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爲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本 文 共 7254 字

讀 完 全 文 需 18 分 鍾

連達並不是山西人,卻極為熱愛山西的古代建築,他獨自行走于山西的村鎮縣市20年,只做一件事:畫古建。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如今連達每年都會抽出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尋訪和寫生,收穫的成果是數不勝數的古建繪畫作品。

他說,第一眼見到山西的晉祠、關帝廟、平遙古城時,就被古建築的恢弘與靈氣深深震撼:

“中國的文化之厚重和博大,典雅和華貴的氣質能夠讓人舒緩和沉澱下來,在心靈上對祖先的創造進行感知,進行一種精神上的溝通交流,能喚醒我深深刻在基因裡的華夏情愫。”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連達作品: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關帝廟

連達選擇了用畫筆來記錄這些中華文明的瑰寶。他也畫故宮,畫北京太廟,畫山海關,但連達畫的最多的,還是山西的古建,因為這裡是全國保存古代建築最多的省份,元代以前古建築的保有量超過全國總量的80%,明清兩代的古蹟更是浩如煙海,難以計數。

但他苦行僧般的堅持普通人仍然難以理解。儘管最近這幾年媒體的報道讓連達有了一些知名度,但他仍然會被外人誤會,經常不受歡迎,而且仍然是一個人走在路上:“至今只有圍觀者,尚無參與者。”

連達出了幾本和古建有關的書,但今年的新書《斗拱飛簷畫古建》有些特別,他不僅講述中國古建文化和它們面臨的危險處境,而且開始手把手教人們怎樣畫古建。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連達作品:山西省介休市祆神樓

翻開這本著作,我們能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古建寫生,還能看到詳細的古建繪畫步驟:從古建的種類、樣式、主要構件和是時代特徵,再到寫生的工具和怎樣練習,如何掌握透視與構圖……我想,連達通過這本書,在召喚更多的同行者。他告訴我們,關注和保護我們古代的文化遺產,可以從畫,從記錄開始。

關於近期的工作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山西省襄汾縣趙康鎮史威村普淨寺天王像

1、今年去了哪些地方畫古建?

連達:今年春天按照計劃去了山西中部的呂梁、晉中、陽泉和太原的一些縣城和鄉村進行古建築寫生,並且基本完成了預定的計劃,把這些地區有代表性的古建築大部分都尋訪和寫生完成了。

2、現在有沒有同行人和你一起做這件事(畫古建)?

連達:這是一件很艱苦也很寂寞的事情,至今只有圍觀者,尚無參與者。

3、為什麼要寫一本普及畫古建知識的書?

連達:偶然的一次聊天,機械工業出版社的趙榮老師提出了這樣一種想法,和我不謀而合了,我在《斗栱飛簷畫古建》的前言裡也講到了這件事。

環顧我們所生存的城市樓宇之間,已經很少能見到中國文化的痕跡,看一下現在的年輕人,對自己祖國獨特的文化形式又有多少了解,曾經的詩書禮樂和斗栱飛簷已經距離他們太過遙遠,彷彿是一個完全未知的時空。甚至我自己的孩子從各種媒介中所能接觸到的文藝作品也都充斥著所謂現代和西方的元素,作為一箇中國人,對本該瞭解的中式審美與情懷卻形同陌路,真是每思及此,嘆息不已,也更感煩憂。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現在所能見到的建築類鋼筆速寫工具書多是側重講解構圖和技法,教大家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建築設計師。實例多以歐式建築和現代建築為主,偶有涉及中國古建築的,都是一帶而過,並未深入描繪和探究其中獨特的構造與審美情趣。

因此我在本書裡講述如何繪畫古建築的同時,也講解了大量不同時代的古建築細節和裝飾知識,希望藉此將大眾已經陌生的中國傳統建築知識進行一次普及宣傳,讓更多讀者感受到祖國傳統建築文化的獨到與美好,能夠跟我一起用珍愛的目光來審視自己的民族文化遺產,用真心來品讀她的博大與精妙,感受其中的滄桑與厚重,最終和我一起拿起畫筆來尋訪和記錄這些日漸瀕危凋零的古建築,把這份美好留諸筆端,呈現給世人,流傳給未來吧。

關於畫古建的價值

4、和其他方式(拍照、錄像等)相比,畫古建的獨特價值是什麼?

