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類媒體如何「突圍」?聽聽這9位老總說法

第23屆省級全國晚報(都市報)總編輯年會高峰論壇以“新時代新機遇新挑戰”為主題,邀請《大河報》《新安晚報》《錢江晚報》《楚天都市報》《華西都市報》等省級晚報(都市報)總編輯和報社負責人共同探討報業融合、轉型創新發展之路。本屆年會採風活動的主題為“相約寧夏見證輝煌”。今年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高峰論壇後,總編輯們將前往銀川、吳忠、中衛等地採風,見證自治區成立60週年以來,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新寧夏。

本屆年會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寧夏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新消息報社承辦。年會經過層層嚴格審核,評選出2017年度全國省級晚報(都市報)優秀新聞作品。(王宇菲)

1

都市类媒体如何“突围”?听听这9位老总说法

都市報要回歸本源

重構重建傳播能力

“我們要通過內容生產轉型、新媒體平臺建設和經營體系重構,探索適合全媒體時代的新生產方式、新傳播方式、新市場營銷方式的結合點,實現全媒體平臺內容、渠道和市場三方面全新變革。”高峰論壇現場,範朝權篤定地說出這番話。

他表示,新時代和新形勢下,如何迎接新挑戰,抓住新機遇,提升傳播力,是所有都市類媒體面臨的問題,迴歸本源對媒體來講尤為重要。以貴州都市報社改革轉型為例,採取的戰略主要是以貴州都市報品牌為核心,全力實施移動優先戰略,構建區域一流傳播體系。為此,報社提出“1+2+X”理念,將報紙、移動客戶端、96811城市公眾服務平臺與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貴州都市網等旗下其他新媒體平臺進行整合,做市民的管家和保姆,立足服務,將各類實用生活資訊、家政服務等不同類型的服務做到每一個社區和家庭,提升報社全媒體傳播力。

另外,報社對經營體系進行整合重構,打造以“平臺+數據(資訊)+產品(服務)”為定位的文化傳媒產業綜合體,全力創造品牌價值。在力爭穩住傳統廣告信息經營收入的同時,整合全媒體平臺資源,深耕城市社區,為用戶提供本地化資訊服務、定製化生活服務和精準化社區服務。 (趙銳)

2

都市类媒体如何“突围”?听听这9位老总说法

探索直播短視頻

搶佔風口

“現在不僅年輕人,很多中老年人也非常關注視頻直播和各類短視頻。作為都市報,我們也要積極搶佔這一風口。”高峰論壇上,張仕武的觀點獲得眾位媒體大咖的認可。

2017年至今,楚天都市報社將視頻直播、短視頻和各部門的新聞採訪、廣告經營全方位嫁接起來,以社會名流、本報名記者為“賣點”,推出《名師來了》《名家來了》《名醫來了》等系列視頻直播節目,打造了14位網紅記者專欄。通過看楚天客戶端、今日頭條、鬥魚等平臺,開展多達460場直播,總播放量超過1億人次,單場最高播放量超過1000萬人次;推出“楚天視頻”“吃藕視頻”兩個視頻頻道,迅速成長為全國知名媒體視頻頻道。與此同時,組建了全媒體指揮中心,配套創新推出“先網後報”考核辦法,加快融合發展。經過一系列調整創新,理順了紙媒、新媒體採編對接機制,初步解決了報紙、新媒體“兩張皮”頑疾。為了應對傳播格局的變化,去年12月底,《楚天都市報》啟動新一輪全媒體大改版。

“在改版、創新的同時,我們還需要開拓多種經營,深挖品牌價值。”張仕武表示,報社依託各類紀念日、節假日,抓節慶營銷、策劃營銷;利用都市報宣傳、活動、新媒體平臺進行全案策劃營銷,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趙銳)

3

都市类媒体如何“突围”?听听这9位老总说法

放下身段,一切歸零,

方能突破困境

在都市報工作的8年零3天中,張九陽作為一名參與者,見證了都市報的輝煌、變遷和低谷。在他看來,都市報的出現改變了一個城市的面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份接地氣的報紙,才逐漸改變了很多人的閱讀習慣。

“在都市報最好的年華里,一份早餐,一張報紙,悠閒愜意的閱讀,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的讀者傳遞著一種正能量和一種情懷。”張九陽說,雖然如今都市報走入低谷期,但都市報的精神不能倒。他認為不同地域的各家都市報,可以在更為寬廣的領域,發揮各自優勢,主動出擊,進行深度合作。

交流現場,他還真誠地向參會的阿里巴巴集團公益開放平臺總監王崇和發出邀請,提出都市報公益活動較多,希望阿里巴巴集團能投入更多資源,與都市報密切合作,積極策劃形式豐富多樣的公益活動,發動社會公眾參與其中,最終影響和帶動更多人熱愛公益、踐行公益。

