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为何要杀民族英雄徐树铮?

来不及说再见


徐树铮(1880~1925),字又铮,号铁珊,又自号则林。二十岁时以廪生的身份想投到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门下,可惜当时袁世凯因母亲病故要回原籍奔丧,虽然很欣赏他写的《国事条陈》,但是错过。后偶遇段祺瑞,因才学见识受其赏识,遂成为段的左膀右臂。后被人称“合肥魂”(段祺瑞又称段合肥),“小扇子军师”,成为皖系军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1919年,徐世昌被皖系操纵的国会推举为大总统,授予徐树铮陆军上将军衔,任命他为“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他到任十天之内,即以强硬手腕解决久悬未决的外蒙闹自治问题,在库伦设立西北筹边署。此举当时保持了国家版图的完整,受到高度赞扬。但如果因此即称徐树铮为民族英雄,总有过誉之嫌。

徐树铮在皖系的二十多年里,纵横捭阖,颇有战国时期苏秦、张仪之风。当初给袁世凯的建议就是强军,“欲整顿济时,舍经武无急务。”他和段祺瑞一直是最积极主张使用武力统一全国的北洋军阀。北洋时期风云变幻,段祺瑞几上几下,徐树铮游走在各方军阀之间,联合游说,他自恃才学身高,很是刚愎自用,加之手腕强硬,得罪的人众多,但真正下手杀他的只有冯玉祥。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1925年时的皖系已是日暮西山,段祺瑞虽然再次出山担任执政,但仅是被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者张作霖和冯玉祥拉出来压阵的,手中已然无兵,处处被掣肘。这时的冯玉祥不再是当年需要依傍皖系发家之人,他手中有兵,不担心处置徐树铮自己承担不起后果。

1924年底,徐树铮被逼出走国外避难,段祺瑞担任执政后,委任徐树铮为“考察专使”访问欧美、日本等国。1925年12月11日徐回到上海,徐树铮即为皖系重新聚集兵力奔走,联络孙传芳等人,意在巩固段祺瑞的地位,而矛头直指冯玉祥。1925年12月19日,徐树铮不顾劝阻,执意要去北京面见段祺瑞,进入冯玉祥的势力范围。1925年12月29日在返回上海途中被冯玉祥派人截杀。而六十岁的段祺瑞身为执政,得知讯息后除了厚葬自己的“军师”徐树铮,连缉拿凶手都做不到。


二是徐树铮和冯玉祥之间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早年冯玉祥被徐树铮多次严重打压过,后来冯玉祥和段祺瑞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徐树铮的能力无容置疑,直皖大战和第一次直奉战争的发动都离不开他在其中挑动,而徐树铮甫一回国就鼓吹段祺瑞的“领袖”地位,那带来的威胁是强烈而真实的,人心易变,怎能不担心他再掀起风浪呢。而打掉徐树铮,段祺瑞就会真正变成没牙的老虎,皖系不再具有任何威胁。


三是徐树铮被杀和1917年他诱杀陆建章如出一辙。冯玉祥动了杀机,陆建章之事可拿来做文章。陆建章在陕西滥杀无辜,人称“陆屠伯”,但他当年对冯玉祥有知遇之恩,还让冯玉祥做了自己的侄女婿。陆被逼离陕后,主战和平统一南方,与段祺瑞的主张是背道而驰,被皖系视为威胁和阻碍。进京途中,被徐树铮诱至天津奉军司令部的花园枪杀。而后还以奉军奉军名义声讨陆建章,没有受到任何追责,所以有冯玉祥报私仇之说。不过这个名声冯玉祥不想顶,截杀徐树铮时,他把真想报私仇的陆建章之子陆成武接到廊坊,声称是替父报仇。不过真相不会被掩盖,1945年,已成为著名法律人士的徐树铮三子徐道邻,为父申冤,以杀人罪起诉冯玉祥和张之江,却被以逾期为由拒绝受理。

徐树铮作为北洋军阀中少有的文武双全之才,壮年时期即殒命的确有可惜可叹之处,不知如果当年冯玉祥心软放他回南方后,会否掀起怎样的风浪?


