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会努力?

孩子为什么不会努力?

期末复习阶段,经常会做一些试卷,有一天我判卷子,这样一道题:

用”一…就…“造句。

有好几个学生这样写:

我一努力,就能考100分。

这个句子本身当然没有问题,造句是正确的。但是,句子之中好像有点儿什么不对?

努力,是每个人出生时自带的标配吗?

努力,是你的仆人吗?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No!

努力真像一种洪荒之力,你要苦苦追寻,要孜孜不倦,要修炼自身,即使这样,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都能够掌控,都能够运用!

我们学校的兴趣活动类别多样,十分丰富,自愿选择参加。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在学习的同时,再丰富一些兴趣爱好,要求学生能够抓紧时间,合理安排时间,适当舍弃玩耍和休闲。

同样是面对兴趣活动,都是自己喜欢的,自愿报名的,但是时间长了,仍然能看出学生之间的不同,其实就是差距。

班里有几个女同参加了合唱团、舞蹈队,经常去活动,自己喜欢,又有几分得意和自豪,偶尔因为重大比赛,占用一些课堂时间,特许他们提前走,作业可以迟交,更是平添了几分特权感。

但是——

有一段时间,两大团体的重大比赛挤到一起,排练的时间比平时增加了,再加上原本的学习时间被占用,学习任务没完成,作业还得自己找时间写,对这几个孩子来说,排练的枯燥和辛苦,身体的疲劳,玩耍时间的占用,还要再找时间补作业,付出是叠加的。而这才是对他们的考验。看看几位同学的反应。

有一个孩子,十分随意,说不去就不去了,直接退出。我很诧异。这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十分差,对待学习是一种应付的态度,平时的学习就很吃力。我还想过,是建议她不参加兴趣班,把时间用于补课,还是让她参加,借此鼓励他,提高他的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结果,没等我建议,她自己就放弃了。我问她为什么,她很诚实地说太累,劈叉腿疼。我又问她:家长同意吗?她说家长同意。

几天后,正是排练最能艰苦难过的时刻,有一天负责的老师告诉我,另一个学生家长也和他反应,孩子说太累了,想退出。老师并没有勉强,只是例行解释了一下,说因为有比赛任务,这段时间确实比较忙、累。家长就说,是啊,现在的孩子都太娇气了,其实就是不能吃苦。后来我得知,这个同学一直坚持了下来。

看,最初的学习都很兴奋,平时练习都很高兴,然而只有到了关键时刻,才能看出区别。而这区别,其实就是差距!

前几天读了一篇深度好文,题目是《孩子很聪明,就是学习不用心”,这句话不知道毁了多少人》,很有感触。文中提到,

一些人说,自己一直以为,只要努力,就能超过那些优秀同学。后来才发现,自己不会努力,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努力。

我才想到,原来这也是一个问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个教科书不教,家长也不一定意识到的问题。

一个很多人都没有细想过,觉得似乎不是问题的问题。

很多家长都会叮嘱孩子,要努力哦。俗语也说,只有努力才能有收获。但是究竟怎么努力,谁教过呢?

原来很多人不是不想努力,而是不会努力。

怎么努力,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领域也有不同的方式。但是,不可否认,努力是一种习惯,是一种能力,要从小培养,从小教导。

对于婴儿来说,努力就是多试一次。每一个翻身,每一次迈步,每一声说话。多试一次,再来一次,就是在努力。

上了幼儿园,努力就是规律作息,遵守规则,生活自理。我觉得,其实这些就是幼儿园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可是,有多少家长的做法,却是在亲手破坏孩子的努力呢?孩子早上赖床,那就晚去一会儿;孩子淘气,那是因为他还小;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就请老师多照顾。

总以为,孩子还小呢,

总以为,专家(龙应台)说了:“孩子,你慢慢来”。

以父母的疼爱和无微不至,代替了孩子自己的努力。

上了学以后,努力的含义,除了幼儿园里的那些,更重要、也是更难的是学习——听讲、作业、读书、写字是学习,预习、复习、订正、考试是学习,唱歌、跳舞、锻炼、活动是学习,自理、合作、友善、自信也是学习。并且,这样的努力,几乎是一生的主旋律。

老师教了怎样预习,每篇课文学习之前,都要求预习。有的同学提前就预习完了,有的同学老师布置了就预习,有的同学总是少做、忘做、不做。

预习的内容中有一项是读课文,有的同学十分熟练,有的同学勉强读下来,还有的同学总是磕磕巴巴。

课上学习生字,易错点都会强调,于是很多同学就会特别注意,避免出错,但是也总有人写错。

作业、听写、练习册中的错误,有的同学发下本子就订正,快得像闪电。有的同学不催都不改,慢的像树懒。有的同学一改就改对,有的同学怎么改也改不对,甚至已经叫到老师面前了,还不知道让他改正哪道题。

测验,有的同学得了99分都后悔莫及、垂头丧气,有的同学得了优秀(90分是优秀)就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做广播操,有的同学身正臂直,动作准确到位,有的同学想认真就认真,不高兴了就随便一点,胳膊不伸平,而是耷拉着,腰不弯下去,而只是做出弯的样子,还有的同学,就是在做出做操的样子,身体也在动,但是几乎都不对。

——努力的程度高下立现。

怎么做到努力?就是所有的事情都竭尽全力,毫不保留。

就像小时候学翻身、学说话、学走路,试了一次又一次,永不停歇。

上了幼儿园,应该规律作息、遵守规则、生活自理,而绝不因为各种原因和理由打折扣。

上了小学,课前预习、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独立作业、即使订正、学会复习,每一项都保质保量完成,绝不拖延。

读课文,多读几遍,错误的地方下次注意,实在不行,反复练习,总能少出错、读正确。

写每一个字,都像一年级刚学写字的时候一样,分析字形,按照笔顺,每一笔每一划都写规范。

做操是锻炼自己的身体,劲使足了,才能有效果。身体站直了,才能有精神。

这些都是小事,每一件小事都认真做到,努力的水平就越来越高。渐渐地,养成了习惯,努力渗进骨髓,深入血脉,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时时刻刻全力以赴。

也所以,每一个努力的孩子都显得轻松、自信,在人群中闪着耀眼的光芒。

总有一些人,平时总想着省点劲儿,想着完成就行,等到重要的时候再认真对待。可是,有多少次重要的时刻呢?做学生,重要的考试就那几次:中考、高考、硕士、博士还不是人人都考。就连每学期的期末考试都算上,小学6年也就12次考试,别说现在减负取消考试。一个学期150天,考试的日子不过几日,你平时140天都马马虎虎,不使足劲儿,到了重要的时刻,能力真能招之即来吗?你平时140天都马马虎虎,不使足劲儿,你的能力就在一点一点地缩水,真到了重要的时刻,就算使足了劲儿,也是缩水之后的能力了!怎么和人家拼?更别幻想着,我一努力,就能赶上,甚至超过某某某。

就像文章开头学生造的那个句子:

我一努力,就能考100分。

我特别想问问:孩子,你试过吗?你成功过吗?真的可以一努力,就考100分?

别天真啦!

功夫在平时,这句话绝不是随便说说的。

努力不是你的仆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它更像一匹千里马,只有能力超强的勇士,才能够驾驭!

你想驾驭它?先修炼自己吧!

孩子为什么不会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