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保險五模式,行業未來六趨勢

編者按:隨著互聯網保險商業模式的持續創新,該業務領域的從業機構必將面臨更多機遇與挑戰。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楊望在《當代金融家》撰文表示,如何準確判斷互聯網保險的發展趨勢,及時根據自身特點進行針對性業務佈局,將成為各保險機構未來在該業務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互聯網保險五模式,行業未來六趨勢

隨著我國居民保險意識的增強以及互聯網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普及,互聯網成為保險公司宣傳和獲客的重要手段,互聯網保險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發展。對互聯網保險市場、商業模式進行分析,並以此為基礎探析互聯網保險未來的發展趨勢,助力保險從業機構緊跟時代步伐,不斷開發契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保險產品,搭建完善的服務網絡體系,實現真正的“互聯網 + 保險”,對於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前五大商業模式

互聯網保險是保險從業機構通過互聯網、移動通訊技術,為客戶提供保險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從業機構通過在線方式進行保險產品的銷售以及承保、核保、理賠、保全等服務流程,並通過電子支付方式獲取保費。

現階段,我國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運營主體主要包括傳統保險公司、電子商務平臺、保險中介代理機構、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新型網絡互助保險平臺(機構)等。不同種類的互聯網保險運營主體根據各自業務發展策略的不同,所採取的商業模式各具特點。

官方網站模式

以傳統大中型保險公司為主。該模式下,保險從業機構通常擁有充足的資金、豐富的自營產品儲備以及完善的運營、服務體系,能夠建立自主運營的互聯網平臺,以滿足銷售保險產品、提供客戶服務、展現自身品牌的戰略發展需要。國內傳統大型保險公司由於經營時間較長,沉澱的忠實客戶數量龐大,目標客戶人群的品牌認可度高,可以使官網獲得較高的訪問流量,通過線上投保優惠的營銷策略,能夠有效引導保險業務向線上歸集。目前,該模式的受益機構主要集中在大型保險集團、上市險企(如中國平安、中國人壽)。

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模式

原則上只為交易雙方提供信息服務。這類平臺具有運營獨立、網絡化程度高以及流程專業等特點。該模式下,多數平臺主要依靠其流量優勢,優先上線較為成熟、潛在客戶群廣泛、易核保的意外險、健康險、航空意外險、家庭財產保險以及場景化程度較高的手機碎屏險、支付賬戶安全險等創新型險種。實踐中,該模式普遍受新籌建的保險公司重視,作為初入保險領域的從業機構,通過與成熟的電子商務平臺合作,可以快速完成初期的客戶積累、規模保費收入、品牌推廣。例如,許多上線於京東金融、支付寶的保險產品,可以快速實現百萬、千萬元級別的保費收入,展現了電子商務平臺的作用和價值。

中介代理模式

主要包括兼業代理模式和專業代理模式。兼業代理模式下,代理機構的主營業務並非保險,而是依靠自有的客戶網絡體系進行保險產品的推介,經營的險種較為單一。例如,汽車 4S 店主要代理保險公司的車險,銀行主要代理保險公司的理財類保險。當前,網絡兼業代理模式逐漸成為互聯網保險中介領域常見的業務模式之一。垂直類網站根據監管的要求,主要以技術服務形式,利用兼業代理的資質與保險公司開展合作業務。

專業代理模式下,代理機構在滿足資本金、網絡系統安全性等多方面監管要求的同時,還需申請專業的網銷保險牌照。此類代理機構能夠在線高效完成保險產品的銷售以及後續的理賠服務 ;同時,由於長期經營專業的保險代理業務,普遍形成了完善的內部風控機制,能夠有效識別承保環節的潛在風險。

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模式

該模式下,持有專業牌照的互聯網保險公司普遍採取純互聯網運營模式,業務辦理在線完成,不設線下實體門店。此類從業機構具有保險產品開發資質,將自主設計的保險產品進行場景化嵌入,通過保險產品場景化嵌入、線上渠道推廣的業務策略,將目標客戶群鎖定在網絡消費群體 ;在理賠層面,針對保險責任明確、材料充分、規定限額內的理賠案件,提供線上快速理賠的服務。