今安在的文史情缘




杀一个人一定需要理由,或情杀,或仇杀……

显然,冯玉祥杀徐树铮是仇杀,那么,到底有什么仇恨,能让冯玉祥下此杀手?

徐树铮杀了陆建章,此仇可谓“不共戴天”



徐树铮胆子很大,是段祺瑞的主要帮手,为段祺瑞鞍前马后,做了不少事。

其一生,做得最漂亮的事,就是在其影响下,让“维持自治的外蒙古”重新投入了中华民国的怀抱(1946年又独立出去了),这一年,是1919。此举受到了孙中山、段祺瑞等的大力肯定。

杀了陆建章,算是徐做得最差的事之一,为什么要杀陆建章?



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在袁世凯麾下时,年轻气盛的徐树铮与陆建章多有摩擦;二是政见不同,1918年,段祺瑞主张用兵南方,而陆建章则不希望对南方用兵,作为段祺瑞的小弟,徐树铮一百个不乐意。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1918年的6月14日,徐树铮假意让陆建章来密室谈话,实际上,安排警卫在半路上杀了陆建章。

事后,徐树铮供认不讳,这让一个人非常不爽,这个人就是冯玉祥。冯玉祥为什么不爽呢?

因为陆建章是冯玉祥妻子的姑父(也有说是舅舅,事实上应该是姑父)、是提拔冯玉祥的大恩人。

这还了得?从此之后,徐树铮就上了冯玉祥的“仇人榜”,成为了冯玉祥“惦记的人”,当然,最惦记的是徐的脑袋。

徐树铮处心积虑,想解决了冯玉祥的队伍




徐树铮和段祺瑞“穿一条裤子”,都是主张武力统一全国。而直系等人则是主和,包括早期在直系的将领冯玉祥,曾经也是主和。

政见的不同,让徐树铮和冯玉祥成了政敌。

1924年9月,冯玉祥背叛直系,加入了孙中山的国民军。彼时,段祺瑞、张作霖、孙中山形成了一个三角联盟。



虽说是三角联盟,但并不稳定。特别是,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后,冯玉祥做为国民军的一部分(后来又改名叫西北军),逐渐和共产党联系紧密,并且日渐强大,感觉有被“严重赤化”的倾向。

段祺瑞和徐树铮,害怕冯玉祥实力过于庞大,对自己方造成重大影响,于是开始私下商议灭冯大计。

徐树铮于1925年12 月11日出外考察结束,回到上海,期间与孙传芳会晤,商议直、奉、皖三系联合对抗冯玉祥和准备北伐的国民军,双方相谈甚欢。

知道此事后,,冯玉祥明白,如果不能灭了徐树铮等人,便会被徐树铮们灭了,于是,冯玉祥把徐树铮的位置,在仇人榜里又提了一格,列入了“仇人榜里的数一数二的红人”。

终于,在1925年12月29日,下属抓来徐树铮时,家仇、公恨统统爆发了,次日,徐树铮就被送到了阎王殿。






万事皆有因,冯玉祥杀徐树铮,主要是陆建章之事,深埋仇恨;政见不同和派系斗争问题,也是杀徐树铮的一个重要原因。


蓝风破晓


徐树铮的死,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找死”,纯粹是自己找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杀了冯玉祥的恩人,也就是有“屠夫”之称的陆建章。

您想啊,陆建章是谁啊?是袁大人当年小站练兵的旧人,和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曹锟等人一起出道的北洋元老级人物,居然,被小字辈徐树铮给一枪——毙了!

徐树铮何其人也?是段祺瑞段总理身边的红人,那是北洋第二代,竟然对上一代人干出这种事,不是找死,是什么?



当然,冯玉祥也是北洋第二代,在民国以前,都是北洋军中名不见经传的下级军官。话说在辛亥年时,冯玉祥和一帮同党也想效仿武昌起义一样搞兵变,但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结果同党如施从云(就是后来刺杀孙传芳的施剑翘之生父)都被毙了,冯玉祥逃过一劫,但也被解除军籍,并押送回籍。

也算冯玉祥运气好,被押解路过北京时正好遇上了老领导陆建章。而陆建章这时正好被袁总统召至京城,要组建一个五路备补营而急缺中下级军官。

于是,冯玉祥咸鱼翻身,结果被陆建章给留下了,并且跟着老长官一路水涨船高,最终做到十六混成旅旅长。

这对冯玉祥来说,简直就是再造之恩啊。



然后,在袁总统办大事失败后,已经封疆的陆建章因为是老袁死党而被赶出陕西,不久,他又跑到冯国璋代总统那奔走,和老段主张的武力统一唱对台戏。

这下,可是把徐树铮给惹火了,于是就发生了擅毙陆建章之事。试想,陆建章可是首批授封的民国上将啊!