連達:古建築是凝固的歷史,是文化的形態和歷史的延續,是我們中華文明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但是它的美已經被忽視、拋棄甚至曲解和醜化太久了,幾乎成了現代人眼中腐朽、土氣、落後和醜陋的符號。我用繪畫這種方式來提煉和表達古建築的美,它們的古樸之美、滄桑之美、結構之美和神韻之美,把這些呈現給世人,希望人們能夠重新回頭審視我們的本源文化,我們祖先的偉大創造和不朽傑作。也用這種最適合我的獨特形式來記錄那些瀕危的不為人知的鄉野古建築,希望至少能夠讓後人知道它們曾經存在過,以另一種方式為古建築留下具體的記錄。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山西省陵川縣禮義鎮北吉祥寺

我的繪畫要從紛繁多變的現實環境中將複雜精妙的古建築歸納提煉成簡潔的線條,有時候是在濃密樹木的遮擋中,或在雜亂民房的包夾下,空中密佈著蜘蛛網般的電線,甚至有垃圾堆和廁所的近逼,這是我在鄉村進行古建築寫生經常能遇到的狀況,但抽絲剝繭般把這些雜亂的影響去掉,在畫面上勾勒出乾淨純粹的古建築樣貌,將拍照所無法完整或者完美攝入的古建築在這一時期的形象用我們的畫筆記錄下來,這是繪畫獨特的表現優勢

,這種主觀的取捨和構圖的自如變換都是使用拍攝設備無法替代的。

5、您畫古建的知識和技巧是從哪裡習得的?

連達:我自學古建築知識和繪畫走過了很多年很艱難的時期,最初完全缺乏基礎,硬著頭皮的逼著自己去鑽研,說常常碰得頭破血流也不誇張,在外頭寫生時候遭到冷嘲熱諷也是家常便飯。畫建築最重要的是透視,不瞭解這方面的知識,畫出來的殿宇是歪的,病態的畸形,我只能去找來那些畫建築設計圖的書學習裡面的透視知識。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市面上的建築類繪畫工具書也多是教人怎樣成為一個建築設計師,都是以高樓大廈、西洋建築、別墅和教堂類建築來講解和示範,極少有中國古建築繪畫的講解,至於複雜的結構就更是沒有,所以我只能從實踐中學習,從無數的練筆中摸索和總結,如果不是對古建築和傳統文化深深的愛和難以割捨的歸屬感,我真不敢想象能夠堅持這麼多年,真是有千萬個理由讓我半途而廢地放棄。

6、掌握古建的式樣和結構對畫古建有多重要?

連達:繪畫古建築,對式樣和結構的把握是至關重要的,也可以理解為如同萬丈高樓的基礎。我國古建築現存最早者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了,期間朝代更迭,建築風格也不斷演變,其中還有不同地域的地方性特點和做法,所以在一個大的範疇之下,其實涵蓋了特別多的式樣和結構種類,不把握繪畫對象的式樣與結構特殊性,極有可能造成時代和地區特點混雜,甚至是張冠李戴般的邏輯性錯誤,或者造成作品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問題。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把握了古建築的結構,就知道了該突出哪些特徵,自己就大體可以給不同的古建築區分時代,這是古建築作品準確性、生命力的重要因素。除去以上因素,初學者如果不能把握古建築結構,很可能連對象的造型都建立不起來,出現比例失調,斗栱不對應樑架,收山寬窄失誤,屋頂和層高比例失調等諸多問題,那作品就完全失敗了。

7、看到您畫的古建,基本上是用單色寫生,有沒有想過其他形式的創作?

連達:我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古建築愛好者,以繪畫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古建築的愛,因此我並不追求在美術這條路上走多遠,只要能夠表達出我所想表達的東西就可以了,畫筆恰巧是我這種熱情的一種宣洩渠道,我愛了,我畫了,我感到很滿足,並不奢望更多。色彩當然也是表現古建築的很好的方式,但我其實更喜歡類似於傳統國畫白描的畫風,我畫的古建築也是力求向這個風格靠近,多年的摸索全在於此。我覺得自己在學習美術方面資質平庸,實在算不得突飛猛進,這麼多年的摸索也才僅僅畫到現在這個水平,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色彩畫則是另外一個範疇了,我投入的精力很少,實際上我大部分時間都在用於謀生,留給繪畫的時間本就不算多,色彩畫的研究就更少了,我很清楚這方面還需更努力地鑽研才行,希望將來能夠畫出令自己和大家都喜歡的彩色古建築作品。

