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潼南大佛寺:究竟是什么让这座寺院举世闻名?

重庆潼南大佛寺:究竟是什么让这座寺院举世闻名?

阳春二月,来到重庆潼南。

想象中,这是一方与山城的火热、奔放紧紧契合的土地。

没料到,浸润数日,却得到别样的感受与体悟。久违的涤荡与洗礼,如春日之甘泉,在丹山碧水间泛动涟漪。追溯与思考、回首与解读,在心灵深处层层透彻、沉淀,直到融入有些混沌的灵魂。

重庆潼南大佛寺:究竟是什么让这座寺院举世闻名?

(一)

潼南乃重庆市最西北县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远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据《九州要纪》载,“青石山产青石,天下青石,无佳于此,可为钟磬。”涪江及其支流琼江由西北平行而入,斜贯县境。两江之岸,阡陌纵横,丘陵起伏。不仅物产丰富,更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古迹名胜如星辰凌空,璀璨夺目。其中,供奉八丈金佛的大佛寺更是举世闻名。

大佛寺位于潼南西郊定明山,古名“南禅寺”,亦称“南禅院”,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43—860年),有庙三层。北宋治平年中(1064—1067年),赐额为“定明院”,俗称“大佛寺”。寺内的八丈金佛古称“定明大像”,是我国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第一大摩岩饰金佛,也是全球公认的世界第八大佛,被誉为“金佛之冠”。

春阳之下的定明山,翠峦叠嶂,波光粼粼,如虬之虎溪自西北往东南横过山前,与蜿蜒而至的涪江交汇、奔涌,潺潺流逝。大佛寺内,古树成荫,梵音袅袅,鸟语伴石琴合奏,亭阁与千佛辉映,正如岩壁题记:“壁立万仞,遗爱千年。”

临江北面山岩下,一座歇山式木楼阁依山起势望江而立,琉璃七檐层层飞展重重叠磊,自山脚直奔山顶,上下通高十丈余,既精致轻灵超凡脱俗,又巍峨雄奇气势宏大,真是“萧寺遥藏白云顶,仰观万仞排嶙峋”!

重庆潼南大佛寺:究竟是什么让这座寺院举世闻名?

七檐楼阁今称“正殿”,宋称“大像阁”,亦称“大雄宝殿”。

入得正殿,但见金佛顶天立地,煜煜生辉,背依山岩,面朝涪江,静静俯视我等蚁蚁众生,慈悲与威严浑然一体,雍容与超脱集于一身,觉者的至上独尊、觉行圆满之气展露无遗。幢幡悬垂,馨香环绕,来来往往的善男信女们,匍伏于大佛足下,潜心问道,寻求皈依。

大佛通体饰金,肌理丰润,衣纹细腻,比例匀称。总高十八余米,宽十二米,深十米。头饰螺髻,面庞饱满,双耳垂肩,鼻高唇厚,目光下视,和悦平静。内着僧祗支,外穿双领下垂外衣,左手扶膝,右手仰掌置于腹前。善跏趺坐,裸跣双足自然垂放于前,呈盛唐弥勒佛标准坐姿造型。

既是“金佛之冠”,雄奇、精美自不待言,令人赞叹称奇的是,大佛是由佛、道二家历数代人通力协作完成!时间跨度近三百年!这在佛、道教的造像史上,极其罕见,在其文化发展史上,可谓浓墨重彩。

据载,唐咸通(860—874年)年间,有僧人于院前临江处,悬崖峭壁上,凿大佛像,由顶至鼻,未就而歇,半途而废。到北宋最末一年,宋钦宗靖康丙午(1126年),“是岁有道者王了知,自潼川中江来,化邑人,命工展开像身,令与顶相称。身高八丈,耳、目、鼻、口、手、足、花座悉皆称是。”

重庆潼南大佛寺:究竟是什么让这座寺院举世闻名?

在王了知命工开凿的第二年,“越明年,丁未(1127)大水,水流巨木至岩下,遂得以为大殿,并虚处杰阁。”

但是,“阁才建一层,了知于乙卯年(1135)倏尔去世。”

王了知去世后,佛、道二家大德继续同心携手,完成这浩繁的伟业,“寺僧德修继之,并依德修舍缘,道者蒲智用协力增建佛阁,通为五层,尽用琉璃覆护百尺像。”

历二十六年之艰辛,绍兴辛未年(1151年)大佛终于竣工。

“佛已成,阁已就,惟缺严饰”,主僧德修远赴泸南(今泸州),告知敷文阁直学士遂宁小溪人冯楫,请其为大佛装銮。冯楫慷慨捐出俸禄,“金彩装饰”,并亲自撰文以志造佛始末。

“粧成佛如金山,处琉璃阁中,金碧争光,晃耀天际,遐迩具瞻,咸叹希有!”