事后,冯国璋代总统气得手指直哆嗦:“徐树铮就这么胡闹,老段也不管么?!”

而此时,冯玉祥正带着十六混成旅在南方,也是奈何莫及!但这个仇,结下了!

又过了五六年,冯玉祥终于再次咸鱼翻身,其通过倒戈赶走了曹锟吴佩孚,一举拿下京津地区,而段祺瑞这时被推出来做“临时执政”,这徐树铮也是不知死活,竟然自投罗网。

结果,老段再三催促其离京,但在开往天津的火车上,冯玉祥令鹿钟麟将其拦下,并强行将之从火车上拉下,毙之。



据说,徐树铮临时前紧紧抓住车椅,死活不肯下车,但最终还被拖下车,在车站吃了几个花生米,死了。

老实讲,徐树铮绰号“天枭”,能力确实突出,但其大胆妄为,飞扬跋扈,也是人所皆知。事实上,老段一来倚重他为左右手,但实际上,也是他害了老段的一生功业。

就说“收复外蒙”吧,现在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就扯淡吧。事实上,在这事上,徐树铮起的是坏作用而不是好作用。

怎么说呢?事实上,当时沙俄革命,外蒙已经要求回归,前期事务已经由陈毅(同名)接洽完成,徐树铮跑出来横插一杆子,夺人果实。

而且,徐树铮在接收过程中,其在蒙古人员面前十分嚣张,导致本有归心的外蒙最终再生离心,此举十分可恨、可恶!

徐树铮因为这一杠子,居然被描绘为“民族英雄”,那真是和“铁骨铮铮郭沫若、忠贞不二冯玉祥”一样喜感了。


坑爹史册


最虚假的军阀莫过于冯玉祥

徐树铮是不是民族英雄这个还有待商榷,冯玉祥则是最假的民族英雄,虽然现在诸多评价认为其是爱国将领,但是在某些方面,尤其是做人上,纵横对冯玉祥没有什么好感!尤其是冯玉祥杀害徐树铮的过程的确是令人所不齿的!

徐树铮虽然杀了冯玉祥媳妇的舅舅,这是徐树铮是冯玉祥起争执的根源,但是杀完之后徐树铮并没有否认,而且陆建章真的不是什么好人,然而冯玉祥杀徐树铮的过程就有点为人所不齿了。

1925年12月30日当徐树铮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途中,被冯玉祥派陆建章的儿子将徐树铮劫下火车,进行枪杀,事后冯玉祥迭口否认为自己所杀,只是说陆建章的儿子为父报仇,从这一点上来说,冯玉祥做人就是有点假,杀了就杀了有什么不敢承认的。

包括冯玉祥驱逐溥仪后,谁不知道冯玉祥抢了紫禁城里的宝贝,既然做了又有什么不敢承认的,所以说,纵横认为冯玉祥这个人最假。

冯玉祥的假还表现在其多次倒戈,不管跟自己什么关系,最后都是通过倒戈来结束彼此的关系。

尤其是在枪杀枪杀徐树铮的同时,徐树铮其实还干了一件大事,就是策反奉系的郭松龄反奉,这一招打的奉系是一时间没回过来神啊!

冯玉祥杀害徐树铮的私仇和公恨

冯玉祥和徐树铮的私仇,其实就是上文已经谈到的徐树铮曾经杀了冯玉祥的媳妇的舅舅,也是冯玉祥的老领导,对冯玉祥有一定的提拔之恩,但是纵观冯玉祥倒戈过的人,有几个对他没有提拔之恩,他不照样反。

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是和陆建章感情深厚,也不会隔了七年才动手,而且是让陆建章的儿子背黑锅,这甩锅的本领,我是佩服的。

所以,杀害冯玉祥杀害徐树铮根本不可能是为了私仇!

