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漲價潮延續:行業預警訊號,不思則罔,不變則殆!

快消品漲價潮延續:行業預警訊號,不思則罔,不變則殆!

2018年春節來臨之際,快消品行業“漲價大戰”集體爆發,自1月初開始,啤酒、白酒行業雪花、青島等名企率先發力,紛紛漲價,緊接著,方便麵、調味品、休閒食品、乳品也陸續開始調價,康師傅、統一、達利等食品行業巨頭都在行動。一時間,整個快消品行業都在討論這股來勢洶洶的漲價潮。

究其原因,食品的糖、棕油、麵粉等原材料成本上漲,是導致品牌企業漲價的主要因素。據悉,2017年上半年,原材料成本佔總銷售成本的54.1%,切片、瓦楞紙箱等包材成本佔比為25.5%,綜合成本較2016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

除此之外,人工費用上漲、土地租金上漲、稅費上漲、物流費用上漲、融資成本上漲、市場萎縮、消費升級……等複雜因素, 也催動了快消品行業生產廠商這波“不約而同”的漲價潮。

漲價是把雙刃劍,賭博式舉措養虎為患。

對於這一波漲價,朱丹蓬總結說:“過去是‘不漲價等死,漲價找死’,那麼現在是“不漲價找死’。”但是,漲價之後,消費者是否能接受,企業就真的能保證利潤嗎?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更方便地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或服務幾乎是消費的不二原則。價格變動必定帶來銷量的波動,對於快消品行業來說,產品的銷量可以說是企業的生命線,而漲價之舉就是在挑戰生命線,這也反應了廠商的無奈。

漲價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提升了山寨品的存活空間。小米崛起之後,開啟了手機行業的“物美價廉”熱潮,山寨、雜牌手機一夜之間銷聲匿跡,而小米之前,山寨手機就靠著絕對的價格優勢搞得風生水起。而這次快消品行業的漲價,讓山寨品製造者嗅到更大的利益空間,勢必變本加厲,可以預見,未來二、三線城市及其以下的鄉鎮農村,山寨品的種類和數量將迎來爆發式增漲。

山寨品的橫行,不僅威脅到正規的、優質的快消品製造商的利益,更嚴重威脅到普羅大眾的生命健康。在山寨品製造者井噴的情況下遏制山寨品,僅依靠職能部門的打擊無疑是杯水車薪,更應該依靠市場的力量——在良性的市場環境下,山寨品的存活空間是很狹窄的。只有在市場和職能部門共同的努力下,才能有效地淨化快消品行業。

漲價只是無奈之舉,真正的問題是供應鏈低能。

當前快消品行業的問題,本質上就是供應鏈的問題,再精確一點,就是傳統渠道的低能。

電商的崛起,讓快消品的線上流通效率激增,那既然電商這麼牛,沒把傳統經銷商幹掉?因為流量入口還是傳統渠道佔據絕對優勢,對於快消品這種商品屬性特殊的行業,電商的滲透是有極限的,電商想要打破這種極限,只有改變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可以看到,這兩年興起的“新零售”浪潮,各大巨頭都在卯足了勁兒嘗試“顛覆”消費者的傳統購買渠道,奮力爭搶流量。

手握線下流量入口的傳統經銷商日子也不好過,在電商眼裡,他們“尸位素餐”,不思進取。但實際上傳統渠道體系一方面要滿足廠商的鋪貨任務,另一方面要協助門店的銷售,既當爹又當媽,還要承擔商品臨期損失,利潤空間逐年縮小,還被人虎視眈眈分分鐘想把他們取代了。

當前的市場情況下,消費者選擇更加自主,而且對產品的需求越來越細分化,倒逼企業提高生產效率以降低成本,不斷創新升級產品以佔有市場,同時也在倒逼供應鏈優化升級,以滿足消費者和廠商的需求。

快消品行業的出路:新零售

供應鏈的優化升級,不僅是簡單的倉儲物流的升級,而是建立一套“新零售數據體系”的閉環,在這個體系裡面,數據成為效率的核心驅動力,用來優化生產、研發、倉儲、物流、銷售等等各個環節。

對於電商而言,數據的獲取和處理具有先天優勢,缺乏的是流量,所以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滲透,開闢更多入口。對於傳統經銷商而言,流量是現成的,但缺乏數據支撐,所以需要做的就是數字化升級,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時,獲取底層數據,進而形成優化閉環。一方面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升效率,一方面承上啟下,更好地服務生產商和門店。

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電商想取代傳統經銷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相比之下,傳統渠道商學習電商的優勢迅速提升,並橫向尋求區域性合作,則可行性更強。快消品行業供應鏈的未來是誰的,我們現在還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傳統渠道商正處在一個重要的關頭,是騰飛是淪落,就看怎麼走這步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