目前,國內擁有互聯網保險牌照的機構數量較少,僅有眾安保險、泰康在線、安心保險、易心保險 4 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此類持牌機構的股東

普遍擁有深厚的互聯網或保險行業背景,能夠給予資金、技術、客戶、人才等層面的大力支持,使主營業務較快步入正軌。例如,2013 年 10 月,由平安、騰訊、阿里聯手成立中國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有效融合了平安的保險資源優勢、騰訊的海量網絡用戶積累、阿里的專業電商網絡及新型技術應用,截至2017年 3月 31日,累計銷售保單 82 億份,服務用戶 5.43 億人。再如,成立於 2015 年 11 月的“泰康在線”則是泰康保險集團旗下的專業互聯網公司,根據泰康保險集團互聯網戰略的部署,成為投保客戶與集團公司之間重要的線上聯結紐帶。

網絡互助保險模式

2015 年 1 月,保監會出臺的《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使“相互保險”在我國的落地成為可能。此前,國內已經出現瞭如眾託幫、抗癌公社、e 互助等網絡互助組織。此類互助組織發起的網絡互助計劃並非真正的保險產品,互助申請人獲得的互助金額,以會員實際捐贈金額為準,存在較大的不可控因素。

2016 年 6 月 22 日,保監會批准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和匯友建工財產相互保險社籌建,標誌著“相互保險”在我國正式落地。隨著我國首批相互保險社獲批開業,“互聯網 + 相互保險”的網絡互助保險模式將有效推動保險迴歸保障本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例如,2017 年 8 月,信美人壽上線國內保險領域首個互助賬戶“信美會員愛心救助賬戶”,賬戶資金來自按一定比例提取的保費收入及會員捐贈 ;當會員出險且實施自救後,仍面臨較大的生活困難,其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即可獲得愛心救助賬戶提供的援助。

未來六大發展趨勢

未來,隨著我國居民商業保險普及度的加大、新型技術(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商業化應用的普及以及保險從業機構對該業務領域的重視,我國的互聯網保險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加大。同時,隨著互聯網保險商業模式的持續創新,該業務領域的從業機構必將面臨更多機遇與挑戰。因此,準確判斷互聯網保險的發展趨勢,及時根據自身特點進行針對性業務佈局,將決定各保險機構未來在該業務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持牌互聯網保險公司將迎黃金髮展期

保險行業的互聯網趨勢已成為大勢所趨,專業的持牌互聯網保險公司將迎來黃金般的發展機遇。其一,持牌專業互聯網保險機構擁有自主開發保險產品的資質,能夠有效避免平臺成為單純的流量入口,從而將業務核心深入至保險價值鏈的頂端。其二,擁有互聯網基因的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上能夠直擊線上保險消費者的“痛點”,如“手機碎屏險”滿足了手機用戶的保險需求。其三,通過線上場景的嵌入,可以自然引導客戶的保險需求,從而改變傳統以銷售為導向的運營模式,促使互聯網保險公司不斷尋找新的應用場景,將保險產品嵌入具體場景中,場景嵌入的能力將成為互聯網保險公司取得行業優勢地位的的重要競爭門檻。

互聯網保險 O2O 生態圈初步成形

目前,多數保險公司承擔了從售前獲客到售中承保、再到售後理賠,以及保險資金的彙集投資等全部運作流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整體的運營效率。從業務架構上分析,售前獲客、售後理賠等環節可以外包給相應的專業機構,保險公司可將主要精力集中在產品的開發及保險資金的投資方面,如售前的獲客可以交予保險中介機構負責,出險後的定損理賠可以交給專業的公估公司。以美國的保險業為例,谷歌、亞馬遜等大型流量平臺已經承擔起保險產品的推廣及營銷職能,數據分析和風險評估公司Verisk Analytics則承擔起風險管理職能。