从公恨上来说,倒是有一定可能,但绝对不是北洋派系之争,很多人认为冯玉祥杀害徐树铮是因为冯玉祥是直系的,徐树铮是皖系的,其实这是常识性的错误,直皖之间的矛盾早就在1920年直皖大战后就解决了,可以说1920年后活跃的段祺瑞和徐树铮都是以个人身份参加政治活动;

尤其是冯玉祥在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把直系的大佬曹锟也给扣押了,所以,冯玉祥此时也不能代表直系了。

可以能解释通的公恨是,徐树铮和冯玉祥本身就有仇,而且徐树铮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力,这次徐树铮到北京就是劝说张作霖、孙传芳和吴佩孚和解,来一起打击冯玉祥,当时的冯玉祥最害怕的就是这件事,所谓越掩饰什么,就越害怕什么!

当时冯玉祥策反郭松龄,直奉第二次大战的时候倒戈吴佩孚,扣押曹锟,当时北洋剩下两系,直系和奉系都要干冯玉祥。

冯玉祥杀徐树铮的利益之争与前途之争

其实,1925年是中国革命形势急剧变化的一年,一方面是北洋政府关于主导权的斗争已经白热化,各方进行了一场有一场的军事斗争,可以说,当时正是洗牌的时候。

于此同时,孙中山在1924年应冯玉祥之邀到北京共商国是,1925年也病死在了北京,广州的国民党围绕国民政府的主导权进行了激烈的政权斗争,廖仲恺被刺,胡汉民被挤走,汪精卫被逼迫辞职,最后显现了一个军事强人蒋介石,可以说,1925年是接下来几年中国政局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前奏。

正在这个时候,冯玉祥杀了徐树铮实际上除了徐树铮联合北洋政府,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就是要像孙中山一样谋求苏联的支持。

孙中山已经死了,苏联也在考虑寻求另一个在中国的代理人,冯玉祥当时压力也很大,所以,不可能不考虑。

而徐树铮是一个和苏联有着利益冲突的人,苏联不可能认识全部的中国军阀,但是徐树铮他们应该是有点印象的,在皖系执政时期,徐树铮收复外蒙时就和苏联打过交道,针对这样的人物,苏联是极为反感的,苏联要寻求的是一个亲苏的政权,这样才能让其广袤的领土的南端不受到威胁。

注意看时间节点,1925年12月30冯玉祥杀害徐树铮,1926年三月冯玉祥辞职下野到苏联去考察,7月份回国,9月份就在五原誓师,到1927年北伐时,冯玉祥就收编了一支超过四十万人的队伍。

可以说,冯玉祥的一趟苏联之行,是带着卢布和军火回来的!

为了向苏联展示自己亲苏的立场,在一些问题上当然,可以采取妥协的姿态,当年孙中山就表示过,如果日本支持他进行革命,即使将满洲划给日本也没有什么不可!

所以冯玉祥杀害徐树铮更有其在利益上和前途上的考虑。


史论纵横


一直以来,冯玉祥杀徐树铮的公开的世人皆知的理由是为了报私仇,事实上,这是一个瞒天过海的理由,忽悠缺乏完全信息来源,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力的国人的理由。

如果冯玉祥仅仅因为一个私仇而动了杀心进而至于杀人,那么与冯玉祥有私仇的其他人为什么没有被杀?很多人反而成为了冯玉祥的座上宾?要知道,冯玉祥本人就是一个比吕布更不堪的“三姓家奴”,他绝对不会因为一点私仇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事实上,更隐秘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冯玉祥当时已得到了苏俄的强力支持,冯玉祥“有奶便是娘”投靠了苏俄,成为苏俄在北中国极力扶持的重要代理人。徐树铮又立场坚定恰恰收复了外蒙,自然成为了一直想分裂外蒙和中国的苏俄的眼中钉肉中刺,非置其死地不可。但以当时苏俄的力量,鞭长莫及。

此时冯玉祥恰好瞒天过海一箭双雕,成功的清除了苏俄的路障。冯玉祥这个“三姓家奴”知道苏俄那些见不得人的秘密太多了,这也直接导致了1949年黑海回归途中的轮船大火,也算是死得其所。正应验了《圣经》里的那句话——“动刀者必死于刀下”。

惜哉!痛哉!徐树铮将军千古!


