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7岁丧夫,96岁去世,以这种方式守寡79年,最终名留青史

她17岁丧夫,96岁去世,以这种方式守寡79年,最终名留青史

她17岁丧夫,96岁去世,以这种方式守寡79年,最终名留青史

裁剪

在古代的时候,女性的地位是很卑微的。女性社会地位最高的时候,应该是原始时代了。一位女性的时候,负责一个部落的生育工作,也就是所谓的母系氏族。但是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所需要的劳动力变化。男性逐渐主导了社会的主要地位。其实在古代早期年代还比较好,但是从宋代开始,因为一个理学的提出,使中国女性的地位逐渐开始走上了卑微,也是整个中国的社会心态走向了内向,保守,停滞。这个就是著名的程朱理学。也就是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随着程朱理学的不断发展,离婚女子连改嫁都是一个问题了,到后面的时代里面,女子改嫁甚至是一种不洁的表现。那时候甚至流行立贞洁牌坊,奖励那些对男子忠贞,守节的女子。甚至衍生出一些残酷的刑法。比如说对所谓的不贞洁的女子侵猪笼之类的。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社会的退步。

她17岁丧夫,96岁去世,以这种方式守寡79年,最终名留青史

裁剪

曾经就有这么一个女子,这个女子是清朝的一位寡妇。那有位著名的散文家方苞,特地为了写了一篇,高节妇传。这个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一位姓高的贞洁烈女。但是这位女子其实姓段,因为,出嫁之后都要随夫姓,她的丈夫姓高,所以说她也跟着姓高。说到这位寡妇,一生可以说是过得非常凄惨,她17岁就死了丈夫,然后独自带着两个儿子讨生活,当时她的哥哥,劝她趁机会再嫁人,但是她却说到,为了两个儿子,她愿意留下来。于是,变卖了自己的嫁妆,与哥哥脱离关系,然后出门独自讨生活了。

她17岁丧夫,96岁去世,以这种方式守寡79年,最终名留青史

裁剪

这位女子也是拼尽了自己所有的力量。拉扯大自己的两个儿子。但是寡妇的两个儿子似乎并不太争气。老师的大儿子是一个市井的小摊贩,人到中年就死了,二儿子是个小吏,因为犯事被扣押了。倒是他的孙子挺争气的,考中了进士,将他的当小官的父亲赎回。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足足守寡79年的女人,他是怎么忍受寂寞的了?根据记载,这位寡妇一生对自己要求非常严苛,在年轻的时候,就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到了年老的时候,就每日早起训斥自己的儿媳妇。他到晚上怎么办呢?这本来应该是这个寡妇带入棺材的秘密,但是根据记载,这位寡妇美,每晚都要甩一大把铜钱,洒到自己房间的每个角落。然后再一颗一颗帮忙把他们找回来,这样是非常费力写费精力的,但是也就这样让她保持了不做那些不贞洁的事

她17岁丧夫,96岁去世,以这种方式守寡79年,最终名留青史

裁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