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我有国士,天下无双,

他们朴实无华,用毕生献身科研,

挺起大国崛起的脊梁,

刚刚,

《人民日报》公开表彰的这9个人,

他们真牛!

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的铭记。

1.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名中国将军,

是他铸就了大国重器,

是他让美日对中国再不敢妄动!

他参与了中国的全部45次核试验!

可2012年5月4日,一个噩耗传来:

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他急忙问医生,

做手术和化疗后能不能工作,

医生回答:不能,

重症监护室不能工作,

他强烈要求搬到了普通病房,

他因为重病瘦得不成人样,

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十多根管子,

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他还是坚持坐在办公桌前,

对着电脑,一下一下地挪动鼠标,

每挪一下,都让人看得揪心。

他的电脑里有几万个文件,

那都是关系着,

国家核心利益的技术文件,

只有他自己能整理出来。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于是就出现了照片里的这一幕,

他开始和死神赛跑,

5月31日,他已经虚弱到极点,

可他还是想下床工作,

他向家人不断地哀求,

2个小时里,苦苦哀求了9次。

家人不忍心他留下遗憾,点头答应了。

之后,

病房里就出现了这样震撼人心的一幕,

病危的他被重新扶到了电脑面前,

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他颤抖着双手,一点点地挪动鼠标,

渐渐地,他的视线模糊了,

电脑上的文件也看不清了,

他急忙问女儿眼镜在哪,

女儿说,眼镜戴着呢。

那一刻,女儿再也忍不住,

转身跑出病房大声痛哭……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看不清文件了,

他就跟家人反复交待需要交接的,

重大国防科研项目相关资料,

他说自己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

就是核试验,他很知足了。

可他还需要更多更多的时间,

然而他的身体已到达了极限

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

一颗赤子之心匆匆停止了跳动,

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

他的名字,叫:

林俊德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2.

他是中国院士,

态度随性,却治学严谨,

做课题的原则就是对得起这个课题。

他有38篇研究论文被SCI引用557次,

(SCI:国际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

硕士论文被美国权威著作收入,

1985年论文被SCI引用113次,

这是什么概念?

只有教科书式的研究成果,

才能有这样的引用数据。

而这些还不止,

他还参与了NASA的研究项目,

可以说是中国人的骄傲,

其研究成果和水平,

都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

他还是Li-Strahler,

几何光学学派创始人,

成名作被列入,

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

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

定量遥感基础及应用研究的发展,

并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研究领域,

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但他这个堂堂中科院院士,

却黑布鞋、坎肩、小布兜,不穿袜子,

这就是他平日里的打扮,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个乡村老人。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他是科学泰斗,也是接地气的真人;

是院士,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更是充满纯粹力量的侠客。

2015年1月10日,

一代遥感大师陨落,享年68岁。

他的名字,叫:

李小文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3.

37岁时,

他凭借在拓扑学上的杰出成就,

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

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上世纪70年代,

他开始攀登数学机械化的高峰;

他是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

他让“外国人跟着中国人跑”!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到了晚年,他依然醉心“数学”,

他说数学研究就是件“有意思”的事,

尤其是自己从事的,

中国古代数学研究,

更是自己“最得意”的工作。

2017年5月7日,

这位传奇数学大师去世,

享年98岁。

他的名字,叫:

吴文俊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4.

激光陀螺是什么?

有了它,我们中国的武器装备,

就有了“火眼金睛”,

离开了它,导弹、鱼雷打不准,

航母、飞船要迷路。

对国家防御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1960年,美国开始研制激光陀螺,

并实行了技术封锁!

1971年,在钱学森的建议下,

国防科大成立激光研究实验室。

而一个从小就立志当科学家的青年,

被调入实验室,并凭借渊博的学识,

很快成为团队的领军人物。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他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

在重重艰难险阻中开辟出了一条,

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

研制激光陀螺的成功之路。

1994年11月8日,

中国第一台激光陀螺工程化样机诞生。

中国成为继美俄法之后,

世界上第四个能够,

独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国家!

