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两银子放到现在等同于多少人民币呢?购买力如何?

古代一两银子放到现在等同于多少人民币呢?购买力如何?

大家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一个疑问,在古装剧里面随便吃顿饭就是一锭银子,一有交易都是一大箱一大箱的银子来进行交易的,就算是普通人身上的钱袋里也要有一把的散碎银两。那么,古代的银子放到现在等同于多少人民币呢?

我们都知道,经济学界里面有这么一句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是货币天然是金银,在古代,银子是硬通货,往往是作为货币存在的。要研究银子在当时的购买力,按照通常的做法是寻找一种通用的生活必需品来作对比,一般都是拿大米来做标的进行对比。根据粮食信息网的相关信息,目前国内的米价平均4.5元/公斤,本文取该数值参与比对。

古代一两银子放到现在等同于多少人民币呢?购买力如何?

在我国,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银子大概于唐朝时期开始大范围的流通起来。根据相关记载,唐朝的米价在开元盛世的时候,大约为5文钱一斗,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买到200斗的大米,大约为1200公斤,换算成人民币大约等于5400元。

唐朝末期,政局动荡,米价上涨到大约10文一斗,一两银子可以买到100斗的大米,大约为600公斤,换算成人民币大约等于2700元。

宋朝时一两银子可以买4~8石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1188—4424元。

明朝时,以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的记载,隆庆朝的米价是每公石价0.591两银子,万历朝是每公石价0.638两银子,综合平均下来,明朝的米价每公石大约在0.6两银子左右,一两银子可以买1.7石米,明朝公石大约在95公斤左右,一两银子可以买160公斤大米,换算成人民币就是720元。

清朝的受国外货币的冲击,白银价格继续贬值,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均匀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清朝时期一石恰当于现在的156.45斤。换算下来,光绪年间的一两银子可以采购107斤支配的粮食,大约换算成人民币为240元。

古代一两银子放到现在等同于多少人民币呢?购买力如何?

不过,在古代人力成本和房价都比较低廉,《金瓶梅》的写作时代大约是明代隆庆朝和万历朝,根据书中的描述,西门庆为王六儿买了使唤丫头,只花了四两银子,也就是才3000块左右,知识分子的薪水相应的要高一点,聘请温秀才每月的薪水为三两银子,大约在2000多元,不过温秀才放到现在起码也相当于一个地方知名企业的经理级别的收入了。

而房价和现在比更是极其便宜了,《金瓶梅》里面写到常峙节购买的住宅:两间两层,一间门面,一间客坐,一间床房,一间厨灶,要35两银子,也就是大约才2万5千元人民币,放到现在就算是乡镇的临街两层独栋门面翻十倍的价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乾隆十三年,北京内城新帘子胡同(长安街南,新华门与和平门之间),四间瓦房70两,大约也才一万六千元人民币,而现在同样的位置翻一千倍可能也买不来这样的房子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清朝之前的年代,老百姓上街不可能随身带着银两的,毕竟银两的购买力太强,就算是散碎银子一般也用不上,一般都是用铜钱进行交易。在清朝,银子的购买力有所下降,但是一般也不用银子直接交易,小额交易还是用铜钱来进行交易,大额交易由于钱庄业的发展,很多都有银钞、银票进行交易了,直接用银子交易的情况在清朝中前期并不多见,直到清朝末期,由于外国银币的流入和清政府发行库平银币,民间用银币交易的才多了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