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法庭,民主发源:处死苏格拉底,却开释了第一个女同性恋诗人

什么是陪审团?

你看过电影《十二怒汉》吗?

估计99%都没看过,这部只拍摄于室内的、1957年上映的故事,简单得足以用一句话概括——

一个贫民窟中长大的男孩被凿凿铁证指控谋杀生父,陪审团里本有11人坚信他有罪,但由于一个人的反对及其条分缕析的细致推理,最终说服了其他人统统转变为无罪推定。

雅典法庭,民主发源:处死苏格拉底,却开释了第一个女同性恋诗人

《十二怒汉》这一反差剧烈的转折式逆袭,是电影史上对陪审团制度进行的第一次也是最强有力的一次普及。

它旨在阐释这套“苛刻”的制度如何挽救任何一个可能身陷相似处境的无辜嫌疑犯的生命。

雅典法庭,民主发源:处死苏格拉底,却开释了第一个女同性恋诗人

简·方达

西方的陪审团制度

1787年,一群美国人在费城的一个房间里日夜不停地争吵。

他们要做一件造福千秋万代的事情——为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设计一部宪法。

应该说,他们的工作非常成功。

因为到今天两百多年以来,这部宪法几乎没有大的变动,美国的制度也成为世界很多国家效仿的对象。

关键是它的陪审团制度——

“陪审团”(Jury)是一个误导人的翻译,原词没有“陪”的意思;

原意大约是“临时裁决委员会”,在法庭上是负责裁决的主角。

法官才是陪衬,只能做做解释法律、引导庭审之类的服务工作。

雅典法庭,民主发源:处死苏格拉底,却开释了第一个女同性恋诗人

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从英国继承而来——而英国近代才做成的事,雅典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已经做到了!

让我们难以理解的是,西方陪审团的成员都是普通老百姓。法庭对他们的学历水平、法律知识几乎没有任何要求!

一个小学水平、没学过法律的人,也能有权决定犯人是不是有罪。

雅典法庭,民主发源:处死苏格拉底,却开释了第一个女同性恋诗人

所以在西方,一个亿万富翁该不该破产的命运可能就掌握在一个不爱读书、不爱思考、只喜欢喝啤酒,看脱衣舞的蓝领工人的身上!

但在他们看来,这种制度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保证每个案件的裁断都符合大众的道德观。

这能避免法律人士凭着专业优势玩弄法律条文,也能用来对抗失去民心的恶法。

处死了苏格拉底的雅典法庭

那时,雅典城邦已经建立起一套分辨是非的程序。

赫里阿斯特(the Court of the Heliasts)法庭位于集市之南,那是一栋庞大的建筑,一头是陪审团员坐的长凳。另一头是公诉人和被告方的讲坛。

审判开始先由公诉人讲话,接着被告讲话,然后由200到2500人组成的,陪审团投票或举手表决是非曲直。

这种用计算赞成的人数,来决定某种主张是非的办法,贯穿于雅典的整个政治和法律生活中。

雅典法庭,民主发源:处死苏格拉底,却开释了第一个女同性恋诗人

全城的男性公民,大约3万人,一个月中有两三次,应邀到集市西南的山头集会,用举手表决的办法,决定城邦的重大问题。

对于城邦来说,多数人的意见就等同于真理。但雅典的法庭可不是发现真理的讲坛,那只是一群上了年纪或是一条腿的人的匆匆集会,他们只是一心等着快点结束。因为陪审员的酬劳是一天三块钱……

陪审员在审讯过程中常常打瞌睡,很少人有案例经验,或熟悉相关的法规。

成为一名陪审团唯一的条件就是雅典公民、思想健全、不负债——不过思想健全的标准,只是能够走一条直线,并在提问时说出自己的名字。

雅典法庭,民主发源:处死苏格拉底,却开释了第一个女同性恋诗人

处死苏格拉底

就是这样的法庭,判了苏格拉底死刑!这样的法庭,还曾审判过人类有历史记载的,

第一位女诗人:萨福Sappho

雅典法庭,民主发源:处死苏格拉底,却开释了第一个女同性恋诗人

萨福Sappho

千百年来,萨福被人们视为描写女性爱情的圣人、“女性主义者的偶像”、当时莱斯波斯岛上的货币,都以萨福头像为图案。


雅典法庭,民主发源:处死苏格拉底,却开释了第一个女同性恋诗人

从19世纪末开始,萨福成为了女同性恋的代名词,Lesbian意为女同性恋者,与形容词Sapphic女子的同性爱等,均源于萨福。由此,萨福也被近现代女性主义者和女同性恋者奉为始祖。

据说,她曾经因为某种罪名,或许是人们指责她教坏了全希腊的女孩子,被送上了法庭受审。

轮到她为自己辩护的时候,她咬着嘴唇只做了一件事——解开衣服…

雅典法庭,民主发源:处死苏格拉底,却开释了第一个女同性恋诗人

喧嚣的法庭突然间肃静下来,男人们屏住了呼吸……

方才还熊熊燃烧着的刻骨敌意,不经意间已经结成了冰凌,融化成了春水。

他们突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审判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

雅典法庭,民主发源:处死苏格拉底,却开释了第一个女同性恋诗人

这女子分明是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维纳斯)最虔诚的祭司!

没有人可以判“美”有罪,更没有人可以判“爱”有罪!!!

雅典法庭,民主发源:处死苏格拉底,却开释了第一个女同性恋诗人

那么当然也没有人可以判“诗”有罪……

萨福比苏格拉底幸运多了,她就是这样被当庭开释的。

关于萨福的介绍,我们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