美洲。可見他對這副虎面笑容是滿意到了極點了!誰說中國人不懂幽默?試想想原製作人的慘淡用心。

戰國時一面金銀錯的獵獸紋鏡,亦同樣傳達中國人的幽默巧思。圖面上故事如畫:在起初時“金錢豹”仗勢欺人,但是一旦騎馬金甲武士亮出了短劍,虎豹自知不敵,立刻化猛為弱,要向騎士靦顏乞和,看它那委婉拒戰的手勢表情,真使人忍俊不禁!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漢代有許多說書人的優伶俑都使人發噱,在這裡只舉一尊以見例,看這位手舞足蹈的說書人,手執棰鼓,眉開眼笑,正在講人間最最有趣的故事,試把這位笑倒世間的說書人像移作太史公《滑稽列傳》的封面,請看他上翹穹蒼的腳板丫子如何得意忘形……

在圖畫中這種令人絕倒的例證更是美不勝收,宋代的易元吉為了畫猿猴,親自跑進深山老林與猿猴為伍,結果他不但得到了猿猴的真性情,而且進一步得到了猿猴的幽默感。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貓猴圖》(圖片來源:Wikipedia)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他的《貓猴圖》小卷,畫一位孫行者抱著一隻佩著綵帶的小貓咪在揚揚得意,面孔上發出會心的微笑。小貓咪在猴子懷中亦面露笑容,但是它的哥哥(也可能是姐姐)遠走逡巡,高翹著尾巴充滿了驚訝和戒慎恐懼。在這個兩兩對立的圓周形構圖上,一邊是揚揚得意和嬉笑如常,另一邊則是悚然而懼,驚訝萬分,相映生趣,幽默異常!孫行者哪有這種閒情逸致去恤老撫幼?一切都在這位藝術家的擬人幽默感情之中。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宋人雜劇的《眼藥酸圖》亦令人有會心的微笑。這幅“一邊半斤,一邊八兩”的構圖,使人想到了趙孟的《鵲華秋色圖》和塞尚的《玩紙牌者》,都是雙邊對立的好章法。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玩紙牌者》(圖片來源:Wikipedia)

在這裡,一位是戴高帽著長袖袍的眼藥推銷員,渾身上下都是眼藥的廣告,眼睛的圖樣畫滿了全身,真成眼光菩薩現身說法,另一位則僂身向前,一手尖尖地指向自己的眼睛,他正是患有眼疾的病人,二者供求相需,一拍即合,有多少變化曲折,真是一臺好戲。看畫上人物的姿態、服裝、動作、表情,絲絲入扣,如聞其聲,想到現今我們語言中尚有“賣膏藥”的諷刺,廟會或草臺戲場亦時有賣藥商人大吹其法螺,古今中外一也。對畫體認,能不莞爾會心?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鍾馗嫁妹圖》又名《中山出遊圖》(圖片來源:Wikipedia)

宋末元初有一個奇突的畫家,他名叫龔開,畫一些想入非非的鬼怪圖畫,在華府福瑞爾美術館中有他的《鍾馗嫁妹圖》卷。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鍾馗嫁妹圖》局部的呆萌鬼們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鍾馗嫁妹圖》局部的呆萌鬼們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鍾馗嫁妹圖》局部的呆萌鍾馗他妹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鍾馗是不是有點像佩奇的老祖宗

鍾道士是一位食鬼的神仙,他役鬼如奴隸,無中生有,他又有一個妹妹,這妹妹要出嫁,鬼話連篇的大小妖魔都被驅來為她抬嫁妝,於是就來了這麼一位戴涼帽背皮包的小鬼役。他面目黧黑,白眼看天,渾身上下都是骨節,說不定就是所謂的骨節鬼了罷!所背的皮包,十分摩登,大可提供給皮包業參考,和骨節鬼一白一黑,相映生趣,幽默異常,一見會意,使人五體投地地佩服作者的高明用心。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清 羅聘 《鬼趣圖》