張九陽表示,對於都市報而言,眼下還有一個尤為重要的主題,就是“放下身段,一切歸零”。“都市報曾經歷過最輝煌的時期,讓媒體從業者充滿自豪。可如今,我們一定要以提升自身素質、苦練業務為出發點。”他說,只有放下身段,讓一切歸零,都市報方能突破困境,把握新的機遇,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趙銳)

4

都市类媒体如何“突围”?听听这9位老总说法

媒體融合,要立足現狀,

也要保持好傳統

在刁廣冰看來,都市報有強大的內容生產能力,有專業化的傳播理念,有時時都在狀態的精氣神,這些都是都市報的閃光之處。

“在媒體融合的進程中,我們立足了現狀,但也沒丟了傳統。”自2010年起,新安晚報社開啟媒體融合之路。8年間,報社穩步前行,融媒體中心逐漸有了起色。“雖說我們是小步慢走,但一直在往前走。”看到融媒體中心從去年開始營業額達到500多萬元,刁廣冰的內心也更加堅定,“今年我們的目標是600萬元,上半年已經完成去年的73%。作為紙質媒體的晚報,迎來了一個新的反彈。”

從2015年的大幅虧損,到2017年紙質媒體廣告營業額較2016年增長近40%。2017年對於新安晚報社來說,是一個向好的拐點,融合的腳步大幅向前邁進,擺脫困境的轉機顯現。這些真切的變化,很快體現在報社每名員工身上,大家依舊朝氣蓬勃地投入採訪,將好傳統保持併發揚。

“不可否認的是,都市報在經營上仍面臨一些困難,但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別人不能比的。”刁廣冰說。(董靜怡高興)

5

都市类媒体如何“突围”?听听这9位老总说法

媒體融合,

切入點是生產流程再造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大河網絡傳媒集團董事長、大河報社社長 王自合

“我們要笑迎挑戰,創新體制機制,大幅度提高優質內容的生產能力,實現紙媒與新媒體的全面融合以及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各方面的深度融合。”王自合在做主旨發言時表示,大河報社面對新機遇、新挑戰大步改革,減輕發行負擔,努力打造以客戶端為主的新媒體矩陣。

大河報社以往都是自辦發行,從去年開始,大幅減輕發行負擔。今年上半年,該報圍繞全媒體分發平臺調整了採編流程。“過去內容生產主要以夜班出版為核心,現轉為24小時不間斷分發內容,提倡傳播效果最優化。”王自合介紹,經過4個月實踐,該報原創內容生產量比去年沒改革前增加3.5倍,自有的3個客戶端流量增加3.17倍。

“都市報最大的優點是強大的內容生產能力,轉型也同樣離不開內容生產能力。但在目前的傳播環境下,靠內容創業是有天花板的。”王自合認為,目前大的商業門戶和品牌都在打造自己的平臺,但並不具備內容生產能力,實際上是削減傳統媒體。面對這種不利形勢,該報重點打造了大河客戶端、豫直播和大河財立方3個自有平臺。他還提議,都市報可攜起手來共同迎接媒體融合的挑戰。 (安小霞)

6

都市类媒体如何“突围”?听听这9位老总说法

重建與政府部門、企業、

公眾間的聯繫

“堅持內容為王,這是我們一直沒有放棄的理念。”徐健在高峰論壇現場說。針對傳統媒體改革,錢江晚報社提出重建內容和重建連接的想法,建立多種聯繫,提升融媒體傳播能力。

2012年底,該報開通官方微信,時隔半年多又推出微信矩陣。接著,“浙江24小時”手機客戶端上線,通過增發渠道打造了一個24小時立體傳播體系。如遇突發事件,報道分發的路徑拓寬,速度加快。

該報格外注重內容生產,故而創新報道方式,於2017年成立特別報道部,專門從事深度報道、調查報道,現已完成約500篇報道。徐健覺得,這是媒體融合轉型的成果,尤其在突發事件中體現得更為明顯。

徐健坦言,近幾年都市報與政府相關部門的聯繫趨弱。面對這種形勢,都市報亟需重建與政府部門、企業、公眾間的聯繫。“我們可以通過線上互動、線下活動,重建與公眾的聯繫。通過重建內容與重建連接,繼續做好內容。”目前,該報主力軍繼續向主陣地轉移,但還未徹底擺脫對紙媒的依賴。“當然,主力軍轉移並不意味著要弱化紙媒,我們的思路是把紙媒做精,定位以中老年人為主,多做人文、歷史、養老和健康方面的內容。”徐健說。 (董靜怡高興)

