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兩銀子放到現在等同於多少人民幣呢?購買力如何?

古代一兩銀子放到現在等同於多少人民幣呢?購買力如何?

大家看電視的時候,經常會一個疑問,在古裝劇裡面隨便吃頓飯就是一錠銀子,一有交易都是一大箱一大箱的銀子來進行交易的,就算是普通人身上的錢袋裡也要有一把的散碎銀兩。那麼,古代的銀子放到現在等同於多少人民幣呢?

我們都知道,經濟學界裡面有這麼一句話,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是貨幣天然是金銀,在古代,銀子是硬通貨,往往是作為貨幣存在的。要研究銀子在當時的購買力,按照通常的做法是尋找一種通用的生活必需品來作對比,一般都是拿大米來做標的進行對比。根據糧食信息網的相關信息,目前國內的米價平均4.5元/公斤,本文取該數值參與比對。

古代一兩銀子放到現在等同於多少人民幣呢?購買力如何?

在我國,受制於生產力的發展,銀子大概於唐朝時期開始大範圍的流通起來。根據相關記載,唐朝的米價在開元盛世的時候,大約為5文錢一斗,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可以買到200斗的大米,大約為1200公斤,換算成人民幣大約等於5400元。

唐朝末期,政局動盪,米價上漲到大約10文一斗,一兩銀子可以買到100斗的大米,大約為600公斤,換算成人民幣大約等於2700元。

宋朝時一兩銀子可以買4~8石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1188—4424元。

明朝時,以彭信威《中國貨幣史》的記載,隆慶朝的米價是每公石價0.591兩銀子,萬曆朝是每公石價0.638兩銀子,綜合平均下來,明朝的米價每公石大約在0.6兩銀子左右,一兩銀子可以買1.7石米,明朝公石大約在95公斤左右,一兩銀子可以買160公斤大米,換算成人民幣就是720元。

清朝的受國外貨幣的衝擊,白銀價格繼續貶值,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均勻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清朝時期一石恰當於現在的156.45斤。換算下來,光緒年間的一兩銀子可以採購107斤支配的糧食,大約換算成人民幣為240元。

古代一兩銀子放到現在等同於多少人民幣呢?購買力如何?

不過,在古代人力成本和房價都比較低廉,《金瓶梅》的寫作時代大約是明代隆慶朝和萬曆朝,根據書中的描述,西門慶為王六兒買了使喚丫頭,只花了四兩銀子,也就是才3000塊左右,知識分子的薪水相應的要高一點,聘請溫秀才每月的薪水為三兩銀子,大約在2000多元,不過溫秀才放到現在起碼也相當於一個地方知名企業的經理級別的收入了。

而房價和現在比更是極其便宜了,《金瓶梅》裡面寫到常峙節購買的住宅:兩間兩層,一間門面,一間客坐,一間床房,一間廚灶,要35兩銀子,也就是大約才2萬5千元人民幣,放到現在就算是鄉鎮的臨街兩層獨棟門面翻十倍的價錢也不一定能買到。乾隆十三年,北京內城新簾子衚衕(長安街南,新華門與和平門之間),四間瓦房70兩,大約也才一萬六千元人民幣,而現在同樣的位置翻一千倍可能也買不來這樣的房子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清朝之前的年代,老百姓上街不可能隨身帶著銀兩的,畢竟銀兩的購買力太強,就算是散碎銀子一般也用不上,一般都是用銅錢進行交易。在清朝,銀子的購買力有所下降,但是一般也不用銀子直接交易,小額交易還是用銅錢來進行交易,大額交易由於錢莊業的發展,很多都有銀鈔、銀票進行交易了,直接用銀子交易的情況在清朝中前期並不多見,直到清朝末期,由於外國銀幣的流入和清政府發行庫平銀幣,民間用銀幣交易的才多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