这尊光彩灿然的大型佛像,足踏山底,头与山齐,栩栩如生,气宇非凡,宋代即闻名遐迩,明山西巡抚陈讲感叹:“岩悬绣阁云常在,江映金身影不流!”

自宋装銮过后,大佛又经历了清嘉庆七年(1802年)、清同治九年(1870)、民国十年(1921)三次重装金身,皆是规模宏大,震撼蜀中。

重庆潼南大佛寺:究竟是什么让这座寺院举世闻名?

(二)

也许因了大佛的感召力,定明山成为了造像圣地,各种造像雕琢于岩石之上,始于隋、盛于唐宋、继于明清、迄至民国,长达公里许,多达近千尊,时间跨度一千四百余年。其中,造像以唐代居多。佛像线条流畅,温润富贵,莲座华美式样繁多,有手捧果盘之曼妙飞天伴之,龛楣饰卷草、连珠纹、缠枝卷叶纹,龛顶悬帷幕、宝盖。菩萨体长腰细,肥硕匀称,裙带飘飞,璎珞下垂,神情肃穆。艺术表现力及生活气息兼具,雕刻技巧及艺术水准均高于其他年代。

或是因缘巧合,或是因金佛诞生之殊盛经历,千尊造像里除多为佛、佛弟子、菩萨等佛家造像外,还有道家造像十龛、儒家造像二龛。大佛寺的建筑除了佛家的大雄宝殿、观音殿,还有道家的玉皇殿,亦有别号“魁星阁”的阁楼古亭——鉴亭。重重古刹,建筑面积八百多平方米,一字形沿江排开的古建筑群,沧桑而厚重、幽深而空灵,以明心见性觉悟的佛、以炼心达成真人的道、以诚心达成圣人的儒全在这里得到体现与演绎。释、道、儒三家齐聚一堂的现象极其罕见,如此集大成般的开示与教化,使大佛寺不仅成为神圣的宗教场所——世人的精神归宿、依托之地,更成为一处展示东方文化、艺术与思想的圣地、一个诠释中华精神的奇异结点。

重庆潼南大佛寺:究竟是什么让这座寺院举世闻名?

定明山下,滔滔涪江边,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便在此祈求着究竟的启迪与洗礼,寻找生命的安抚与归宿。大佛寺里,一行行斑驳又沉静的题记、诗赋、楹联,无不再现着历史的印记与沉淀。

“境讶虎溪,绿水一江环净域;地称鹫岭,青山万点拥禅关。”这是曾国藩所撰楹联行书,镌刻于山门立柱上,不仅概括了大佛的景致及地理,还表达对佛道的敬意及对禅的理解。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这是左宗棠楹联,集佛《楞严经》句,宣扬慈航大爱、佛道要旨。书法浑重稳健,气韵高妙,胜同为清末名臣的曾国藩一筹。

还有集《四书》原名的楹联:“困于心,衡于虑,不明乎善,不诚乎身,此亦妄人也已;以斯道,觉斯民,所过者化,所诚者神,岂曰小补之哉。”此为翰林院编修侍讲大学士吴鸿恩书,表达对不信教者的责难,肯定教化对世人的作用。

大佛寺除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文人们流连忘返外,更有它的宁静与幽深让人梦寐以求,有楹联云:“古木参差,鹤听钟声起旧院;空山寂静,月临禅榻挂新楼。”

重庆潼南大佛寺:究竟是什么让这座寺院举世闻名?

茂密的古树重重垒垒,野鹤静静栖息。寺院钟声一起,它们便张开翅膀,飞来斑驳的禅院,与僧人共作息。辽远空山,寂然无闻,一轮明月挂在高空,洁净清辉如流水般,洒向新楼台,一泄无余。

如此的意境与情怀,怎不让人心驰神往呢?如此的超然与无我,怎不让人俗尘尽涤呢?