7

都市类媒体如何“突围”?听听这9位老总说法

變思路、調結構,

盤活核心優勢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新連接時代,顛覆了傳統媒體內容和渠道兩個價值點,內容變現的路徑越來越弱,渠道更是被數字化技術發展全打通,萬物皆媒體,萬物皆渠道,互聯網對傳統媒體的影響已經從傳播、渠道層面過渡到產業鏈及整個價值鏈。”這是張繭的一段發言。

他在發言中指出,新媒體時代都市報還有三大優勢。其一,權威性、影響力以及由此帶來的公信力依然存在;其二,都市報比自媒體在報道內容上更接地氣,要通過原創、優質的內容發揮無可替代的價值作用;其三,都市報具有轉型新媒體的先天優勢,比如快速反應能力、報道內容更接地氣、強調受眾意識和互動性、文本表達輕鬆等。因此,都市報員工轉型新媒體後往往更易上手,更易進入角色。

如何才能盤活核心優勢?張繭的理解是:變思路、調結構。“我們已經開始實行以新媒體為主導的組織架構重建和生產流程再造,全員轉型。”張繭介紹,三湘都市報社以短視頻、視頻直播為突破口,除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外,還開發出E報、H5、動新聞、視頻直播、無人機拍攝、短視頻製作等新媒體技術產品。該報已能獨立完成大平臺視頻直播+視頻製作+全網絡推送,從傳統的圖文時代邁入視聽時代,為受眾提供多元化、立體化的新聞服務和鮮活體驗。(安小霞)

8

都市类媒体如何“突围”?听听这9位老总说法

為融合發展出力

高峰論壇上,薛兵圍繞“媒體融合與創新”主題暢所欲言,研究分析報業發展態勢,探討都市報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戰略。他介紹,揚子晚報社重點在兩方面進行了探索:著力打造原創深度報道,保障優質新聞生產力和影響力;鼓勵引導記者轉型,除了主動融入新媒體外,尤其鼓勵大家努力從報道型記者向智庫型記者轉變。

紫牛新聞創辦於2017年6月28日,是揚子晚報社自創的深度原創報道品牌,其定位為“打造原創深度、獨家、有新意內容的全媒體產品”,追求“在這裡看見不同”。至今年6月,揚子晚報官方微博紫牛新聞話題閱讀量3.8億,企鵝號閱讀量6376萬。今年年初,紫牛新聞作為新傳播能力建設類案例,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全國報刊媒體融合創新30佳優秀案例”。

在媒體轉型的十字路口,媒體人該做些什麼?揚子晚報社給出的回答是:將記者的大量稿件向新媒體平臺分流;鼓勵大家從見證者、記錄者、報道者,向參與者、研究者和建議者轉變,發揮報紙從業者的信息優勢和整合優勢,做企業和政府的智庫。“在這方面省委機關報有著天然的優勢,但都市報也不是無可作為,整合發揮報社掌握的政府資源、社會資源和輿論資源等各類資源優勢,就可辦成企業和基層政府想辦而辦不成的事。”薛兵說。

(樊卓妮)

9

都市类媒体如何“突围”?听听这9位老总说法

借風使力,借船出海,

打造全媒體平臺

高峰論壇現場,尹長虹提出,在新聞轉場中,都市報要重新審視讀者和用戶真正關心的是什麼,從公眾獲取信息的訴求角度認真研究他們願意為怎樣的優質內容埋單。要以網絡的廣度、報紙的深度、手機的速度實現跨度嫁接,在深度融合中互補互利。

“借風使力,借船出海”,這是尹長虹發言的關鍵詞。在他看來,網絡時代下,都市報“內容為王”的理念更要進一步彰顯。“攜起手來做一些事情,進行一系列改革。”尹長虹舉例,報社已舉辦八屆的感動山西十大人物評選和最美社區幹部、最美鄉鎮幹部、最美村幹部評選,都取得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都市報的優勢在於權威性和本地資源,卻難以做到即時性傳播、個性化服務和雙向多向互動。因此,打造全媒體平臺,由紙媒、網站、兩微一端等組成傳播集群,就成了都市報轉型的基本模式。”尹長虹說,如今山西晚報社也走上了一條全媒體傳播之路,新聞報道方面報、網、端、微同時發力,34個微信矩陣“百號齊發”成為常態。通過提供多種方式和多種層次的各種傳播形態,來滿足受眾的細分需求,使得受眾獲得更及時、更多角度、更多聽覺和視覺滿足的媒體體驗。同時,全媒體、多角度、多層面的傳播,也使報社的傳播力和引導力大大提升。 (樊卓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