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在西宁地图上来看,乐家湾不过是一块弹丸之地,乐家湾本身并无独特之处,但是他的历史可不简单,从汉朝起,这个地方经历了四个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其中“乐家湾”还是马步芳起的名字,为何它会成为马家军的大本营?历史上这些名称的背后有什么故事?且让小编为您一一道来。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一、汉朝:汉将营

在汉朝以前,西北一带都是游牧民族的地方,所以无所谓名字,到处都是草原,汉朝强大起来以后,才派兵驻扎,汉将营的名字,归功于一个叫做赵充国的人。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赵充国算是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青海名人之一,祖籍甘肃天水市西南地方人。他从小臂力过人,胆大心细,爱骑马射箭,舞枪弄棒。喜欢研究兵法,布阵打仗。并熟悉匈奴、羌族和其它少数民族的情况。

汉武帝、汉昭帝时重用他反击匈奴的进攻,由于他勇敢善战,有勇有谋,运筹帷幄,多次重创进犯的敌人,立了很多战功,被授为后将军之职。而且他率军与羌人部队作战,击败羌军,使羌族远离了湟水谷地。他率的部队就曾驻扎在今西宁东郊乐家湾一带。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后来赵充国在河湟地区(含今乐家湾)开垦荒地,修渠造田,构筑城堡,建立了长宁(今大通县长宁堡)亭、西平(今西宁城区)亭、东亭(今乐家湾),发展了农业生产和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后人把他率军修筑的营寨,称为“汉将营”,也称“汉家营”。


二、唐宋:双阳城

汉将营的名称一致延续到唐朝,到了唐朝中叶,吐蕃崛起,经常和唐王朝交战,汉将营一度是唐军重要的军事要塞,不过后来发生“安史之乱”事件,皇帝无力西顾,很快乐家湾被吐蕃侵占。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吐蕃并没有吧全部的汉民赶走,乐家湾成为了农业和畜牧业集合的农业区,唐朝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吕温作为特使出使吐蕃,被乐家湾汉民知道,于是:

“一千多人,一边拜,一边泣,‘问天子安否,天子安否,今子孙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我们吗?唐军何时再回来驻防?’言罢,皆鸣咽悲泣。”(《经河源军汉》)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到了宋朝,那时在西宁城东一带曾驻了两位杰出吐蕃女子,渴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昌盛,民族融洽,姐姐被人称“双阳公主”,妹妹人称“单阳公主”!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双阳公主不但人才长的漂亮,且武艺高强,会骑马,会射箭;又使了一口大刀,舞动起来,几十个人都到不了她跟前,雄居一方,无人敢来问津。当宋朝大军西进到了这里与她两军对阵时,她见大将狄青相貌堂堂,英俊潇洒,一表人才;并且武艺超群,是个人中豪杰,起了爱慕之心。暗暗盘算,要与他结成百年之好,相守到老。不但可以得到一个佳婿,还可以完成归顺大宋的大业,成为中原之人。于是巧使机关,当她与狄青交手之时,卖个破绽,让狄青打马前来追赶。然后取出撒绳,回头扔将过去,套住狄青,拖上马背,回到营寨,软硬兼使,促成亲事。并把她管辖的领地、牛羊全部献给了宋王朝,为宋王朝的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使宋军顺利地进驻了青唐城(今西宁)。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汉将营于是变成了“双阳城”,再次成为汉军驻扎的营寨。双阳城在如今乐家湾西南的罗家湾滩,清朝的时候哪里还有十亩地的遗迹,现在已然不存在了。


三、明清:罗家湾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时间到了名称洪武初年,南京竹丝巷(史料别称:珠玑巷)的罗氏家族因正月十五日前后几天,搞花灯展,玩社火,闹元宵,也不知怎么了,触犯了朱元璋龙颜,被发配到西宁东郊的双阳城一带落了户。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罗氏家族到了双阳城后,一方面修宅建屋,筑堡挖渠;一方面开荒扩田,发展农牧业生产。由于罗氏家大、人多,又懂得农牧业生产技术;加之勤奋好学,辛勤耕耘;乐于助人,厚待乡里,很快成了双阳城一带名门望族。

