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出征打仗走德胜门,胜利收兵走安定门,看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座座古城历经百年沧桑,千秋往事。一道道城门回想战马嘶鸣,英雄凯歌。

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内城一共有九个城门,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京师九门。在这九个城门当中位于北城墙的是安定门和德胜门。其中安定门被称为凯旋之门,这是因为明清时期士兵出征一般走德胜门,取旗开得胜的意思,而胜利归来收兵的时候就要走安定门,表示天下安定。所以,安定这个名字包含着明清时期的皇帝们,对于天下太平的美好祈愿。不过,这个寓意安定的城门,却见证了不少狼狈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出征打仗走德胜门,胜利收兵走安定门,看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安定门

明朝景泰元年的八月,北京城的安定门外出现了三个风尘仆仆的人。他们轻装简从到了安定门下,为首的一人看着高大的安定门城楼心中颇有唏嘘。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公元1449年北方的蒙古瓦剌部落对明朝的边境骚扰停。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决定御驾亲征。没想到北征的部队没有讨到任何便宜,还被瓦剌部落打得落花流水。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朱祁镇也被瓦剌俘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古代出征打仗走德胜门,胜利收兵走安定门,看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朱祁镇

瓦剌部落俘虏了明朝皇帝,自然觉得北京城破指日可待。于是他们以朱祁镇为要挟攻打北京城,可是当时的明朝,在兵部尚书于谦的带领下,把瓦剌军队打得落荒而逃。这次战役被称为北京保卫战,北京保卫战之后的一年,明朝与瓦剌经过多次谈判,朱祁镇终于被接回了北京。只是这一年时间里皇帝已经换成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所以,当朱祁镇来到安定门下时,心里才有如此多的感慨。

古代出征打仗走德胜门,胜利收兵走安定门,看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安定门对于朱祁镇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年朱祁镇在位时,曾经下令对北京的内城城垣做过一次大规模修筑。京师九门的城楼,都是他下令修筑的,安定门城楼就是其中之一。这以后,从明朝到清朝除了加固和修缮,安定门的形貌基本没有大改。朱祁镇昔日下令修建的这座城楼,也见证了自己的狼狈。

安定门是明清时期,北京城北城墙的东门。这里毗邻孔庙和雍和宫,这两处所在是明清时期北京城最大的庙院。所以安定门附近交通十分繁忙。有时还能在城门遇到远道而来的喇嘛,前来雍和宫参拜。除此之外,安定门还有一个时候最热闹,那就是皇帝出城去地坛祭祀的时候。只是如今,地坛还安然地在北京城的一角,可是安定门城楼却已经消失在了历史深处。

古代出征打仗走德胜门,胜利收兵走安定门,看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地坛

1924年,一个瑞典的人文学家叫喜仁龙,他千里迢迢来到北京之后,对北京城的古城墙和城门赞叹不已。于是,他花了许多时间对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做了详细的测绘。拍摄下了大量的城门和城墙照片,成为我们今天追溯北京城门的珍贵记录。

当我们去旅游观看时,只看表面风景,如果我们了解了城门背后的故事,再去观看时是不是又是另一种感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