清园居


在民国时期有一个虽不成文但大家都遵守的潜规则,政客或军头在失势后只要通电宣布下野,就不会有生命危险。有三位大名鼎鼎的人物违反了这个潜规则,结果他们都现世现报了,其中第一位是孙传芳杀施从滨(孙传芳被施从滨之女施剑翘刺杀),第二位是张宗昌杀郑金声(张宗昌被郑金声之子郑继成刺杀),第三位,就是徐树铮。

徐树铮,字又铮,江苏徐州人,秀才出身的徐树铮得段祺瑞赏识,成为段祺瑞的左膀右臂,人称“小扇子军机”。他辅佐段祺瑞三造共和,软硬兼施收复外蒙古,打赢讨逆战争,力主武力统一,是一位文韬武略的人中龙凤。他行事胆大包天,不按套路出牌。1918年,在支持段祺瑞操纵选举时,他将段祺瑞的政敌陆建章枪杀,为自己的厄运埋下了伏笔。

1925年,为了挽救段祺瑞的政治生命,徐树铮前后奔走,施展长袖善舞之技能,联络张作霖,孙中山等人共同对付冯玉祥,前后交困的冯玉祥被迫通电下野,但下野前,冯玉祥派遣自己的部下张之江打着陆建章之子陆承武的名义将徐树铮枪杀于廊坊车站。

可以看到,冯玉祥枪杀徐树铮,为陆建章复仇只是一小部分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惧怕徐树铮政治上的巨大能量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徐树铮是民国时期的一代人杰,他收复外蒙古的功绩更是彪炳千秋,冯玉祥为一己之私,枪杀国家英雄为人不耻!

但徐树铮被杀也有自己的原因,他不顾游戏规则,枪杀政敌陆建章,也为自己的被杀埋下了伏笔。


林屋公子


冯玉祥杀死徐树铮的原因,根据后来矢志报仇的徐树铮之子徐道邻的分析,主要是因为:

徐访欧筹得款项,有望东山再起,冯对此颇为忌惮,先下手为强;
冯欲报陆建章的知遇提携之恩。

首先,1925年1月,段祺瑞任命时已在巴黎的徐树铮为”特命考察欧美各国与日本政治经济全权专使“,并组成一个15人的考察团,该考察团先后访问了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德国、苏联、波兰、捷克、比利时、荷兰、美国、日本共12个国家,徐树铮会见了这些国家的元首和政要,包括墨索里尼、白里索中将、柯立芝总统、兴登堡总统、斯大林、裕仁天皇等,访问德国的时候,德国政府感于他当初接济德军军火,招待十分隆重,克虏伯兵工厂还无偿赠送给他一套制造大炮的蓝图。1925年12月,徐树铮率考察团回到上海,当时北方局势不稳,可因为考察成果丰硕,踌躇满志的徐树铮执意回京复命述职,之后又不听劝阻,执意南返,遂遭谋杀。不过,虽然徐树铮考察成果丰硕,也和各国政要建立了一定的私人关系,外界甚至普遍传言,说墨索里尼将大力支持皖系武力统一中国,但是一来这些只是传言,二来并没有筹得款项,对段祺瑞和他本人的东山再起并没有直接的助力,冯玉祥所忌惮的并不在于此。

(徐树铮,1880—1925,政治家、军事家,北洋皖系名将)

其次,冯玉祥对当初徐树铮处死其”舅舅“陆建章(冯原配妻子是陆的内侄女)确实有旧怨和复仇之心,但上述徐树铮考察期间,冯玉祥一方面派自己的部下(也是徐的旧部)宋子扬中将作为代表陪同,还曾经多次发电报敦促徐树铮回国并就任国务总理,等待徐树铮抵达北京,冯玉祥又来电邀请其赴包头共商国是,虽然冯玉祥诡计多端,

但作为政治人物,只要徐树铮和段祺瑞一样入其牢笼,面子上也不一定会过不去。

总之,关于冯玉祥杀徐树铮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这一点:

