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託兒」亂象調查:虛假評論引誘消費,專家稱應取締

核心提示:繼網絡差評師、刷單師、炒信師後,不法分子在互聯網領域作惡又有了新身份——“網絡廣告師”。這個工種簡單來說就是“托兒”向線上轉移的變種,他們通過互聯網平臺、網站上的評價體系發佈虛假評論,用評論打廣告。近來,在公安機關的打擊下,“網絡廣告師”的神秘面紗終被揭開。對此,專家呼籲依法取締、多方監管。

“網托兒”亂象調查:虛假評論引誘消費,專家稱應取締

資料圖。

《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王涵 北京報道

你是否曾經想過,原本活躍在攤販、商場、醫院的“托兒”,在網絡世界也有翻版?繼網絡差評師、刷單師、炒信師後,不法分子在互聯網領域作惡又有了新身份——“網絡廣告師”。最近,在公安機關的打擊下,這群人的神秘面紗終被揭開。

這個工種簡單來說就是“托兒”向線上轉移的變種,他們通過互聯網平臺、網站上的評價體系發佈虛假評論,干擾消費者的正常判斷,嚴重擾亂了本應發揮消費引導作用的評價體系和信用體系;“網絡廣告師”利用評價資格發佈涉嫌虛假宣傳等內容的廣告,直接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嚴重影響了健康、安全的網絡營商環境。

一組數據顯示,“網絡廣告師”群體中,“95後”佔比近一半,30歲以下人群接近八成,很多在校大學生被裹挾進這樣的違法行為而不自知,遊走在法律邊緣,嚴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虛假評價引誘消費

“商家的品牌介紹欄肯定是王婆賣瓜啊,還是買家的評價更真實。”網購達人小慧的說法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聲。

但是,最近的幾次網購經驗,讓小慧(化名)對買家評價也產生了懷疑。

最近一次,小慧想買一些零食,她像以往一樣翻看買家評價發現一段話,“實惠!還是那個味道!這家店的服務也特別好……”在一段看似正常的好評下方,買家附上的一張圖片,引起了小慧的注意。

這張圖片是該買家此前購買時的頁面截圖,卻標著當前商品價格一半的優惠價,並且在圖片中用一行小字寫著:“我在QQ群XXXXX領券買的,裡面有好多優惠券……”

小慧開始還以為這是一些供應商開展的活動,還沒多想便加入了這個群,進去之後就發現,群主經常在群裡發一些商品廣告鏈接,五花八門,但往往都是一些山寨商品,或者指向一些銷量與評價並不好的店鋪。

“這不就是托兒嗎?這樣的鏈接,我可不感興趣,買到假貨得不償失。”小慧趕緊退出了QQ群。

不過,一個問題在她心頭縈繞:本該成為消費者展示購買體驗的商品評價,怎麼成了一些人打廣告的地方?

類似的情況,小雯(化名)也曾遇到。

今年6月,趁著各大電商平臺促銷,她在網上挑選日常用品,時不時就會看到在評論中出現廣告——一桶原價59元的食用油,有人介紹加某微信號購買可以便宜20元。

小雯抱著好奇的心理,便嘗試添加了這個名為“省錢好幫手”的微信號,發現只要將一款商品鏈接丟給它,便能自動查找優惠券和返利信息,聲稱“90%的商品都能給您返紅包,支持多家電商平臺”。

這個微信號給小雯推送了一個號稱“全網精選優惠券網站”的網址,該網站上的商品種類五花八門,基本都是一些低價、銷量不高的商品在上面做優惠活動。

這時,小雯才意識到,原來她之前在評價欄裡所看到的優惠活動,只不過是一些人利用消費者貪圖便宜的心理,誘導消費者來到不知名的返利網站上,推銷一些低價商品。

小慧和小雯的遭遇,背後便是“網絡廣告師”在搗鬼。事實上,各大電商平臺只是“網絡廣告師”作惡的場景之一。記者發現,在線旅遊網站、各大新聞資訊平臺、視頻直播平臺等各類具有評論功能的互聯網服務中,都能看到用評論打廣告的“網絡廣告師”存在。