在這裡我們想到了有名的《鬼趣圖》,這是羅兩峰一系列的傑作,直把人世百態諷刺個夠。因為鬼者還是由人蛻變而來,什麼大頭鬼、女鬼、官吏鬼……一一都上絹素,內中還有一幅骷髏鬼,倒是從生理衛生解剖學而來的,與龔開的黑肥骨節鬼不侔,但是其諷刺和幽默,卻還是同一鼻孔出氣的。

現代的齊白石老畫師亦很富於幽默的情感,他有一幅《小雞爭蚯蚓圖》,名聞世界,到處都見它在做賀年片用,畫兩隻雛雞在爭奪一條蚯蚓。由於齊老在上面自題“他日相呼”四字,所以亦有人名之曰《他日相呼圖》。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他日相呼圖》

這幅小品的幽默感,人人一見即能領悟。好有趣的芝麻小事,點點滴滴都落在學士眼裡,一片活潑生機。但是齊老他亦是有所本。古今中外,知道雛雞爭蚯蚓者何止千萬人,而且早已形之於藝術。重慶大足的有名雕刻群中便有此圖像,且早已蜚聲於世界,只是古人的表現僅僅是田園豆籬下的趣事幽情,如今舊皮袋裝新酒,一冠之以“他日相呼”字樣,那就意義深刻非常。齊白石老人別有用心,觀眾在活潑幽默感之外,亦愴然別有體認,豈止是一幅圖畫而已!現代史上的爭爭奪奪,亦盡涵蓋於此了!

就以圖畫的一隅觀點而論,齊老亦是了不起的,他對雛雞的畫法,我戲名之“四塊瓦法”。這是他老人家對雛雞身體結構的“因式分解”,兩隻小雞的背部都是四筆交代,如出一轍,這就是所謂的“由博返約,擷其精要”,而蚯蚓則用色筆一筆勾成,真是形簡而神充,大藝術家的心路歷程清晰如繪。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最近民俗中的剪紙藝術大受世人歡迎,我對一幅《秦瓊賣馬》的傑作欽佩無比。小小的一張剪紙,有英雄的江湖落魄,店小二的仗勢欺人。看他那種“一文錢逼倒英雄漢”的可惡姿態,真是“狗眼看人低”,看準了秦二哥的致命弱點,一定要他去賣那匹黃驃駿馬。在這裡您只要注意一下馬的眼神那一點,您就會對中國老百姓普遍都有的幽默感領略到家了,還能說他們沒有幽默感或幽默細胞嗎?

從數千年前陶器上的“尷尬”表情,青銅俑的憨稚笑容,猛虎可笑而不可怕的“蹣跚”造型,獸獵紋鏡上虎豹的前倨後恭,漢代說書人的手舞足蹈,其他如《眼藥酸圖》的尖銳對照,《鍾馗嫁妹圖》的想入非非,《小雞爭蚯蚓圖》的活潑可愛,剪紙圖畫中的馬眼傳情……一一都在表現中國人的幽默感普遍充沛,源遠流長。試想一想孔老夫子的牛刀小試,司馬遷的《滑稽列傳》、韓愈的《毛穎傳》等,以及述說不盡的唐代、五代、宋畫的會心微笑之處。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如趙幹《江行初雪圖》上的蹇驢,眼角唇邊的深刻表情都和秦瓊的黃驃馬同一神韻,其他如崔白的《雙喜圖》,陳老蓮的變形人物等,真是不勝枚舉。有了這許許多多的詮釋例證,我們高興地發現,中華民族亙古以來血統之中,早已豐沛地具有這種高貴的情操,還需要捨近求遠去租借舶來品嗎?

誰說中國人沒有幽默感?——真是“笑話”!

幽默考驗的是教養,古代中國人的幽默文化原來這麼高級!

李霖燦讀畫四十年

中信出版集團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