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便利店「關門潮」

京东便利店“关门潮”

京東便利店開在全國遍地,如今店主稱虧損太多已支撐不起。

京东便利店“关门潮”

我們都知道,京東已經在電商的行業站穩了腳跟,現在能達到與淘寶對分天下的局面可以說是非常的不容易。京東商城從上線以來,一直都憑藉著良好的服務評價,與質量相當好的商品佔據了國內非常多的市場份額,也抓住了非常多的用戶流量。

京东便利店“关门潮”

當然,劉強東也不是拘於現狀的人,肯定會走更加長遠並且多方向的發展道路,也必然要將京東變得越來越強大。現在的京東除去老本行電商平臺,還增加了物流快遞,電子金融,雲計算等產業,而京東現在的市場估值也早就達到了260多億美金。

京东便利店“关门潮”

除去互聯網線上的這些產業,京東還積極開闢線下的領域。京東的物流就是很好的例子,憑藉著京東的電商優勢,在全國各地建立了非常多的貨物儲存倉,使我國每個人在使用京東平臺購物使,能得到非常方便快捷的快遞體驗。京東物流也成為了物流產業中的領先者,其地位已經超越了同行巨頭順豐。

拋開京東物流產業的成功不說,我們單說劉強東在另一領域的發展,那就是線下零售商店行業。

這兩年裡,京東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非常多的零售商店,這些零售商店所售賣的也全都是京東商城中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

2018年,劉強東預計在年底,每天都要開近100家的便利店,在未來全國的範圍內,要達到走個三百米就能看到一個京東便利店。

京东便利店“关门潮”

在劉強東提出京東便利店的這個概念初期。得到了許多人的密切關注。在3月初,京東就得到了在全國範圍內近五萬多人的開店申請。京東的這個便利店依靠當地的貨物倉庫進行上貨,完全不用擔心商品的運送與上架。劉強東曾說,保證這些便利店在每個月底都能賺取8000多元的利潤。

京东便利店“关门潮”

一時間,許多百姓都開始申請京東便利店,但這些店主在開業後卻賺不到劉強東所保證的那麼多收入,由於在退換方面沒有什麼保證,導致許多商品都變質和過期。由於虧損太多,所以經常舊的賣不出去,新的沒辦法進貨,才導致許多店面開業不久就倒閉了。

京东便利店“关门潮”

也有不少網友對京東便利店並不看好:“我們這倒閉了好幾家”、“廣州開的早都快倒閉了,還值得投,長點心吧”。

京东便利店“关门潮”

為何京東的宣傳與實際落地情況有如此大的反差?問題出在哪裡?

第一個原因:戰略失誤

關於京東便利店的戰略,劉強東曾畫過一個願景,他認為未來五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一百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一半在農村。我們知道線下商超發展幾十年,細算起來即使是十年時期,超市這個物種也從未消失過商業的舞臺。因此,大中小城市甚至城郊、農村裡商場、超市、便利店三位一體的線下零售佈局本身就很成熟。

京東便利店將農村作為重要戰略方向,本來無可厚非。然而,以3C起家的京東下沉農村市場就是一場美麗的錯誤。農村的凋零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新聞,農村商店裡明目張膽的假貨、冒牌貨觸目驚心。早早就把正品作為品牌調性核心之一的京東,想要切入這個戰場無疑是陷入左右互搏的窘境裡。顯然,京東一面加緊農村佈局,也沒有忘掉對正品的堅守。

據長江商報今年4月採訪京東相關工作人員所透露,店主(京東便利店)必須保證京東掌櫃寶進貨量佔全店至少50%,店中經營的商品100%無假貨,京東除了質保金約束外,還會對商家進行線下巡查,如發現售賣假貨,會取消合作資格。拼多多的上市已經證明了五環外用戶對價格的敏感性,何況比之五環情況更惡劣的農村市場。以物流、自營、正品3C起家的京東,下力氣佈局農村市場,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選擇。

戰略上的不合適,已經決定了京東無法開闢這一市場,除非成立子公司“代理”開闢運營。上市後每年都要交出一份好“財報”的京東,顯然沒有那個精力重新深耕這一市場。

拼多多在線上靠著低價就已對京東形成重磅的衝擊,京東要在不熟悉的線下農村市場,去要求“加盟”的店主要在保持正品的情況下保持競爭力,顯然不可能。

店主能做的只有壓縮自己的收益,因此京東便利店店主普遍反映利潤不高,一些經營不善的店鋪倒閉也就自然而然。

第二個原因:目的不純

京東百萬便利店總是被劉強東包裝成拯救農村市場的產物,然而其本質無非京東在自身增長瓶頸下尋求突破的新嘗試。例如,京東並沒有像以往3C、圖書時代以“倒貼”錢的方式來換取業務增長,一方面京東要求加盟商繳納費用(質保金)。京東便利店分為優品店、精品店及旗艦店三種級別,根據級別的不同,店主需繳納5000-20000不等的質保金。

另一方面,京東在供應鏈、人員培訓、到店導流、品牌賦能上並沒有做出實質的幫助。上文顯示京東便利店裡京東掌櫃寶進貨量佔全店至少50%,看似是一個雙贏的選擇。其實暴露出京東在供應鏈上並不能滿足便利店所有商品需求,因此退而求其次,以50%京東掌櫃寶進貨來保證京東產品的陳列量,這位經營京東便利店的店主帶來的麻煩可謂讓人頭疼。

然而,據店主們透露,京東掌櫃寶上的產品大多是品牌商品,批發價並不很低,利潤極其有限。顯然這在習慣了“康帥傅”、“小白免”、“雷碧”等品牌的農村,京東便利店主絲毫沒有競爭力。而且京東掌櫃寶上的產品讓利並不高,造成相同的產品京東便利店裡的價格甚至高於周邊其他便利店。可以說,京東即收了加盟費,但並沒有盡到足夠的義務。

對於要為財報負責的京東而言,早已不能像上市前那樣發起燒錢戰,百萬便利店業務更多的成為京東擴展市場擴大盈利空間的新業務,對於京東便利店加盟者的“照顧”自然就會少的了可憐,結果可想而知。

第三個原因:水土不服

京東做過拍拍,也在微信上是試水過“微商”。結果顯而易見,拍拍最終被關閉,微信流量最終誕生了拼多多。

零售這個大市場,從始至終都沒有誰能夠大小通吃,大多數都是在某個領域一家獨大,一旦越界原有的優勢和打法就不靈了。

在便利店領域顯然也是如此,線下便利店並不是藍海市場,在沒有阿里、京東的時候,夫妻店早就遍佈整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和農村的角角落落,農村市場真正缺乏的是良性的商業生態,農民手裡可支配收入極低,因而造成了購買力低下。

京東百萬便利店顯然是本末倒置,其畫出的美麗大餅,反而讓很多貿然入局的農村人陷入新的困境,對於農村零售而言並沒有任何改變。農村淘寶服務站的定位,相比京東侵略性的百萬便利店計劃,就靠譜得多。

況且,農村市場的各級分銷已經十分發達,雖然假貨、次品問題嚴重,卻是經過市場看不見得手檢驗過的成熟模式。京東貿然想打開這一市場,認為線上積累的優勢可以很快的吃掉這塊蛋糕,顯然非常的想當然。

京东便利店“关门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