利用社交工具發展下線

據調查顯示,“網絡廣告師”之所以有這麼多的評價資格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利用大量的垃圾小號;二是通過收購他人的評價。

通過網絡搜索平臺輸入“收評價”關鍵詞,可以搜索到大量的貼吧、QQ群等鏈接,加入之後,會有專人向你介紹收評價的費用和要求,通常一個評價的價格在2-6元不等。

對於怎麼評價商品,你根本不用管,因為收評價的人早已經幫你寫好,你把他們的內容粘貼、複製、發送即可獲利。

目前,這樣的模式早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網絡系統,他們通過多層代理的模式,不斷髮展下線,以收代理費、賺差價的模式來盈利。

廣告師的存在,讓商家苦不堪言。根據一些商家的大致測算,廣告評價會造成商品轉化率的大幅下降,很多用戶在瀏覽這些廣告評價後,會轉移到其他商家或者平臺上購買。

“一些買家看到評價中的廣告後,各種詢問我怎麼加群拿優惠券,我都一頭霧水。”說起“網絡廣告師”,經營一家母嬰用品網店的店主趙剛哭笑不得,“我的店鋪轉化率下降,可能只是少賺點錢,但消費者如果被引流到假貨渠道,除了財產受損,嚴重的可能會危害健康。”

此外,如果消費者被誘導致其他網站中購物,很有可能會遭到釣魚網站等欺詐情況;甚至一些兼職“網絡廣告師”本人,也因輕信發佈廣告能獲得優惠、報酬等,在發佈完廣告、評價生效後,被收購人直接拉黑;也有一些“網絡廣告師”會利用手中的評價資格,轉而開展刷單炒信、惡意差評等違法犯罪行為。

專家呼籲依法取締、多方監管

近年來,如何打擊不實信息以及網絡謠言已經成為全社會極其關注的話題,如何打擊“網絡廣告師”這類網絡黑色產業,如何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優化網絡生態建設成為網絡管理者首先需要解決的難題。

對此,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謝永江表示,“網絡廣告師”的模式,其實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他們通過不斷髮展下線、分層代理的模式本質上還是打著傳銷的擦邊球,一不小心就會失去控制,對於這種產業,就應當取締,絕不能手軟。

對於謝永江的看法,北京盈科(天津)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正鑫表示贊同,“其實,對於這種行為應該更嚴格一步,應該考慮將其納入刑事打擊範圍,尤其是在推廣內容中涉及賭博、色情、暴力等違法犯罪信息的。”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則表示,“網絡廣告師”這一畸形行當的形成,與刷單、炒信、惡意差評等現象有些相似,最終都會影響評價的真實性;應該在法律規範中設置相關規定,防止評價體系異化。

記者瞭解到,其實,淘寶早已修改了其運營規制,明確禁止在評論中發佈廣告以及發佈虛假評論的行為。最近,他們也正在主動利用技術識別的手段來甄別虛假信息,一經發現絕不手軟。

此外,淘寶還通過處罰公示、消費者宣導等方式,引導消費者合理利用評價權,避免誤入歧途;同時,也鼓勵消費者發現疑似不實評價時,積極舉報,共同維護市場秩序。

不過,這種打擊模式是否有效還有待觀察。原因很簡單,當淘寶一家平臺對“網絡廣告師”進行打擊後,它們可能還會流竄、轉移到其他平臺上繼續作惡,而其他平臺是否也有這樣的技術能力與手段來監測呢?畢竟這種打擊模式的開銷並不是一個小數。

因此,張正鑫表示,“在互聯網經濟下,傳統的監管手段已經很難勝任現實需求,這就需要在監管上建立政府、行業、企業、社會等多方監管的格局,更有效地加大監管力度,防止發生嚴重的危害後果。”

原標題《“網絡廣告師”?“網托兒”新變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