冯玉祥唯恐北方吴佩孚张作霖合作,而南方在孙传芳与徐树铮结合,然后在徐树铮的纵横捭阖下四股势力可能形成联盟,此外徐树铮还有组织军队之计划,冯玉祥部下有很多徐树铮的旧部。,这样外在敌人合而图己,内部下属被挖墙脚,冯必无幸理。

至于坊间争传的徐树铮已经借得外债;又传徐与丁文江合作,正向英国磋商借款事;又传徐自北京抵津,即将转往东京,和日本军阀南次郎,菱刈隆、木庄繁等秘密协约,进兵长江以北;这都是冯玉祥一系造出的谣言,是杀徐的舆论准备,并不是杀徐的原因。

事实上冯玉祥一开始的计划是炸徐树铮的专列,但是当时沿路兵车太多,时刻欠准,冯玉祥部下的张之江不能遵照冯玉祥的既定计划行事,只好于1925年12月30日,在廊房车站从专列上劫持徐树铮后将其枪毙。

据说事后冯玉祥大发雷霆,严责张之江曰:

他日暴露真相,天下人必嚣嚣集矢於我,试问你张之江能负此责任否?你纵认罪,试闻我冯玉祥能负此恶名否?

冯玉祥的应对办法是找来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假托其为父报仇,顶了凶手的名号。

徐树铮被害,使得孙传芳、杨宇霆都对冯玉祥充满仇恨,而吴佩孚与张作霖本身对于徐树铮并无好感,然而冯玉祥杀徐之举,却使得奉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因为同仇敌忾,弃嫌修好,吴佩孚致电张作霖:

某生平最恶反覆无常之小人,不意敝处有一冯玉祥,尊处亦有一郭松龄,叛乱相寻,纪律无存,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某愿悉力相助,共张挞伐。

冯玉祥此后之败,未尝与此事没有关联。

20年后,熬到抗战胜利的徐树铮之子、德国法学博士、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徐道邻状告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军事委员会批示,依据民国十四年适用的刑法,杀人罪的告诉时效是15年,徐道邻以抗战八年时效中断为理由提出抗诉,但无论是军事委员会还是法院,从此再无下文。

(徐道邻著作《唐律通论》)

徐道邻为此写道:

我在递状子时,原就担心不会有结果。但是我一定要向社会指出,谁是那个一直躲在他人背后指使杀人的主凶。他纵然有胆子行凶,但是在二十年后,有人指出他杀人罪行时,他却没有胆子承当,他这种狼狈喫蹩的情形,也使我略感安慰。只是含冤二十年,既未能手刃父仇,也未能使犯人正法,终不免抱恨终天,惟有祷告和希望历史的制裁,永远在人间发挥其正直的力量。

这似乎有些阿Q,也没有让人有善恶有报的快感,但徐树铮九泉有知,应该很欣慰地看到自己这个身为著名的法学家的儿子,拒绝了有人建议的陆承武式的顶名报仇,也没有在抗战期间起诉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其对公义和法律的尊重,令人敬佩。


谈古论金


对冯玉祥将军,中国近现代史给他的历史定位是爱国民主将领。这是根据他全部的历史经历而做出的。

冯玉祥派人枪杀徐树铮一事,发生于1925年12月30日,在廊坊火车站。

冯玉祥杀徐树铮主要因为两件事,第一,七年前,徐树铮枪杀了陆建章,而陆建章不仅是冯玉祥的老上级,也是他妻子的亲叔;第二,1925年,徐树铮想劝说张作霖,孙传芳和皖系联合,共同对付有"赤化"嫌疑的冯玉祥。这是主要原因。

在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很难分谁对谁错。冯玉祥和陆建章属于袁世凱的直隶军阀,徐树铮属于段琪瑞的皖系军阀。在南北战争时,段琪瑞极力主张武力统一,而陆建章与段琪瑞唱反调,所以段琪瑞指使徐树铮杀了陆建章。

徐树铮是皖系军阀段琪瑞的最得力的助手。段琪瑞任陆军总长时,他任次长。段琪瑞任国务院总理,他任秘书长。段琪瑞任总司令时,他任副总司令。段琪瑞在近现代史上,只能算是一个中性人物。徐树铮也差不多。但有一件事,使徐树铮曾获得孙中山先生的称赞。

