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南宋参知政事,浙闽赣香菇交易市场为何立他的大型塑像

香菇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山珍美食,如果今天还有人说不知道香菇为何物,那真是奇葩了!但是,知道香菇发展史的人还真不多。世界上除了我们中国外,还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香菇。日本的香菇曾占领全世界市场,香菇栽培技术也被全世界所公认。香菇生产在振兴日本山区经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因而被日本人视为“大和民族的骄傲”,并称香菇栽培技术源自日本宽文4年(1664年)。香菇人工栽培技术果真是日本人发明的吗?非也!

他是南宋参知政事,浙闽赣香菇交易市场为何立他的大型塑像

何澹塑像。网络图片。

据《中国香菇栽培史》(2013年5月1日,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寿橙),中国是世界香菇栽培的发源地,香菇栽培已有1800年的历史。早在魏晋时期香菇已在我国江南山区栽培了。世界上最早吃用香菇的是浙江龙(泉)、庆(元)、景(宁)菇民的先人。但作为一项系统栽培技术的发明和传授,是在南宋,当时的香菇栽培技术是以孢子繁殖为核心的“砍花法”。说到香菇发展史,就绕不过两个人:一个是“香菇之神”吴三公,一个是“香菇文化之父”何澹。

“香菇之神”吴三公:本名吴三(1130-1208年),今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百山祖乡龙岩村人。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在兄弟之中排行第三,故起名叫吴三,后人尊称为吴三公,卒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了一套香菇人工栽培技术——砍花法和惊蕈法,并传授给后人,开启了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先河,因而被龙泉、庆元、景宁一带的菇民奉为菇神。

据《庆元县志》记载,吴三公去世后五十多年(南宋淳熙元年[1265年]),因盖竹村(今竹山)菇民吴标梦见吴三公父子,人们便在村口建灵显庙祭祀,并开始举行菇神庙会。《庆元县志》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奠都南京时,丞相刘伯温奉以香菇,朱元璋闻其香味而感奇异,尝之脆嫩,食后大喜,便下令每年必备若干,自此民间就把香菇视为“皇宫圣品”、“菜中之王”。刘伯温还就香菇一事向朱元璋讨“皇封”,龙泉、庆元、景宁三县因而获得独放香菇的“专利”,促进了菇业的发展。时道教盛行,明万历三年(1575年),吴三公被敕封为“判府相公”。元朝,显灵庙五显神被迎到县城拱瑞堂。西洋村菇民集资,在吴三公生前为母守墓行孝棚的原址上建吴判府庙,此遗址至今仍存。清乾隆年间,菇业大发展,祀奉吴三公的菇民大增。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龙、庆、景三县菇民已达15万人,其中9万以上是庆元人。小庙已无法容纳众多祭祀菇民,故三县菇民再集资扩建,将庙迁建至溪边古道旁,即现存西洋殿。清光绪元年(1875年)原庙被毁后重建,保存至今。西洋殿楹联赞吴三公:手创香菇一方沾恩泽,身骑黑虎随地庇人家。

“香菇文化之父”何澹(1146-1219年),字自然。南宋龙泉县南上河村(今属兰巨乡)人。18岁人太学。宋乾道二年(1166年)中进士礼部第二人。历官秘书省正字、武学谕、校书郎、秘书丞、将作少监、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右谏议大夫等职。庆元二年(1196年),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何澹在南宋朝是个风云人物,史上褒贬不一,但在处州(浙江丽水的古称)民间则被称为“何丞相”,口碑极好。800多年来,何澹的名字连接着通济堰、万象山、应星楼和香菇发源史。何澹本为南宋朝廷命官,虽为龙泉人,但不是香菇栽培技术的发明者和传授者,为何被誉为“香菇文化之父”(当代人称之为“世界香菇文化之父”)?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何澹回乡守养母石氏孝。期间,何澹主持修撰《龙泉县志》。这是龙泉建县以来的第一部县志。尤其可贵的是,就在这部《龙泉县志》里,何澹用185个文字记载了龙、庆、景(今浙江龙泉市、庆元县、景宁县)菇民利用孢子栽培香菇的“砍花法”和“惊蕈术”:“香蕈,惟深山至阴处有之,其法:用干心木橄榄木、名蕈木孱,先就深山下砍倒仆地,用斧斑驳木皮上,候淹湿,经二年始间出,第三年,蕈乃偏出,每经立春后,地气发泄,雷雨震动,则交出木上,始采取以竹篾穿桂,烘干,至秋冬之交,再用偏木敲击,其蕈间出,名曰惊蕈,惟经雨则出多,所制亦如春法,但不若春蕈之厚耳,大率厚而少者,香味俱佳。又有一种适当清明向日处出小蕈,就木上自干、名曰日蕈,此蕈尤佳,但不可多得,今春蕈用日晒干,同谓之日蕈,香味亦佳。”这是我国乃至全人类历史上最早、最精确、最完整的人工栽培香菇的记录。这185个文字被明代浙江参政陆容(1436—1494年)转记于《菽园杂记》;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被黄佐编的《广东通志》引用;清雍正九年(1731年)又被郝玉麟引入《广东通志》。1796年日本林学家佐藤成裕(1762—1848年)从《广东通志》抄录了这段文字,编入其著作《五瑞篇》(又名《惊蕈录》)中,被日本视为“国宝”,认为人工栽培香菇源于日本。

他是南宋参知政事,浙闽赣香菇交易市场为何立他的大型塑像

为何澹塑像揭幕。网络图片。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浙江龙泉籍食用菌专家张寿橙先生在国际权威专业刊物和菇类会议上,发表了何澹关于人工栽培香菇的文字,引起轰动。经过国际菇类专家实地考察和多次研讨,国际菇类权威机构确认香菇之源在中国浙江龙、庆、景,从而结束了香菇人工栽培技术源于日本的争议。

何澹是世界上记录人工栽培香菇技术第一人,被为“香菇文化之父”。何澹记录香菇起源史的185个字,意义非凡,字字万金。事实上,正是由于何澹这185个字的“星星之火”,才使食用菌在如今的世界各地形成“燎原之势”,因此人们也把他誉为“世界香菇文化之父”。

为了纪念何澹的功绩,2009年3月24 日,“世界香菇文化之父”何澹塑像在浙江龙泉落成,浙江龙泉市政府在浙闽赣食用菌交易中心隆重举行何澹塑像揭幕仪式。(2017-10-13)

他是南宋参知政事,浙闽赣香菇交易市场为何立他的大型塑像

网络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