他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陀螺事业,

到耄耋之年,他又托着带病的身体,

努力为学生照亮前进的路。

2017年12月6日,

这位院士永远闭上了眼睛,

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祖国大地。

他的名字,叫:

高伯龙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5.

他曾是人们口中的不孝子,

三十年没回家,

连父母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他一生赫赫无名,却充满传奇,

他的故事听一个哭一个,

可还有很多中国人没听过,

他是离国家机密最近的人,

也是最让美国忌惮的中国人,

他是我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

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是默默无闻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为祖国呕心沥血,

但他却从未想过要名利,

直至2014年,

他被评为2013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他的故事才开始被众人所知。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如今90多岁高龄的他,

仍在为祖国核潜艇事业奔走,

在他看来核潜艇是他生命的全部,

他说:

“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真正退休。

只要我能动,就会继续做下去。

我愿为国家的核潜艇事业,

贡献到最后一刻。”

昨天的梦是核潜艇,

今天的梦还是核潜艇,

他希望中国的核潜艇更上一层楼。

他的名字,叫:

黄 旭 华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6.

他进入的是在中国近乎空白的领域,

瞄准的却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他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第七零一研究所研究员,

曾任该所副所长兼副总工程师、

驱逐舰总设计师。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被外国同行称为,

“中国第一个全武器系统专家”。

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导弹驱逐舰,

真正跨进了国际先进行列。

走过漫漫40余年科研生涯,

现在,他还没有停下脚步……

他的名字,叫:

潘 镜 芙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7.

前30年发明杂交水稻,

立志让中国人吃饱。

后30年发明“耐碱水稻”,

立志让中国人吃好。

他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杂交水稻之父,

他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

而且影响世界。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

尽可能地让人类远离饥饿。

他在发展祖国水稻事业的同时,

也帮助其他发展国家解决饥饿问题,

为表彰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世界许多国家都为他颁发奖项,

以色列总统亲自为他颁发沃尔夫奖,

泰国国王金镰奖,

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

他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

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

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

还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他的名字,叫:

袁 隆 平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8.

她是中国地质学业的开拓者,

更是中国经济命脉,石油的发掘者,

她十几年如一日地,

全身心扑在古生物的研究和教研上,

她发现,陆地上的四足动物,

并不是总鳍鱼类进化而来。

消息一对外公布,

整个生物学界都沸腾了,

国外专家都一致评价说:

“这是本世纪以来,对这一传统,

四足动物起源说的一次真正挑战!”

美国著名的鱼类学家罗森惊呼:

“这一发现动摇了,

世界生物传统理论的根本!”

从某种意义上说,

她的理论甚至改写了世界历史!

2018年3月8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2018年度,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82岁的她,成功代表中国,

拿下了一个超级世界大奖。

“她创举性的研究工作,

为水生脊椎动物,

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如今已耄耋之年的她,

探索科学的脚步仍没有停歇,

她的古生物研究听起来很冷僻,

但她用自己的奉献,

开拓了中国新时代的科学之路!

她用自己的钻研,让中国,

在世界古生物学界拥有自己的舞台!

她的名字,叫:

张 弥 曼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9.

去年,一位光着脚,

穿着布满灰尘旧皮鞋的老人,

在高铁二等车厢里埋头工作的照片,

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他衣着平凡而普通,可他却被称为:

高铁“二等车厢最尊贵的客人”。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他可不简单,

他一直致力于航空摄影测量理论,

与航测仪器的研究工作,

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

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他曾为国家节省资金2亿元,

创汇1000多万元。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人也行!

贵为院士,可他并没有,

去享受太多院士的待遇,

70多岁高龄的他拒绝了,

为他配备专职司机的提议,

掉漆的写字台和硬木椅子,

他用了有三十多年了,

他多次拒绝单位换新桌椅,

他的理由是:

“椅子太舒服了容易走神,

只有坐硬椅子,才能出灵感。”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他的名字,叫:

刘 先 林

刚刚《人民日报》表彰的这9个人,令国人一片哗然!

致敬!

我有国士,天下无双,

中华脊梁,所至无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