辛亥革命时,外蒙古在俄罗斯屁护下独立。后又取消独立,改为自治。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外蒙古的王公和喇嘛害怕了,遂产生了撤销自治回归中国之心。但因利益牵扯,一时没有解决。1919年6月13日,北洋政府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并组建了边防军。徐树铮于1919年11月14日夜晚,直赴外蒙总理的住,处,出示他拟定的8项撤治条件,逼其签字,并以武力相威胁。外蒙总理第二天召集首脑会议,拟出撤治呈文,交徐树铮送北京。11月22日,大总统徐世昌批准了呈文。至此,蒙古全境重新归于中国。1920 年,徐世昌免去徐树铮西北筹边使之职。一年之后,外蒙在苏俄支将下,又独立建国了。

在这件事上,徐树铮是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尽管人们对这件事有不同看法)。但因此就说他是民族英雄,似乎有些过誉。

欢迎点评。


WM晓奇


1925年12月底的一天,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已经进入生命最后一年,他73岁的身体已大不如前,这个晚上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总觉得有什么心事。

前几日小友徐树铮前来拜访,诉说他出访各国的趣闻,如何与墨索里尼、斯大林、裕仁会面聊天的场景,小友依旧是才思泉涌、机锋敏捷,使得张謇快慰良久。徐树铮后来谈起国内局势,言及段祺瑞已成冯玉祥的傀儡“段哀公”,竟然半开玩笑的说要推举他张謇为大总统,用来抵制冯玉祥,张謇连连摆手,谢绝了徐树铮的高抬。

张謇深知,徐树铮的此番北行前程命运多舛,毕竟现在的冯玉祥如日中天,而小徐与他有着“

弑姑父之仇”,七年前徐树铮曾经杀掉冯玉祥妻子的姑父陆建章,当然并非私人恩怨,而是因为陆建章反对段祺瑞,徐树铮下了狠手,以表对段氏忠心。此番冯玉祥得志,而徐树铮跟从的段祺瑞已成冯氏傀儡,当然也失去了保护伞,让张謇忍不住替徐树铮捏着一把汗。

徐树铮倒是一脸从容,他跟着段祺瑞浮沉20余年,早已超出了段氏幕僚身份,不仅是段氏三造共和的股肱之臣,很多时候他的筹谋举措都走在了段氏之前,平生最善于协调不同阵营的立场,早年连德日在青岛的战争也敢偷运一火车军火借给德军,那是何等样的巧思!

小友最令人称道的义举,莫过于他六年前的“西北筹边”了,当时徐树铮辛苦组建的参战军未能南下行武力统一全中国的夙愿,国内呼唤南北和解,不欢迎段氏的武力统一。徐树铮无奈之下,向段氏建议由他本人去筹边西北,趁俄国内战动荡,取消外蒙古的自治,收回外蒙治权。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活佛哲布尊丹巴失去了原有靠山,有意靠拢中国,而北洋政府驻库伦(今乌兰巴托)都护使陈毅总督与之谈判达成的《改善蒙古未来地位六十三条》,却意外遭到了外蒙“议会”否决。

徐树铮外蒙之行,可谓快刀斩乱麻,1919年10月29日,徐树铮率领一旅军队,直达库伦,把陈毅挤到一边,把《六十三条》撕个粉碎,把什么活佛、王公、“总理”全部请到军营,11月14日晚,提出自己的“徐八条”,逼迫“外蒙总理”签字,17日,外蒙宣布取消自治,废除与俄国签订的全部条约,重回祖国怀抱。小徐马不停蹄、再接再厉,派员继续前往买卖城、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唐努乌梁海,所到之处,全部收回。

这是1919年全中国最高兴的大事!连孙中山先生也连口称赞,小徐立此奇功,“可比陈汤、班超、傅介子!”

