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的不僅僅是職業規劃,更重要的是能力規劃

經常玩知乎的朋友應該看到過這樣一段對未來感到迷茫的話:一直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從事什麼職業,不停的換工作,現在迷茫了。。。

下面是一位讀者的回答:

可以追溯到高中時代,我就偶爾思考“我是誰”“我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意義是什麼”這種哲學問題了,當然也沒思考出結果。但我想每個人都曾幻想過,一定要過一個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人生。

可結果總是讓人失望,隨波逐流基本就可以定義我之前三十年的人生,每一步都是大家如何做,我便如何做,父母長輩說什麼,那就是什麼。

好像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為自己活過一天,現,在當我想為自己活一次的時候,卻發現前所未有的迷茫,甚至恐慌。

可能很多人都是這樣的迷茫吧,其實我們只是對未來沒有一個職業規劃,更重要的是能力規劃。

你需要的不僅僅是職業規劃,更重要的是能力規劃

記得李開復曾經在《奇葩說》上講,未來人工智能將導致50%以上的人失業,而最先淘汰的,主要是從事低水平、重複作業的勞動者。

面臨職業規劃問題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前路如何走,工作如何選?

說實話,沒有答案。

當諾基亞幾乎在一夜之間倒塌,當華為中國區開始集中清理34歲以上的交付工程維護人員,當幾年前還以“無冕之王”自居的記者紛紛被自媒體人取代……

我想,職業規劃這件事,本就意味著一種動態平衡,你要做的,不是規劃職業,而是規劃自己的能力,而在這個關於自己最重要的規劃中,不可或缺的是:感覺、勇氣以及耐心。

你需要的不僅僅是職業規劃,更重要的是能力規劃

1、感覺即是自己的內心

人這一輩子沒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絕倫。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

不管是職業規劃還是能力規劃,第一步都是選擇,最重要也是最難的。

我的建議是:跟著自己內心走。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就拿很多年前楊絳先生,他同樣也有這樣的困惑。在面臨文理分科時,老師認為她學而優,又不偏科,適合讀理科。她自己偏愛文科。跑去問父親:“我該學什麼?”

父親答道:“沒什麼該不該,最喜歡什麼,就學什麼?”

楊絳先生疑惑:“只問自己的喜愛對嗎?我喜歡文學,就學文學?愛讀小說,就學小說?”

父親開導她道:“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楊父口中的“相宜”二字,確是選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與人相宜,少了許多不必要的摩擦;人與事相宜,亦省去了許多糾結與適應的過程。更重要的,因為相宜,因為真心所愛,你會不自覺的投入其中,有了這份源源不斷的“內驅力”,它會讓你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多一點耐心,遇到辛苦的時候少一些抱怨,遇到付出與收穫不對等的時候,多一份豁達。而這些,幾乎都決定了你未來的職業道路究竟能走多遠?

你需要的不僅僅是職業規劃,更重要的是能力規劃

有人說:我當然知道要找喜歡的、適合自己的,但就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適合什麼怎麼辦?答案是:去找。

如果時間和經濟允許,給自己一個“間隔年”或“間隔月”,放空自己,然後去找想要的工作去實習。去親身經歷,經歷的越多,感受的越多,必然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在這個階段,全然的感受自己,那個你做起來最開心的,往往就是你該選擇的。

這樣的放空,看似奢侈,其實是最快最直接為自己找到方向的方式。

當然,如果確實條件有限,不允許這份奢侈,如今的互聯網,也可以讓你足不出戶,找到你想要的職業信息,聯繫到其中的從業者。與這些已經身處其中的人聊天,通過間接信息,也可以獲得很多想要的信息,信息獲取越充分,對選擇也就最有幫助。

你需要的不僅僅是職業規劃,更重要的是能力規劃

2、勇氣

找到了感覺,你很可能發現,自己的感覺,或許與很多東西是衝突的。比如,父母希望你留在他們的身邊做事,但是你們那個小縣城根本沒有與你專業匹配的公司,你想要離開小縣城到大城市發展, 這個時候,你需要的,是勇氣。說服父母尊重你的選擇的勇氣,在飄零中堅持自己選擇的勇氣,以及即使失敗也敢承擔後果的勇氣。

因為有了改變的勇氣,發現了一片新天地,找到了自己開心之所在,也許,這份勇氣,也是你此刻最需要的。

另外,選擇追求自己的感覺,你很可能走上了一條孤獨之路,因為你的感覺只屬於你,它必是獨一無的,在這種感覺的指導下,你的選擇,也很可能獨一無二。你遵從內心的聲音,也許目前薪資不高、沒有戶口、也沒有值得炫耀的平臺,甚至沒有前人走出來的道路供你參考,這種感覺,會很孤獨。

但如果選擇了並且堅信自己的選擇,帶著勇氣上路就好。

你需要的不僅僅是職業規劃,更重要的是能力規劃

3、耐心

找到了喜歡的事情,然後跟著感覺走,是最理想的狀態,但理想與現實的距離,必然不是A點到B點的直線距離。

你也許,現在囊中羞澀,需要為下個月的房租打拼,而你只喜歡不問世事,每天沉迷於畫筆與色彩中;你也許,只喜歡單純的做好自己的專業,而老闆卻讓你承擔了許多銷售的工作;你也許,有幸進去了喜歡的公司,做著喜歡的工作,但領導似乎就是不太喜歡你,處處予以刁難。

你要做的是,多一點耐心。

先做一份足以滿足生活的工作,在業餘時間畫畫,待經濟條件充足,再辭職畫畫也未嘗不可。

人在職場,總要遵守職場的規則,能夠與喜歡的專業在一起,已是幸運,多餘的銷售工作,即使不夠稱心,也先接納下來,待你專業過硬,再與公司提要求,專心做好專業,勝算更大。

領導的刁難也許或許出於不理解,或許只是因為你太弱,靜下心來,修煉專業,待羽翼豐滿,問題自會迎刃而解。

……

陳丹青在成為畫家之前畫過600多個骨灰盒,村上春樹在成為職業作家初期,為了維持寫作的夢想,也做過很多近乎體力活的工作。

誰都是慢慢實現夢想,人生價值的實現也總是由那些“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組成,所以,你也不必急。

夢想也好,想要的自己也罷,不會準備就緒,安然呈上,而努力和耐心就是你最好的裝備。帶著這份耐心,慢慢走向成功。

你需要的不僅僅是職業規劃,更重要的是能力規劃

最後,請保有學習的能力和熱情。人是需要不斷學習,不管你是剛出大學的畢業生還是已經在工作崗位上的在職者,我們要堅信一句話學習是永不止境的。對所有的新鮮事物保持一份熱情、對探索世界保持一份好奇,唯有此,才是你能夠規劃且值得去規劃的。

這次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對未來感到迷茫的小夥伴們,不知道今後的路該怎麼走,可以follow“職業研學社”,來這裡尋找一個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