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盧九評:我在無錫創業

改革開放40年來,人民政協展現出旺盛活力,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輝煌歷程中,無錫市政協事業在中共無錫市委領導下也不斷髮展進步,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無錫做出重要貢獻。

為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市政協組織歷屆省、市政協委員開展徵文活動,通過政協委員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展現改革開放對自身、家庭、社會、城市等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無錫日報·太湖週刊》開闢專欄,遴選徵文中優秀篇目進行刊登,與讀者一同分享“政協委員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8月17日《無錫日報》連載第七篇文章,由江蘇省第十屆政協委員 盧九評 撰寫的“我在無錫創業”。全文如下:

我 在 無 錫 創 業

盧九評

我1992年出國赴日本學習、工作,199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回國出差到無錫,與當時新區黨工委的組織部長姜慶餘一席長談,放棄了回浙江老家工作的機會,決定回國後來無錫創業,時光匆匆,一晃已經20年過去了!

回國做的第一家公司是無錫華夏計算機有公司,租的是最繁華的中山路88號一棟古色古香的獨棟別墅,當時剛剛興起互聯網熱,先做的是中國網絡在線、中國自行車網,據說是中國最早註冊的幾個網站之一,也是B2B的最早嘗試。

「政協委員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盧九評:我在無錫創業

可惜,一年後全球互聯網泡沫破裂,公司最後轉型做軟件外包,去了新區留學生創業園,當時,一起入園的還有大名鼎鼎的尚德太陽能公司,我們的辦公室與施正榮博士的辦公室緊挨著,旁邊還有永中軟件。做了兩年,公司也到了數百人的規模,但由於與日方股東的矛盾,最後退出,2003年自己獨立創業,成立了無錫華陽軟件公司。

華陽軟件公司是無錫第一家真正做軟件外包的本土公司,公司2003年成立,3年後做到1000人規模,成為無錫本地最大的軟件公司。記得當時招了幾十個員工,春節後準備開工,結果非典來襲,員工每天只能爬山鍛鍊身體,日本客戶來不了中國,我們也出不去無錫,走投無路,到3樓找永中軟件,做他們辦公軟件的日文版,自己親自上陣,拿到30萬元的一個單子。那段日子是公司成立初期最艱難的時光。

2007年,在市委有關部門牽頭下,與軟通動力公司進行了全面的整合,資本合作,直至2010年到紐交所上市,目前,軟通動力有2萬多名員工,是中國軟件20強公司。

「政協委員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盧九評:我在無錫創業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回想無錫十年創業路,感慨萬千。我們從以編程、測試為主的“芝麻活”起步。隨著基礎性開發技術的日漸穩定與成熟,技術人員層次與數量的增加,通過逐步與合資方加強交流與合作,引入先進技術和高層次人才,然後再有意識地自主開發,向軟件開發工廠的上游領域延伸。

我們的軟件外包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几年內取得快速發展,關鍵在於摒棄以往企業接單的方式。當初並沒有按照軟件企業通過簡單的發包、接包業務建立關係的做法,而是另闢蹊徑採取與國際知名IT公司全方位、寬領域合作,通過設立合資公司從而獲得話語權。在包括技術開發鏈上下游之間的協作、企業管理及企業文化保持兼容性、內部人員交流上保持一致性等多個方面與合資方更加緊密融洽地合作,為公司贏得了發展空間。“在這個過程中邊學邊幹,逐步瞭解和掌握了跨國公司在技術、管理和人才方面的領先優勢,消化吸收促進公司頻上臺階,迅速接軌國際化潮流趨勢。

「政協委員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盧九評:我在無錫創業

當時的具體做法就是以合資公司為主要承接載體,拓展國際軟件外包份額。日本東京電子器件株式會社、日本OBC公司、日本NEC公司都是半導體設備製造、專業軟件開發的跨國公司。經過國際市場的長期錘鍊,這些公司在其所處領域代表著世界最先進水平,並且全球專業性服務貿易中很大的份額都由他們佔據,我們與這些公司合作成立了合資公司。通過與這些公司的聯手合作,統一進行招聘、培訓、人事、財務、總務等日常事務,合作方負責配套技術及業務。在這種掌握了一定話語權的合作中,一方面充分利用專業技術資源優勢,加快軟件開發技術的升級換代,為產品贏得國際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合資公司平臺,順理成章地把合資方軟件業務外包引入中國,實現雙方互惠互利。從長遠發展看,以這些跨國公司全球銷售網絡為媒介,無錫軟通能夠與更多國際性公司接觸、合作,佔領更多的國際軟件外包市場。

「政協委員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盧九評:我在無錫創業

無錫目前出現了軟通動力、文思海輝等軟件外包巨頭,更是出現了藥明康德這樣的醫藥研發外包巨頭,它們給無錫帶來了資金、人才、技術,給以製造業為主的無錫帶來了新的機遇,我自己也算做出了一點點貢獻,感謝無錫!(來源:2018年8月17日《無錫日報》,作者系江蘇省第十屆政協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