關於古建的美學影響

8、從唐到宋再到元明清的古建都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您認為這種風格變化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連達:不同時代的建築演化受許多因素影響,主要還是社會大環境和區域小環境。現存的唐代建築承續漢代至北朝的演化融合結果,還是很雄渾博大的風格,這也和那時候社會的審美取向息息相關,到了宋代,國家抑武崇文,反映在建築上也少了唐代的粗獷硬朗風格,轉化為一種秀美恬淡的氣質。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到了元代,因為戰亂和屠城,許多地方的建築傳承應該因此中斷,宋金以來的嚴謹風格被很粗放和不合常理的簡單搭建取代,對整個中國古建築的傳承也產生了巨大的衝擊。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森林資源隨著歷代的大量砍伐使用,到了明清時期,能用於修建大型建築的木料已經不多了,甚至紫禁城的用材也多來自雲貴川一帶,因而迫使建築的體量和用材逐漸縮小,結構看起來也更簡單于從前。再者隨著明清燒磚技術的成熟普及,使得用磚成本降低,大量建築開始使用磚牆承重,也改變了原來木結構建築的框架承重理念。這時候對於建築結構的追求逐步走向沒落,構架變得更加纖細簡單,轉而追求細節的雕琢裝飾,走上了與最初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9、古建的裝飾、古代塑像中的美學風格對您有什麼影響,您認為它們的留存的價值和意義在哪裡?

連達:古建築和彩塑壁畫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也是不同時代留下的藝術品,許多現在已經成為那些時代的代表作甚至孤品。比如我們心中無論怎樣想象大唐,也不如觸摸佛光寺東大殿更直觀,所以,

這些古建築和藝術品是歷史的延續,是漫漫歷史長河裡連接古今的紐帶,是我們今天的中國人追溯本源的燈塔。中國傳統文化是東方文化的源頭,在世界歷史與藝術長河中,獨樹一幟,這種文化曾經一直傳承延續了數千年,並且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都是領先於世界和具有代表意義的,可惜隨著近代中國的衰落,我們的傳統文化也被質疑和摒棄,乃至逐漸被人們所遺忘。但這些文化藝術形式是我們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珍貴足跡,是值得我們引以為自豪的傑出創造,這已經是一種反思過後形成的共識,在全球化的今天,重拾我們的傳統文化也是追思歷史找回民族自信心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只是盲從地去追逐金字塔或盧浮宮,對身邊同樣寶貴的中華歷史文明遺蹟熟視無睹,就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山西省芮城縣古魏鎮永樂宮無極之殿

多年來隨著我對古建築的深入尋訪和繪畫,使我有了更多的體會和感悟,中國的文化之厚重和博大,典雅和華貴的氣質也正是今天快餐式文化所最缺乏的,能夠讓人舒緩和沉澱下來,在心靈上對祖先的創造進行感知,進行一種精神上的溝通交流,能喚醒我深深刻在基因裡的華夏情愫,找到作為一箇中國人的歸屬感。

10、您認為古建的傳統美學在今天還有可能以某種形式重現嗎?

連達:我覺得中華文化的審美觀已經消亡了,這個過程經歷了上百年的時間,現在我們的社會已經接受了西洋的美學思想,並以之為準繩。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在孩子們的教育時期就已經被剔除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已經是完全陌生的東西,想要重生已經很難,只能以一些符號化的形式勉強存在於這個時代的一些角落中。一種文化失去了生存土壤和造血能力,即使沒有完全死去,也很難再發展和創新了,最終會有怎樣的未來,我本人真的不樂觀。

關於山西古建

11、對您來說,山西古建的魅力和特殊性在哪裡?

連達:中式建築曾經是東方文明的象徵,但卻隨著近代化的來臨和西風東漸的衝擊而走向了消亡。今天當我環顧四周林立的充滿現代化氣息的高樓大廈時不僅感到疑惑,我們中國的傳統建築在哪兒?我們賴以自豪的文明古國到底還留下了些什麼?這是我多年來一直在追尋的方向,並且幸運地找到了保存著諸多古老村鎮和廟宇以及精美城闕樓閣的如同諾亞方舟般保護著中國古建築精華的地方,那就是山西。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山西省澤州縣大東溝鎮雙河底村成湯廟

