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慢性肾脏病大事记

近几年慢性肾脏病大事记

(本文为肾泰网原创内容,转发请联系肾泰网)

IgA肾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因为IgA肾病的常见性和在肾病患者中的高占比,关于IgA肾病的病理表现和病理分型一直是肾脏病医生关注和讨论的重点。

近几年慢性肾脏病大事记

在最新的IgA肾病牛津分类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将新月体形成纳入了IgA肾病牛津分类,添加了新月体评分标准

何为IgA牛津病理分型?

IgA牛津病理分型是近年来推出的新的IgA病理分型标准,其意义在于可以根据分型,指导临床并判断预后。

牛津分型的制定主要包括两个过程:首先找出重复性良好的病理指标,继而分析在这些指标中何者为影响IgA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从而预测IgA肾病的病情进展。

近几年慢性肾脏病大事记

为何将新月体纳入IgA牛津病理分型?

在2009发布的IgA肾病牛津分类发布指出,系膜细胞增生(M)、毛细血管增生(M)、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E)、节段粘连或硬化(S)、间质纤维化或肾小管萎缩(T)是影响IgA肾病预后的独立因素,并不包括新月体。

主要原因是当时牛津分型涉及的病例中有新月体的肾小球所占比例较少,无法充分佐证新月体对IgA肾病预后的影响。

近几年慢性肾脏病大事记

由于这些过往的研究未纳入严重肾损伤患者,所以这样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缺陷。近年来的多个研究在纳入严重肾损伤患者为受测者之后发现:新月体是肾脏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

在这些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IgA肾病牛津分类工作小组对细胞/纤维细胞性新月体与肾功能下降速率和生存期降低50%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证实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有鉴于此,工作组建议,将新月体纳入分型。

新版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有哪些?

新版的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在纳入新月体后,对新月体的定义和评分都做了解释,形成了由系膜细胞增殖(M)、肾小球节段硬化(S)、毛细血管增殖(E)、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以及细胞/纤维细胞性新月体(C)组成的新版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MSET-C。(见下图)

近几年慢性肾脏病大事记

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的变化,体现了近年来对于IgA肾病的研究进展,将新月体形成纳入了IgA肾病牛津分类,对IgA肾病的预后判断有着重大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