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延緩日軍進攻,不惜掘開黃河大堤水淹日軍,到底有多少作用?

在二戰時期,當時的中國國家疲弱,在面對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之下,中國人民只能用血肉之軀抵抗,更是發生了很多悲慘的事情。1938年6月,當時日軍圖謀武漢,妄圖通過江西、河南南北兩地共同夾擊武漢,而我軍為了延緩日軍進攻的步伐,掘開了花園口黃河大堤,用水代兵,企圖延緩日軍的攻勢,這場大水不僅延緩的日軍的攻勢,更是使我國數個省的人民受災,僅僅河南、江蘇、安徽三省就造成了上千萬人受災,死傷嚴重,更是造成了此後數年時間的連年旱災。

為了延緩日軍進攻,不惜掘開黃河大堤水淹日軍,到底有多少作用?

1937年7月,隨著日軍全面侵華,華北華南大量地區被日軍佔領,國民政府更是幾度遷都,最終轉移到了武漢地區,武漢地勢險要,靠山靠水,易守難攻。而且當時的武漢更是粵漢鐵路的中心點,為了保住粵漢鐵路也得保住武漢,當時的日軍決定從南北同時進攻武漢,南方江西日軍進展緩慢,因為江西地區多山,中國部隊依靠地勢層層抵抗,但是北部河南中國軍隊的防守就極為吃力,河南地勢平坦,更利於日軍機械化部隊的展開,我軍部隊裝備不如日軍,再加上無險可守,整個防線都面臨崩潰的局面。

為了延緩日軍進攻,不惜掘開黃河大堤水淹日軍,到底有多少作用?

經過幾次戰役的消耗,我軍部隊已經無力防守,只能依靠黃河延緩日軍,在古代以水代兵的戰例更是比比皆是,1938年6月,國民政府高層決定掘開花園口大堤,起初河南籍士兵都紛紛不同意,都知道掘開大堤意味著什麼,沒有人願意幹。後來只好換外省士兵,滾滾黃河一路東流,由於事先沒有任何的預警,下游群眾遭受了史無前例的人造災難,大量的農田、村莊被淹沒,黃河水造成數千萬人流離失所,這場災難造成的損失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為了延緩日軍進攻,不惜掘開黃河大堤水淹日軍,到底有多少作用?

與此同時,這場水災日軍更是毫不知情,數十萬的部隊緊急撤退,被黃河水分割成無數支小部隊,被我軍分散殲滅,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日軍進攻的腳步,但是在幾個月後武漢也失守了,不得不說為了延緩日軍進攻的腳步,這場災難帶來的後果實在難以承受,水災過後更是連續幾年旱災,大量的百姓流離失所,直到50年代,受災區才逐漸恢復元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