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也不算高,也没觉得不舒服,怎么突然就视网膜病变了?”

近日,一位来自广东韶关的陈大哥跟小编说:“平时我去医院测空腹血糖只是稍微高一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的,怎么就突然得了视网膜病变呢?”因此小编特意的了解了一下陈大哥的基础情况。原来陈大哥每次去医院检查血糖,都只测空腹血糖,对于自己餐后血糖情况和糖化血红蛋白一概不知。但从他得视网膜病变的情况分析,他的餐后血糖很难达到理想的标准。

“血糖也不算高,也没觉得不舒服,怎么突然就视网膜病变了?”

血糖不达标会引起哪些危害?

内分泌科主任说,长期的血糖控制不理想出现的并发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急性的,二是慢性的。急性的通常是在血糖很高或者是比较高的前提下,由感冒等因素诱发,即通常我们所说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症,慢性并发症就多了,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足等。治疗起来都比较困难。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统计,因糖尿病引起的失明比正常人多2.5倍,是致盲的首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坏疽和截肢比正常人多20倍,糖尿病同时发生冠心病及中风者比正常人高2~3倍!1/3的急性心梗、1/4的脑中风患者与糖尿病血管病变有关,糖尿病导致的肾衰比正常人高17倍!

“血糖也不算高,也没觉得不舒服,怎么突然就视网膜病变了?”

血糖不达标为什么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出现高血糖,是因为胰岛素抵抗(敏感性下降)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胰岛素数量下降),从而使血液中的血糖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而长时间的高血糖可进一步加重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的负担,使这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和提前衰竭,血糖进一步升高,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医学上所谓“葡萄糖毒性作用”。葡萄糖毒性作用的存在是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

目前现代医学已达成共识,高血糖是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所谓葡萄糖毒性作用,首先是对自身胰岛细胞的毒性,使自身胰岛素分泌越来越少,病情越来越重,再就是微血管、大血管的损伤,而出现糖尿病的一系列并发症。报括眼睛、脑血栓以及心肌梗塞等等。

“血糖也不算高,也没觉得不舒服,怎么突然就视网膜病变了?”

积极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长期并发症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血糖是糖尿病各种并发症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国外已对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做过重大研究,结果发现,控制好血糖可使1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减少76%,肾脏病变减少54%,神经病变减少60%;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减少16%,视网膜病变减少21%,糖尿病肾病减少33%。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常规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非常重要,应该长期将各项血糖值都保持在良好的水平。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来讲,就是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多方面综合治疗。首先就是要严格控制饮食,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也得做因为这是基础,另外就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适当运动,劳逸结合,情绪要稳定,再就是要及时用药,包括口服降糖药以及皮下注射胰岛素等等。另外就是要定期查血糖(包括空腹、餐后)、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使以上指标长期保持在理想的状态,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以提高生活质量。

“血糖也不算高,也没觉得不舒服,怎么突然就视网膜病变了?”

别忽视隐藏在体内的杀手--高血脂、高血压。

胰岛素不仅掌管着血糖的高低,它还是我们身体内其他两大类物质: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调控因素。主治医师冯志芳提醒说,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的生物调节作用发生障碍,常伴有脂质代谢的紊乱,出现脂质代谢异常,俗称“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脂质代谢异常是甘油三酯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身体中的好胆固醇)的下降。而血脂紊乱不仅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给血糖控制带来困难,还会加快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正常人可以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的人应每年检查一次。

综上所述,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高血脂的同时常常还会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同样是引起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除了实现血糖、血脂达标,还需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压,从而有效地减少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血糖也不算高,也没觉得不舒服,怎么突然就视网膜病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