“沉醉斜阳木叶丹,逍遥石畔倚阑干。水天色相空如许,古韵无弦对月弹。”

此番“江天明月夜”般的美景丽句,在大佛寺的楹联、诗赋、题记里比比皆是,遍地珠玑。可以想见,当年大佛寺名流汇集、香火鼎盛的状况。可以想像大佛寺在一方土地的精神影响力,它必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贫民百姓的共同心灵家园与依归。

在这样的精神净地里,跌宕的命运、起伏的人生以及人世间种种的无奈与挣扎,都可豁然开朗,当下放下,醍醐灌顶般,幡然觉悟,得缘起性空之大自在,“……余神意豁,烦郁顿释,自庆有释氏,今且许我具一只眼矣,乃三昧之妙,自不落于言诠者。古称毕侯王宰,谁能点染我身于色相之内耶?夫人生本寄,升沉荣困,得丧欣戚,举不预于人……”“……世务羁绊,今犹飘流宦海,睹此庄严,弥增向往,爰撰志之……”“……浮云卷尽暮天碧,我欲洗心对太虚。”

大佛寺的碑刻题记达八十余则,诗赋百余首,镌刻镏金楹联二十余副,或以物言志,或以景寄情,或失意时的观照,或得意时的警醒,皆是古人孜孜不倦的精神求索,是生命超越之烙印、行进之足迹,给后世人带来启迪,更带来思考与反省。

重庆潼南大佛寺:究竟是什么让这座寺院举世闻名?

(三)

诚然,任何一种文化、信仰或思想,都必将面对不同的声音,面对非同道者的质疑,而真正成熟的、有生命力的信仰又必定具备容忍质疑的宽度与厚度,具备承受反对与挑战的能量与力量。在大佛寺内,如此的文化质疑、思想争论,从未停息。

“破关而来,一亭独立江表;了翁不见,五蕴空似禅门。”本楹联出自于鉴亭,民国三十年修复落成时所撰,古朴悠远,回味无穷。

联中提及的“了翁”,乃南宋学者魏了翁(1178—1237),曾以潼川转运判官行遂宁府县事,官至端明殿学士,一生反对佛学。为游憩读书,他在佛寺旁修小亭,曰鉴亭。

《心经》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可以想像,八百年前,为官一方的了翁,在往来于定明院的路途上,曾掀起过怎样的烟云和波澜!满腹经纶的他,曾发起过怎样的口诛笔伐!

重庆潼南大佛寺:究竟是什么让这座寺院举世闻名?

但是,“了翁不见,五蕴空似禅门”!浩渺宇宙,生命如尘,官也罢,民也好,贵也好,贱也罢,皆随那定明山下之江涛一去不复返!唯有这禅门独存、金佛犹在,一世又一世,接受着供奉与膜拜,开示着“五蕴皆空”……

此联匠心独具,动静结合,既景观又人文,一气呵成,把那鉴亭的创建者——了翁尽情揶揄一番,虽然此揶揄并无一丝恶意,它是辩证的、超然的,是人类在生命本质意义上的共同自嘲。

鉴亭居七檐佛阁右侧前方,十二柱三檐四角攒尖,覆楼两重楼阁式古亭,精雕细刻,施金描彩。清代培修时,于顶层的侏儒柱之间以巨木雕琢一尊手握朱笔的“文魁”,故有“魁星阁”之称。“鉴”取照影、详审、教训、警戒之意。

登上鉴亭,凭栏远眺,丹山碧水,江山如画,景致尽收眼底:石琴、海潮音、立地成佛、大佛阁、合掌石、黄罗帐、翠屏秋月、读书台、百仙岩……大佛寺面积不大,却是胜景荟萃,明山西巡抚陈讲曾在《大佛寺写景》一诗中纳入十景,多所赞叹。

重庆潼南大佛寺:究竟是什么让这座寺院举世闻名?

石琴为明代寺僧亲凿,较北京天坛回音壁早建百余年,是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大佛寺东侧岩壁上,古人题有“壁立万仞,遗爱千年”,岩顶有一酷肖老鹰之怪石,人立于鹰岩之下,便听得海浪之声由远及近传来,一浪又一浪,起伏跌荡,令人心情澎湃,此谓“海潮音”。

立地成佛又称“顶天佛字”,书刻于陡峭笔立的岩壁上,高近九米,为清同治年云岩弗乘所书,遒劲浑厚,气势非凡,十里之遥清晰可见,为我国第一大摩岩佛字。

大佛阁则是我国最早使用全琉璃顶的古建筑,南宋始建时是五檐,历代维修改建为七檐。

“峨峨山势临江津,左傍危楼留法身。萧寺遥藏白云顶,仰观万仞排嶙峋……千古骚人会意远,朱弦不奏亦通神。上有高山下流水,知音倘作钟期伦。”

滚滚涪江,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茫茫岁月,花开复花落,永无止境。千回百转之后,起伏云烟之外,是无尽的渐行渐远与空空如也,那层层湮没于历史深处的光与热,唯有涛声相伴的大佛去印证、诉说——轮回,涅磐,不增不减,不生不灭……

重庆潼南大佛寺:究竟是什么让这座寺院举世闻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