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七君永子之一:杨伯谦

杨伯谦(1892一1965年),字吉甫,叙永县叙永镇人。1906年就读于“永宁中学堂”。当时,同盟会党人杨庶堪、朱之洪、向楚执教于该校,竭力对学生进行反清革命宣传。伯谦因此学识大进,革命思想渐增。遂于1907年与同学陶子琛在叙永县南郊南坛寺加入同盟会。不久,张颐、黄凖高、刘吟楚、徐毅甫、姜静甫、陶子琛也在校加入同盟会。他们七人结为生死弟兄,号称“永宁七君子”。其时,同盟会员熊克武、黄方、杨兆蓉、黄树中等在叙永筹划“永宁首义”,秘密在兴隆场黄方家试制炸弹。所需药品皆由杨庶堪嘱令张颐、杨伯谦、陶子琛等人设法从永宁中学堂理化仪器室拿取送去。永宁首义事泄后,清廷严密缉拿,熊克武、黄树中等转移。杨庶堪乃转赴成都任教成都府中学堂。杨伯谦、张颐等人随杨庶堪赴成都求学,结识了成都革命党人谢持、徐堪、夏之时等,积极参加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斗争。

宁七君永子之一:杨伯谦

图为:杨伯谦

宁七君永子之一:杨伯谦

1908年夏,伯谦与张颐、黄凖高等考入四川省立高等学校。在校期间,杨伯谦积极参加张培爵、夏之时等组织的革命活动,并与张颐、张少扬、黄凖高等人组织革命团体“勉学会”。

1911年8月四川保路运动爆发,杨伯谦奔走宣传,出谋划策,克尽己力。辛亥革命爆发,成都响应,建立独立军政权,杨伯谦任成都市政府秘书长,负责与各方联络,起草公函、通告、命令、安民告示等。

1913年,杨伯谦考取四川省公费出国留学,入美国密西根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919年获博士学位。该校挽留其在美国担任教授,但他以祖国利益为重,毅然辞聘,尚未领取博士文凭便携家返国,抵上海寄住谢持家。时逢孙中山正在上海,又值杨庶堪主持川政,电邀杨伯谦代其向孙中山请示党务,遂由谢持引见孙中山。孙中山与杨伯谦畅谈国内外形势、国家前途命运、人才培养、青年教育、妇女解放等问题。并面谕建国治国之方略和四川局势与对策。伯谦深感孙中山胸怀宽广,深谋远虑,加之杨庶堪电邀其返川共事,自己又是四川民众出资供读留美,遂辞去清华、北大之聘,奉孙中山面谕回川。

回川之后,杨伯谦又是如何开展革命与教育事业的呢?我们下期再讲。

资料来自《文史杂志》1992年第0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