山西省的外形好像一片狹長的葉子,東側是太行山,西邊有呂梁山,黃河沿著呂梁山一路南下又往東一挑勾勒出了葉子的大致輪廓。這片有表裡山河之稱的古老土地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是上古神話中女媧造人、黃帝戰蚩尤的地方,堯、舜、禹在這裡垂拱治天下,稷王於此處勸導稼穡農耕,叔虞執桐葉以創唐國,重耳據此地以成霸業。秦趙長平之戰,劉邦白登之圍,五胡亂華,北魏肇興,李唐起事,五代割據,楊家將抗遼,三晉的歷史緊緊聯繫著中華的興衰。擁有如此深厚積澱的山西因而遺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蹟,這裡元代以前古建築的保有量超過全國總量的80%,明清兩代的古蹟更是浩如煙海,難以計數,擁有這樣無可比擬的優勢,想領略中國古建築的風采只能是非山西莫屬了。

12、在山西畫古建,最難忘的經歷是什麼?讓你最遺憾的是什麼?

連達:山西古建築眾多,我最喜愛的是應縣木塔,來山西尋古二十年,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第一次來到木塔下的激動心情,感覺整個人都興奮得微微顫抖,彷彿唐僧來到了雷音寺一般。木塔的高大魁偉、複雜結構呈現出來的視覺衝擊力和穿越千年的凝重氣質都令我如醉如痴,難以割捨。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我在山西尋訪古建築,各種苦都吃過了,比如我這些年來山西每次都要跑一個月左右,需要帶換季的厚衣服,有畫具紙張,相機三腳架,各種生活必需品,揹包經常能達到4、50斤,用老鄉的話講,比一袋子白麵還沉。揹著這樣重的行囊奔走在山西的廣大農村。許多地方一天的班車只有那麼一兩趟,趕不上則只能租車,如果最終無車可租就只好徒步走出來,揹著這樣的重負,我經常要徒步很遠,曾經連鞋底都走掉過,在荒村還被成群的野狗追擊過。在野外還曾經遭遇過暴雨,淋的渾身浸透,有時候只能歪著個脖子夾著一把摺疊傘,躲在老鄉家的屋簷下堅持畫下去。遭遇降溫時候,坐在那畫好幾個小時,感覺整個人都凍透了。也曾因為天黑時候流落荒野,隨便找了個破房子,在裡面忍了一晚。最艱難的其實不是這些,而是老鄉的不理解和阻撓。這兩年進廟越來越困難,許多地方的老鄉被文物盜竊搞得沒有辦法,充滿了警惕,本來和善的人也變得不好說話了,寧可拒絕十個生人,也不放進一個盜賊。還有些古蹟修繕之後乾脆大門緊鎖,找誰也不給開,老鄉們還認死理,只要我不讓進,找誰商量也沒有用,比如我在澤州鄉下想看一個廟,最後我都找到村主任幫忙說情,文保員大叔也不為所動。還有一些廟荒廢已久,裡面的草都長的及腰深了,廟門都坍塌淤埋了,這時候還要撕透荊棘,爬高翻牆,甚至從牆洞鑽進去,從破爛的門扇下面爬進去,真是想盡一切辦法。

有一次在陽城縣東關的關帝廟,我想進去畫一幅,那裡現在被一個幼兒園佔用,管理人員不讓我畫,說這裡禁止生人入內,我也是孩子的父親,能夠理解他們的規定,一切為了孩子好,所以我表示只坐在大門口絕不前進半步,並且坐在攝像頭範圍內,保證畫完就走,還把之前畫的畫給他們看,表示自己不是個騙子,但好話說盡也沒用,他們直接把我的揹包給扔到馬路上去了,我只能走人。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山西省平遙縣襄垣鄉郝洞村鎮國寺

一次我從東北來山西,目標是去潞城和平順交界的濁漳河,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汽車,傍晚時候到了長治,我為了第二天一早就趕到目的地,就坐末班車又向前走了一站,到達並住在了潞城。結果那天晚上也許當地警方在抓什麼逃犯,到旅店裡對陌生旅客都要採血,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質疑和不配合的後果都是不妙的,只能接受被放血的事實,真是無比鬱悶。

如果說到遺憾,我最大的遺憾就是至今許多人仍然沒有意識到這些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失修、坍塌、破壞和盜竊時刻都在發生著,一度甚至愈演愈烈,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歷經幾百年的艱辛和磨難才傳到我們這一代,結果隨隨便便就毀掉了。我為它們而痛心,為不能保住或者連看見它們的機會都沒有,深感遺憾。

13、山西的古建保護現在面臨哪些問題?您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行動和改進?

