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城地鐵擁擠度排行:廣州第一,西安第二

編者的話

2018年上半年,北京人均居住支出7820元,佔消費總支出的比重高達36.9%,深圳緊隨其後,佔比30.7%。

相比而言,廣州在食品菸酒類的消費遙遙領先,達到了6724元,比北京高出了2600多元,佔消費總支出的比重高達32.1%。

與廣州類似,成都的這一系數達到了32.8%,在11個城市中最高

◎編者注:標題為編者所加

截至2017年末,中國內地已有34個城市開通了城市軌道交通並投入運營。開通的城軌交通線路達165條,運營線路總長為5033公里。

需要指出的是,城軌不僅是指地鐵,地鐵只佔到總運營里程的77.2%,其它制式的軌道交通,如輕軌、單軌、磁浮交通等佔22.8%。

34城地铁拥挤度排行:广州第一,西安第二

01

里程超過200公里的城市有8個

到2017年底,城軌運營里程超過200公里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廣州、南京、深圳、成都、重慶、武漢,共八個。其中南京僅2017年一年就新開通131.9公里,淨增里程數居全國第一位。

正是憑藉著後發的速度優勢,南京的地鐵運營里程已超過深圳,成功躋身前四,打破了過去四大一線城市霸佔前四的局面。

整體來看,除杭州外,南京、成都、重慶、武漢進入前八,與2017年新一線城市的排名大致吻合。這說明地鐵的建設情況還是與城市的整體實力掛鉤。

雖然說,近幾年一大批二線城市在軌道交通建設上加大了馬力,但就去年的情況看,除北京、上海投入運營里程超過六百公里,400+、500+仍處於空白。可見,差距還是較大。

不過根據在建里程,廣州、成都、南京等應是最快的補位者。

02

西安地鐵客運強度僅次於廣州

還有一些有意思的數據,如上海雖然運營里程和車站數都是最高,但換乘站數卻比北京少2個。

重慶是唯一擁有單軌的城市,並佔到運營里程三分之一以上;南京的市域快鐵接近軌道交通總里程的一半。

除了運營里程,一個城市的地鐵運營情況,客流強度也是最主要的指標之一。

2017年,中國已開通的城軌交通平均客流強度為0.81萬人次/公里日。

34城地铁拥挤度排行:广州第一,西安第二
34城地铁拥挤度排行:广州第一,西安第二

從上表可以看出,34個城市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成都、西安、哈爾濱、杭州、長沙等10個城市超過了全國平均客流強度。

客運強度前五的城市分別為:廣州、西安、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是唯一一個非一線城市。

在城市總人口不到一千萬的背景下,西安地鐵的客流強度排在了北京、上海之前,僅次於廣州,西部君認為有幾個原因:

一是,西安目前已開通的線路在同等級別城市中不算長,這容易出現超負荷運行的情況。隨著運營總里程增加,平均客流強度或會有下降。

二是,已開通線路,覆蓋的是核心區域、重要人群區,也證明線路的規劃比較合理,契合了需求。三,可能與地面交通比較擁堵,導致地鐵需求較強有關。

客運強度倒數前五名的,為貴陽、合肥、大連、東莞、長春。

其原因,西部君認為分別可能是:

一,貴陽的總人口還是偏低,不到500萬;二,合肥去年地鐵新增幅度居全國第二,運營線路增加較快,攤薄了運流;三,東莞大學生少,產業工人出行需求相對較低;四,長春、大連開通運營的里程都較小,地鐵便利度低,客流量自然不高。

線路最高日客運量與最高日客運量車站的第一名,都在廣州。廣州也是去年唯一一個線路最高日客運量突破200萬次的城市。

最高日客運量突破一百萬的城市,還有北京、上海、重慶、深圳、武漢、南京、西安。很明顯,這些城市都是區域中心城市,大學生數量也多。

成都在開通線路里程居西部第一的情況下,最高日客運量卻低於重慶、西安,可能與私家車的擁有量相對較高有關。

03

廣州體育西路站最繁忙,成都在建線路最長

最高日客運量的第一名——廣州體育西路站,是唯一一個最高日客運量突破了80萬的地鐵站,堪稱是全國最繁忙的地鐵車站。

地鐵站最高日客運量超過30萬的城市有九個,分別為:

34城地铁拥挤度排行:广州第一,西安第二

中西部第一名是武漢的江漢路站,西部第一名是西安的北大街站。

另外報告透露,2017年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收支比為70%,僅北京、廣州、深圳、武漢4市運營收支比超過100%,即不虧本。這意味著絕大多數地鐵的運營都仍靠財政收入補貼。

34城地铁拥挤度排行:广州第一,西安第二

截至2017年末,中國內地有56個城市開通城軌建設,共計在建線路254條,總長度達6246.3公里,均超過已投入運營的規模,加上陸續還有更多城市的地鐵規劃仍在申報或準備申報之中,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潛力之大,可見一斑。

在建規模方面,成都以超過400公里居全國首位

。廣州、北京、杭州、青島在建長度也在300公里以上。

未來五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投入運營里程超過500公里的城市,或將上升到10個左右。隨著基建投資回暖,中國內地城市正迎來又一波軌道建設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