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軍師,關羽看諸葛亮不順眼,卻對另一人言聽計從!

看過《三國演義》朋友都知道,劉備在三顧茅廬時,關羽內心是很不情願的,而且在諸葛亮第一次指揮大戰時,關羽一開始是瞧不上他的。而同為軍師的另一人,關羽對徐庶卻是很客氣的,這其中有著耐人尋味的原因。

為什麼關羽對諸葛亮和徐庶一開始的態度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小魚兒翻看《三國演義》後總結出來三個原因,我們把這兩個人比較一下就很容易看出來了。

一、徐庶主動,諸葛亮擺架子。

徐庶跟隨劉備是毛遂自薦的。當初劉備遇見徐庶是在回家的路上,徐庶一個人唱著長歌,迎面向著劉備走來,”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廈將崩兮,一木難扶。山谷有賢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大概意思是:漢朝岌岌可危,有人要匡扶漢室但是獨木難支,山中的賢才想要投奔明主,明主需要人才卻不知道我。此時的劉備正好是求賢若渴的,一聽到這話就被他吸引了,一番交談覺得這人很靠譜,於是拜徐庶為軍師。

同樣是軍師,關羽看諸葛亮不順眼,卻對另一人言聽計從!

而諸葛亮卻是劉備花了很大的心思,三顧茅廬請出來的。徐庶在臨走之前曾經告知過諸葛亮,劉備近期會來訪,結果劉備第一次去尋訪諸葛亮,諸葛亮不在家,也沒有留一句話,劉備囑咐童子諸葛亮回來後告知一聲。結果諸葛亮回來後,也沒留一句話接著直接外出閒遊去了,導致劉備第二次頂著風雪再來又沒遇見。等到第三次終於遇見了,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跟劉備打完招呼就忙自己的事去了,讓一個客人在屋簷下乾巴巴地等著,劉備在門外足足站著等了個把時辰,諸葛亮的家人也不把諸葛亮叫醒,更沒有任何待客之禮,也難怪張飛氣的想給諸葛亮家燒一把火的。

通過這兩件事的比較來看,關羽之所以一開始對諸葛亮很不待見,就是因為諸葛亮把劉備拖得太辛苦,不願意借坡下驢,把架子從頭擺到尾,讓自己的大哥一而再再而三的放低了姿態,而這時的關羽卻並沒有看到諸葛亮的才能,所以關羽覺得諸葛亮架子比才能大,心裡很不舒服。而徐庶是劉備親自定的軍師,反正徐庶這人也沒做什麼讓人討厭的事,大哥的命令當然要給點面子的。

二、徐庶江湖閱歷豐富,對關羽胃口;諸葛亮書生氣頗重,談不到一塊去。

徐庶幼年喜好擊劍,喜歡行俠仗義,大約在中平六年,徐庶為了替別人報仇而殺了人,被官府抓住遊街,沒有一個人揭發他,後來被人所救,此後專心求學。

諸葛亮跟隨劉備時大約27歲,沒有人知道他有什麼作為,只知道他常常自比管仲、樂毅,別人也都幫著吹他有經天緯地之才。

同樣是軍師,關羽看諸葛亮不順眼,卻對另一人言聽計從!

對於關羽而言,關羽曾經也是殺了人,因被官府追捕而亡命江湖,所以跟徐庶還是有些共同經歷的,在一起肯定有共同話題。而諸葛亮卻沒有這些與關羽相同的經歷,所以關羽對待徐庶會比諸葛亮更親近些。

三、徐庶低姿態,諸葛亮高姿態。

徐庶雖然身為軍師,卻常以謀士的身份自居,在《三國演義》裡徐庶第一次向劉備出謀劃策時,徐庶只把計策告訴劉備,由劉備自行安排,並且在稱呼關羽時非常尊敬,稱作“關公”。

玄德請單福商議。福曰:“既有敵兵,不可令其入境。可使關公引一軍從左而出,以敵來軍中路;張飛引一軍從右而出,以敵來軍後路;公自引趙雲出兵前路相迎:敵可破矣。”玄德從其言,即差關、張二人去訖;

而諸葛亮第一次用兵,就要了劉備的軍權,想要全由自己支配,這樣就凌駕於關羽之上了。

同樣是軍師,關羽看諸葛亮不順眼,卻對另一人言聽計從!

玄德請孔明商議。孔明曰:“但恐關、張二人不肯聽吾號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劍印。”玄德便以劍印付孔明,孔明遂聚集眾將聽令。

兩人的工作風格截然不同,這也是導致關羽不爽諸葛亮的原因。關羽對人的態度很有意思,越是有身份的人越是看不上,越是地位低微的人越是禮賢下士。比如關羽就敢罵孫權的兒子是狗崽子,卻在千里走單騎時給一個平常百姓家送家書。徐庶越是低姿態,關羽越是回之以尊重,諸葛亮還未建功,就騎到關羽脖子上來了,關羽能舒服嗎。後來諸葛亮展現出了自己的才智後,關羽才算服了諸葛亮。

綜上所述,徐庶這種低調的為人處世方式贏得了關羽的尊重,而諸葛亮在沒有展現才能之前,他的高姿態讓不光是關羽,還有很多人都不爽的。

以上純屬對《三國演義》的分析推測,不代表正史,認真你就輸了,羅貫中故意安排這麼多情節,就是要突出劉備禮賢下士,敢於用人,也突出諸葛亮足智多謀,神鬼難測。

謝謝大家關注、評論和點贊,每天一段有深度的歷史,小魚兒帶您暢遊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