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第一大门午门,宫廷剧中常听到的午门斩首,原来是误传

午门是紫禁城的第一道大门,也是紫禁城的正门。在明清宫廷剧中,常常有这样的片端,某位大臣犯了错,朝堂之上,皇帝盛怒,大喝一声:“推出午门斩首”。大臣一边大喊:”皇帝饶命“,一边就被拖出宫门。在戏曲小说中,推出午门斩首,也是一句常见的台词。午门矗立在紫禁城中轴线的开端,午门前有宽阔的广场,这里曾经是斩首犯人的地方吗?

紫禁城第一大门午门,宫廷剧中常听到的午门斩首,原来是误传

其实推出午门斩首这件事情,应该是不存在的。专家推断,此是个误传,应该是推出午门行刑。由这个行刑误传成了斩首。当然作为午门来讲,这是皇家的第一道门,不可能在这斩首啊。所以明代斩首的地点是在西市,清朝就到了菜市口。

紫禁城第一大门午门,宫廷剧中常听到的午门斩首,原来是误传

午门作为紫禁城的正门,雄伟高大,它由墩台和城楼两部分构成。平面呈凹字形,凹字台墩上,是五座脊微翘的楼阁,形似展翅的凤凰,所以民间也把这里叫做”五凤楼“。午门斩首是艺术作品的演绎,在历史上并没有真正发生过。但是在午门前,确实闹出过事情。因为这里有过一种特殊的刑罚叫廷杖。午门前廷杖最著名的故事,发生在明朝正德年间。这一天朝堂之上,兴致勃勃的正德皇帝突然宣布,他有一个新的决定。大臣们一听,暗叫不好,他们纷纷担心,这位小皇帝又有了什么不靠谱的想法?

紫禁城第一大门午门,宫廷剧中常听到的午门斩首,原来是误传

原来明朝的正德皇帝,15岁继位,他生性顽劣。身为皇帝,常常表现出怪诞的举动,令人瞠目结舌。正德九年正月十六,宫中元宵节放烟花,不慎失火,殃及宫中重地乾清宫。眼见着火势越来越大,正德皇帝却很开心,他站在远处慢慢欣赏。并赞叹道:”好一棚大烟花呀“。正德皇帝对朝堂不感兴趣,他喜欢打仗,自封威武大将军。常常在宫廷里操练士兵,他穿着铠甲,亲自带领士兵操练。最多时操练的士兵,达到万人以上。呼喊声在紫禁城九门外面都能听到。史书称,明朝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276年来最能胡闹的皇帝。相传,清朝时期如果皇子们读书不认真,就会被师傅训斥一声,你想学朱厚照吗?那么这一次正德皇帝又有了什么新主意呢?

紫禁城第一大门午门,宫廷剧中常听到的午门斩首,原来是误传

原来,正德皇帝想要南巡,名义上说要考察民情,实际上就是想游山玩水,再借机寻些江南女子。大臣们自然不同意,当面阻止。不仅如此,大臣们还纷纷上书劝谏。翰林院的舒芬是一位状元,负责修书,是一个大胆直言的人。上书劝谏,言辞激烈。正德皇帝很生气,罚舒芬在午门前跪了五天五夜。大臣们见皇帝不但不听劝,反而惩罚觐见的官员,内阁大学士集体辞职。正德皇帝见事闹大了,才勉强妥协。

紫禁城第一大门午门,宫廷剧中常听到的午门斩首,原来是误传

但是眼见着阻力重重,看来想南巡的愿望,是实现不了了。正德皇帝越想越生气,他便下令,将舒芬等劝谏的大臣,全部拉到午门外廷杖。廷杖是明代独有的一个刑罚,俗话说就是用棍子打屁股。明朝行刑有两个朝代最严重,一个朝代是正德,一个朝代是嘉靖。嘉靖时候也出过这个事情,嘉靖想要太监代表他去祭太庙。结果有官员提议这样做是不可以的,惹恼了他,他下令把官员拉出去打80棍。不仅打80棍,皇帝本人还坐在文华殿,去随时了解打的情况。这80棍,中间打折了三根棍子,把官员都打死了,嘉靖皇帝还不解气呢。

紫禁城第一大门午门,宫廷剧中常听到的午门斩首,原来是误传

廷杖通常在午门外,中央御道的东侧进行。军士一边吆喝,一边轮流执杖施刑,每打五下换一个人再打。廷杖分用心打和着实打两种,如果监刑官脚尖张开,那么就是用心打,可能会导致残废。如果监刑官脚尖闭合,那么就是着实打,受刑的大臣就肯定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