連達:說到古建築的現狀真是喜憂參半,我想大多數人看古建築都會想看到它真實的本來面貌,也就是風塵僕僕地從歷史中走來的模樣,但這種願望經常要面對殘酷的現實。山西的古建築為什麼保存得多,一是古時候這裡商業繁榮,比較富裕,有能力修建和修繕很多廟宇民居;再者山西的鄉親們淳樸善良,對祖先敬畏對信仰虔誠,無論是信奉佛道還是地方性神靈,都不是隨便應付的,在建廟時候會認真造出精品,平時維護起來也會盡心盡力,不敷衍了事,在戰爭和各種運動中都竭盡所能保護這些廟宇少遭破壞,因此今天山西留給我們的古建築是全國最多最好的。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人口尤其是年輕人大量向城鎮轉移,鄉下人口日益稀少,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很多古老宅院無人居住,逐漸就坍塌了;還有的村莊比較富裕,蓋起了大片新房子,傳統的古民居或者被拆舊蓋新,或者被廢棄。許多村中的廟宇也多是如此,無人維護,年久失修,傾頹垮塌。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再者現在的文物盜竊十分猖獗,從房頂的琉璃,簷下的木雕、房基的柱礎到石刻石獸,只要能搬走的都有人偷,許多廟宇被偷得精光,連屋脊都光禿禿的。再比如我看見許多建築的柱礎被撬走,僅以幾塊磚頭一墊了事,還有根本連磚頭都不墊就強行拆走柱礎的,可想而知,沒有了柱礎的房子構架很快就會變形下沉坍塌,這種僅為了一個價值並不高的柱礎就不惜毀掉一座幾百年古建築的殺雞取卵式的瘋狂偷盜情況越來越多,達到了令人髮指的恐怖程度。還有就是一些地方富裕之後,也許是出於好心對破敗的廟宇或者古民居等古蹟進行修繕,

但由於缺乏專業的古建築修繕理念和技術,沒有專業的古建築施工隊伍參與,僅憑一腔熱情就開工,經常把廟宇刷得花紅柳綠,豔俗不堪,完全失卻了文物本身應有的特徵,和新建的仿古建築別無二致,這樣的修繕對於文物本身來講又是一種傷害甚至等於毀滅。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山西省陽城縣西河鄉中寨村成湯大廟

這些類情況見得多了,怎能不痛心疾首深感憂慮。近些年也有許多古建築得到了專業的修繕,使一些瀕臨倒塌的古蹟在儘可能保存自身文物信息的情況下獲得新生,這就是好事,我支持這種專業性的修繕和保護,反對盲目胡亂的修繕。比如電視上曾經報導過山西一些古建築狀況堪憂的事情,之後不久我正好去當地寫生,就看到好幾處古建築倉促上馬,盲目開工,把紅磚水泥這樣的現代建築材料都用上了,把有明確修造年代題記的舊木構件當垃圾給扔了,這種修繕實際上就是一種傷害,是我所不贊成的。有些古建築在不具備修繕條件和資金的情況下,先行加固做保守治療保證不進一步毀壞就可以了,沒必要急於開工,對文物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對祖先,對當代還是對後人都是沒法交代的。

14、作為普通人,如何為保護古建出一份力?

連達:我實際上為古建築做不了什麼,既無力修繕,也阻止不了那些不規範的粗劣修繕,更擋不住那些瘋狂的文物盜竊分子,我只能以自己的畫筆用自己的方式來繪畫記錄古建築在這一歷史時期的形象,算是力所能及的表達了自己對古建築的一番熱愛和一片赤誠吧。文物保護是需要全社會來共同努力做的事情,能夠通過我的繪畫和傳播,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這一點,並加入到這個行列裡來,這肯定是好事,希望更多的真心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炎黃子孫來參與保護和留住我們古中國的珍存餘韻,那些滿腦子挖寶思想,想從文物古建築上獲得意外之財的人就請離開吧。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山西省稷山縣稷峰鎮武城村段氏節孝坊及碑樓現狀


文中所有插圖來自《斗拱飛簷畫古建》:

他走遍山西畫古建20年,只為給瀕危的古建築留下最後畫像

斗拱飛簷畫古建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副標題: 圖解古建形制與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