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一手打造的獨立國協,爲何越來越沒有存在感?

獨聯體是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連同烏克蘭、白俄羅斯打造的後蘇聯時代的產物,用這種鬆散的組織關係代替曾經的蘇聯。獨聯體鼎盛時期有12個成員國,不過隨著土庫曼斯坦、格魯吉亞等退出,以及烏克蘭的即將退出,使這個由原蘇聯加盟共和國構成的區域性國際組織名存實亡。對於獨聯體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獨聯體成員國經過多次會議討論,試圖通過進行機構改革延續獨聯體的生命,但效果不佳。

俄羅斯一手打造的獨聯體,為何越來越沒有存在感?

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傢俱體分析一下獨聯體為何誕生,以及獨聯體為何淪落到今天的如此地步:

不得不說獨聯體的誕生是時代的產物,是蘇聯作為國際政治實體退出歷史舞臺時,俄羅斯為了籠絡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以便繼續發揮俄羅斯的帶頭大哥的作用。蘇聯作為一個聯邦國家,各成員國之間不管是政治聯繫,還是彼此之間的經濟合作都很密切,這樣的組織最終都解體了,那麼獨聯體作為一個獨立國家之間的鬆散的區域性組織,究竟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不得而知。與其說獨聯體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倒不如說這是俄羅斯為了繼續控制自己的勢力範圍的工具。

俄羅斯一手打造的獨聯體,為何越來越沒有存在感?

那麼,獨聯體為何不能發揮像歐盟之類的國際組織的職能呢?

歐盟是一個政治經濟性組織,其前身是歐共體,歐盟是由經濟組織發展而來,注重各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和互利互惠,能夠發展成後來的歐盟是歐洲國家為了增強自身實力,維護自身利益,同美國、俄羅斯等大國抗衡的產物。歐盟的形成和發展會使各成員國切實享受的諸多的實惠,比如免除關稅、人員貨物自由流動、貨幣統一、援助落後國家經濟發展等,所以才有越來越多的國家申請加入歐盟(英國除外)。

獨聯體最初成立時只是一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政府之間的政治性鬆散的區域組織,並不具有經濟職能,更多地是在政治、安全、軍事等方面開展合作。後來進行改革,試圖建立歐亞經濟聯盟,但是也是雷聲大,雨點小。獨聯體成員國先後簽署了上千個各種類型的合作文件,但是真正能落實的沒幾個,這說明這個組織並不能真正使成員國切實受益,當然這也與獨聯體成員國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有關。獨聯體成員國至今沒有一個發達國家,你說誰能起帶頭作用,誰能拿出自己的錢幫助其他成員國發展?

俄羅斯一手打造的獨聯體,為何越來越沒有存在感?

獨聯體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其缺乏國際存在感,難以擴大國際影響力:

第一、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實力衰落,難以支撐獨聯體發展。

在蘇聯時期,蘇聯還可以依靠整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去補貼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當然這也是出於維護邊遠地區穩定而採取的權宜之計。蘇聯解體以後,一方面俄羅斯經濟衰落,自身經濟發展都是問題,不可能再去幫助獨聯體國家發展。另一方面,獨聯體不是蘇聯,俄羅斯和其他成員國之間是獨立的主權國家之間的關係,俄羅斯也沒有義務去幫助其他成員國發展。所以獨聯體更多是蘇聯解體以後,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之間尋求心理安慰的產物。

第二、獨聯體國家經濟結構的趨同性,導致彼此存在競爭關係。

蘇聯模式對獨聯體國家的經濟結構影響深遠,並且短期內難以改變。像俄羅斯、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多是資源型國家,由於自身消費能力有限,又遠離市場,資源輸出成為制約國家發展的瓶頸。而俄羅斯作為獨聯體的老大,自身資源豐富,國家經濟依靠油氣資源的出口,同其他成員國存在著競爭關係,因此各國很難在建立自由貿易體上達成一致。

俄羅斯一手打造的獨聯體,為何越來越沒有存在感?

第三、獨聯體國際存在感弱,難以發揮地區影響力。

獨聯體雖然有12個成員國(土庫曼斯坦和格魯吉亞退出後剩10個),但是對外基本沒發揮什麼國際影響力,更像是幾個獨聯體國家的俱樂部,平時大家聚在一起開開會,聊聊天,即使簽署個文件也不去真正的落實。雖然俄羅斯一再強調重視獨聯體這個組織,但是如果不能給成員國帶來真正的利益,大家遲早都會離開的。烏克蘭此前已經宣佈將退出獨聯體,如果烏克蘭一旦完成各項退出手續,那麼獨聯體國家將只剩下9個了。

獨聯體作為一個時代的產物,使俄羅斯能夠在蘇聯解體以後,捆綁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形成一個區域性的組織。這其中受益最大的應該是俄羅斯,因為俄羅斯將獨聯體國家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通過這個組織可以維繫俄羅斯同成員國之間的政治、安全和軍事合作。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國利益訴求的變化,獨聯體並不能滿足各成員國的需求,走向解體也不是沒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