后来直奉纷争再起,段祺瑞失势,徐世昌大总统于1920年7月免去徐树铮的西北筹边使的职务,换了新人,不过一年,苏俄唆使支持外蒙再度独立建国。

小徐站在段氏立场上,与孙中山、张作霖、孙传芳、曹锟、吴佩孚之间纵横捭阖,很多人不卖段氏面子,却很照拂徐世昌的脸面。可惜这些人里面,不包括冯玉祥。

回到张謇辗转反侧的这个夜晚,熬到后半夜,张謇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忽然看到小徐站在窗前,他只看到小徐的侧脸,冷风吹起窗帘,小徐的脸在窗外的灯光下被映的惨白虚浮。

小徐没有回头看张謇,却口占一诗:

“与公生别几何时,明暗分途悔已迟。戎马书生终误我,江涛澎湃恨谁知。”

张謇想要爬起来,可徐树铮就此消失在夜色中,张謇最后还是爬起来把这首诗句誊写在纸上,抄完最后一个字,张謇掷笔痛哭:“又铮必出事故!

张謇一夜未眠。

过了几日,北方的消息传来,冯玉祥在徐树铮的旅途中派人将其从火车上绑下,枪杀于军营。

张謇含泪做《挽又铮》:

策蹇彭城,看芒砀山川犹昨。数人物,萧曹去后,徐郎应霸。家世不屠樊哙狗,声名曾隽燕昭马。战城南,小怯又何妨,能为下。
将玉帛,观棋暇。听金鼓,横刀咤。趁续完骞传,更编尊雅。反命终申知遇感,履凶不论恩仇价。好男儿,为鬼亦英雄,谁堪假。

张謇余生,痛恨冯玉祥。


历来现实


说徐树铮是民族英雄,出发点应该是说他1919年兵不血刃,收服外蒙,当时孙中山将他比作当世班超、功比陈汤,评价不可谓不高。(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但是民国乱世,能看好中原的一亩三分地,已属难得,更不要说边远之地外蒙古,徐树铮利用外蒙贵族与沙俄的矛盾,赶走了沙俄,归附了中国,但一年后外蒙贵族就用同样的办法,请来了苏俄,不但赶走了沙俄,而且还敢走了一直徐树铮留下的军队。

中国的各路军阀,忙着争权夺利已经自顾不暇,哪里还有闲工夫关心外蒙古,徐树铮的死,就与内部的纷争密切相关。

冯玉祥要杀徐树铮,并不与徐树铮本人是不是民族英雄有多大关系,完全出于派系斗争,因此大可不必将冯玉祥归为诛杀民族英雄的罪人,即使他有错,恐怕也不止这一条,不能简单的以此概括,以偏概全。

冯玉祥这个人善变,已不是什么旧闻,他喜欢借刀杀人,并不喜欢自己操刀。在徐树铮这件事上,他也是玩的同一套路,先是指示心腹鹿钟麟,务必截杀徐树铮于京津地区,当时的京津地区是冯玉祥的势力范围,出了京津,冯玉祥就鞭长莫及了。

为什么要“务必”截杀呢?因为徐树铮通过1925年初的欧美日考察,不但散了心,还聚了势,据说与法国以及墨索里尼时代的意大利都签有军火援助协议,而徐树铮的目的只有一个。


帮助被冯玉祥掌握在手中,沦为傀儡的段祺瑞重新掌权,徐树铮还建议张作霖、孙传芳冰释前嫌,联手搞掉冯玉祥,冯玉祥自不肯坐以待毙。

徐树铮这个人也很自负,考察回国后非要到冯玉祥控制的京津地区,面见段祺瑞,把自己的计划向段祺瑞请示,他的这种明目张胆的挖墙脚行为,自然逃不过冯玉祥的眼睛。

来了自然就不可能轻易地让他走,加上1918年徐树铮断然处决冯玉祥的老上级陆建章,新仇旧恨,这就有了冯玉祥的“务必”截杀。

鹿钟麟也不是酒囊饭袋,徐树铮是大任务,杀他1就得有替罪羊,因此他把这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又交给了驻扎廊坊一带的第五师师长张之江。

张之江倒没有太多顾虑,在廊坊截住徐树铮专列,几十个人架着徐树铮下车,到了旷野地带,伴随着几声枪响,就结束了徐树铮的人生。

前面说了冯玉祥最喜借刀杀人,徐树铮在他的地盘上死了,自然需要有人背锅,冯玉祥便把锅帅给了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

关键陆承武虽然想报杀父之仇,但却不想替冯玉祥背锅,没几天,各大报纸对于徐树铮的死亡真相进行了争相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