到了明代中叶,罗家后裔中又出了一个指挥使,叫罗松,由于军功显赫,乐家湾成了军队与农民共同混居的地方。平时耕种土地,自食其力,发展一方经济;战争时共同防止敌人入侵,击败敌人,保卫西宁的安全。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后来明政府在确定村寨时,就用了“罗家湾”这个名字,群众也称“罗家湾”是罗家人开垦的山、修的渠、放牧的滩、拥有的山沟,所以都冠上了“罗家湾”三个字。

相关史料:

明朝《西宁卫志》兵防志载:“西宁城东区卫治二十里有罗家湾堡”

清初《西宁志》兵防志云:“罗家湾堡城东,距市区十五里。”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据乐家湾老人回忆,罗家湾堡遗址在今乐家湾村一带,形状基本呈正方形。堡门朝东北开。堡墙长160多米,堡墙宽160余米,占地面积约40余亩堡子有政角、护门、墩台、悬楼、门楼等设施。门楼土有青砖,青砖上锈刻有“罗家湾堡”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明朝洪武、成祖、嘉靖、万历;清朝雍正、嘉庆、咸丰等历朝,历代都曾修筑(补)过。

到了清代,不知是何原因,罗家后裔罗鳞从罗家湾堡出走,到今西宁西郊彭家寨村落了户,此后罗家先后三代除了武官,皇帝皇帝授武职郎,其中第三代罗绮,在清朝光绪年间“河湟事变”中军前阵亡。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后来清政府精心安排罗氏后裔搬迁到了彭家寨,沈家寨,城北小寨,从此罗家湾再无罗姓。


四、民国:乐家湾

清朝末年,青海办事大臣在乐家湾修建了“文峰塔”,乐家湾山也变成了“塔尔山”,民国时期又修了“乐家湾飞机场”,由于名字过于响亮,到后来人们只知道有乐家湾机场而不知有乐家湾。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民国21年,西北三马(马麒,马麟,马步芳)为了青海统治地位,大局抓壮丁扩张军力,宁海军由6千人扩到1万,再又1万扩到1.4万。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民国24年,为了阻止红军北上抗日,当局规定18-40岁的男子都要当兵,兵源暴涨十倍,到了15万,两年后又出新规,规定17-50岁男子都要当兵,兵源膨胀到了16万,青海人只要是男的,都几乎成了马家军。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新兵被征后没有房子住,没有帐篷,就住在塔尔山(乐家湾)的土窑洞里面,窑洞内空气不流通,闷热潮湿,脏乱霉臭,什么味道都有;加之士兵们很少洗澡换衣服,时间一长,多生疥疮;又不给及时治疗,让其听天由命。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新兵不仅要受老兵欺负,而且不是吃不饱,就是闹腹泻;再加上高强度训练,体力消耗很大,一个个面黄肌瘦。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到了罗家湾,进了鬼门关;不是遇小鬼,就是见判官。轻则脱层皮,重则命上天;要想逃出去,难上再加难”

马麒、马步芳都知道士兵怨声载道,为了保住利益,别有用心的将罗家湾改为“乐家湾”,并把全城的驻军全部赶到乐家湾,乐家湾从此沦为了马家军的大本营。

西宁乐家湾历史上的四种称呼:汉将营、双阳城、罗家湾、乐家湾!

罗家湾改“乐家湾”,虽然名字发生了变化,但本质没什么不同,西宁解放后,乐家湾的名字,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感谢您花宝贵的时间阅读本文,您的每一个赞,每一个评论,都是对小编的莫大鼓励,如果喜欢,可以右上角关注下小编哦,带您一起读不一样的青海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