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慘烈一戰:以人爲糧的主將,兵敗身死後爲何被封神?

安碌山之死

757年正月初五,剛當了一年皇帝的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派人刺殺。由於安慶緒在軍內的威望遠不及安祿山,於是當他殺父上位後,便也急於在戰場上取勝樹立威名,正如如唐肅宗執意收復兩京以鞏固自己的合法性一樣。

柿子自然是挑軟的捏。軍力疲弱的江淮成了安慶緒的目標。

唐朝最慘烈一戰:以人為糧的主將,兵敗身死後為何被封神?

而客觀上,打下睢陽,進圖江淮、江東,鞏固根基,也是當時安慶緒必須採取的戰略。

“慶緒遣其下尹子琦將同羅、突厥、奚勁兵與朝宗合,凡十餘萬,攻睢陽。”

當時睢陽的守軍僅有六千餘兵。睢陽大戰就此拉開帷幕。

睢陽大戰

史載兩軍接戰,“巡勵士固守,日中二十戰,氣不衰”。張巡就憑著這麼點兒家底連戰數日,叛軍始終無攻下睢陽。

而且,與鎮守雍丘時一樣,雖然兵不多,但張巡不僅能守,更是趁著叛軍不備,搞搞突襲,賺賺外快。

擒賊先擒王。張巡想在陣前射殺敵首尹子琦,但卻不知城下哪一個才是尹子琦。於是張巡心生一計:他削了一根竹箭用弓射下去。撿到箭的人大喜過望,以為城中箭矢已盡,於是前去報告尹子琦。張巡在城上看見了也大喜,當即便令將挽弓射之,一箭射中尹子琦左眼,叛軍暫退。

唐朝最慘烈一戰:以人為糧的主將,兵敗身死後為何被封神?

不久,尹子琦為報損目之仇,再次驟兵前來圍攻睢陽。而這次叛軍來,已經是757年七月的事了。

由於夏麥被叛軍搶收,存糧又在戰前被上級調走了一半,以致睢陽城的糧食供應出了問題。

城中士兵每天只能吃一勺米。吃不飽就只能拿木皮、紙張煮了吃。

叛軍得知城內缺糧、士卒大飢後,架雲梯,以鉤車、木馬攻城。但就是這樣,也還是攻不下。

尹子琦沒辦法,史載“賊服其機,不復攻,穿壕立柵以守”。打不過你,那就困死你吧。

圍城的日子一天天過去。張巡的士兵有的漸漸餓死,而活著的人“皆痍傷氣乏”。

有人提出突圍東奔。但張巡、許遠商議認為睢陽是江、淮保障,如果放棄了睢陽,叛軍乘勝進軍,則“江淮必亡”。而且現在“帥飢眾行,必不達”,就算突圍,也不見得有活路。

唐朝最慘烈一戰:以人為糧的主將,兵敗身死後為何被封神?

不得已,張巡做出了一個驚天的舉動。史載張巡將自己的愛妾帶出來,對將士們說:

“諸君經年乏食,而忠義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眾,寧惜一妾而坐視士飢?”

殺了自己妾,來充軍糧!

“將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強令食之。”

許遠也殺死自己的童僕供士卒充飢。

整個睢陽城,為了應對叛軍的圍困,“羅雀掘鼠,煮鎧弩以食”“初殺馬食,既盡,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

但即使這樣,“人知將死,而莫有畔(叛)者”,“人心終不離變”。

十月,叛軍再次攻城。此時的睢陽城內已無兵可戰,外也無兵來援。城遂破,史載“遺民止四百而已”

古代戰爭,打下城池後屠城的並不少見,但像睢陽之戰這樣,為了守城以城內居民為食的,也鮮有能及。

戰況之慘,可見一斑。

張巡之死

城陷,張巡、許遠等人皆被俘虜。

唐朝最慘烈一戰:以人為糧的主將,兵敗身死後為何被封神?

尹子琦見到張巡,說道:

“聞公督戰,大呼輒眥裂血面,嚼齒皆碎,何至是?”

張巡迴答說:

“吾欲氣吞逆賊,顧力屈耳。”

尹子琦聽了大怒,以刀撬開張巡的嘴,發現裡面牙齒果真僅存三四。

此時的張巡依然對尹子琦罵不絕口。尹子琦心裡也是佩服,想放了張巡。而左右人卻紛紛勸道:

“彼守義者,烏肯為我用?且得眾心,不可留。”

於是尹子琦再次逼張巡投降,張巡不屈,終於被殺。與他一同赴死的,還有許遠等三十六人,皆不屈而死。

死後封神“雙忠公”

張巡的苦守,不僅保全了江淮,使“唐全得江、淮財用,以濟中興”,又牽制了叛軍大量的兵力。

而對張巡,即使有以人為糧之舉,但後世對他也不吝溢美之詞。唐人如韓愈、李翰等人多論:

“巡蔽遮江、淮,沮賊勢,天下不亡,其功也。”

五百年後,文天祥在《正氣歌》裡寫了這樣的一句: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將張巡視為榜樣,激勵自己不屈抗敵。

唐朝最慘烈一戰:以人為糧的主將,兵敗身死後為何被封神?

明清以降,在官府的推動下,張巡、許遠雙雙封神,世稱“雙忠公”,受到後人的祭祀和崇拜。

一場慘烈圍城戰,一個壯烈的神將,就這樣改變了歷史,而被歷史所銘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