對國內已經發展成為大型集團公司的保險機構(如中國人保、平安集團等)來說,可以將整個價值鏈條置於自己的運營之下,通過集團化運營保證整個產業運轉。而對新入場的互聯網保險公司來說,獨立承擔整條價值鏈的運作,在前期可能造成較大的經營負擔,且運營效率較低,通過分拆、外包部分環節業務,尋找適合的業務合作機構,可以保證組織的高效運行。在保險價值鏈細分的基礎上,互聯網保險公司與線下實體機構合作,也有助構建完整的 O2O 生態系統,能夠大幅拓展保險服務的範圍,將隨機投保客戶有效轉化為忠實客戶。例如,眾安保險旗下的“保驫車險”,是眾安保險與平安保險合作推出的互聯網車險品牌,眾安負責產品的線上營銷,平安依靠強大的線下實體門店優勢負責提供理賠等線下服務。再如,泰康在線通過與權威醫療機構(二級甲等、三級甲等)合作,使投保客戶可以享受優質的線下醫療服務。

“互聯網 + 相互保險”模式落地

根據中國保監會 2015 年發佈的《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定義,“相互保險”是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單位或個人,通過訂立合同成為會員,並繳納保費形成互助基金,由該基金對合同約定的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活動。

在通信技術欠發達的年代,“相互保險”模式主要為同城、同社區、同職業的個體所採用,跨地區的互助保險計劃並不常見。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社會進入網絡信息時代,通過互聯網,有相同保障需求的個體能夠跨越地理上的限制匯聚起來,從而形成全體共識的互助保險計劃。

“長尾客戶”成重要消費群體

在互聯網技術應用於金融業之前,出於人力運營成本的考慮,金融機構傾向將主要精力投向高淨值客戶,保險業的情況大致相同。與高淨值客戶相比,“長尾客戶”個體擁有及能夠支配的資產規模較小,但這部分群體人數眾多,資產總量相當可觀。在“互聯網+ 金融”模式架構下,金融機構的獲客成本、運營成本大幅降低,使“長尾客戶”也能夠享受高效率的金融服務。例如,2013 年上線的餘額寶,本質上是天弘基金旗下的貨幣基金,相對傳統基金戶均8 萬元的投資額,餘額寶當時的戶均投資額不足 2000 元,且相當數量的賬戶僅有幾百元,但數億用戶的“長尾資金”在短時間內匯聚成鉅款,天弘基金也一舉成為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而隨著互聯網技術在保險領域的成熟應用,“長尾客戶”也將成為互聯網保險未來的重要消費群體。

專業人員作用凸顯

通常意義上,標準化程度較高的產品更適合在互聯網上發售。財產保險、短期意外保險、非定製化健康保險等保障週期較短的險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標準化,意味著其互聯網化程度也較高。例如,英國的網銷車險比例早在 2004 年就已達到 41%。而在產品運營週期長(一般為 20 ~ 30 年甚至終身)且產品標準化程度低的長期人壽保險層面,其互聯網化程度普遍不高。

長期人壽保險針對不同背景的客戶,可以形成保障範圍各異的保險合同,每個被保險人之間的保險合同都有差異,這種非標性導致在整個保險服務體系中,具有極強專業素養的從業人員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以保險業最發達的美國為例,長期人壽保險是個人金融投資資產裡重要又複雜的環節,需要專業的金融保險人才從保費收益與風險保障組合的角度為客戶提供個性化、量身訂製的保險合同。未來,國內“金融科技 + 互聯網”的長期壽險業務網絡化進程,也必須依託高端保險專業人才,才能循序有效推進。

金融科技深度應用

在“互聯網 + 保險”模式的初級階段,保險公司、投保客戶均會面臨較大的風險,如保險公司難以有效判斷客戶的“逆投保”風險,投保客戶難以確認承保機構能否順利履約等。現實中,互聯網保險業務模式的快速推廣,與金融科技(FinTech)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息息相關。金融科技涉及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隨著其在互聯網保險領域的深度應用,通過技術手段構建、完善信任體系,大幅提升了保險公司、投保客戶的風險保障程度,為互聯網保險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以區塊鏈為例,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網公開、時間戳等特性,將互聯網體系架構和區塊鏈技術相結合,能夠有效實現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信息認證、履約自動化功能。例如,信美人壽上線的“信美會員愛心救助賬戶”,採用區塊鏈技術記錄救助賬戶的收支明細、會員變動、救助案例等詳細信息,通過及時披露、公示等方式,有效實現了賬戶的陽光化運營。

(文/楊望 郭曉濤 原刊於《當代金融家》 2018年1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