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陈盐罐

民间故事,陈盐罐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亳州城南十里有个马园村,马园村有个农民叫马老五,马老五家里有个陈盐罐。什么叫陈盐罐?就是陈年盐罐子,用了不知几辈人了,里外都浸透了盐质。这东西要是拿到街上去卖,仨钱不值,恐怕送人都找不到主儿。就是这么个东西,你猜怎么着?马老五硬是靠着它,青云直上,直到朝中一品大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不信,就听我给你讲讲。陈盐罐有个特点,一遇阴天它就发潮,该下雨时它就“出汗”。如果发现它通身大汗,那就非下大雨不可。马老五发现了这个秘密,就无偿地当起了天气预言家。有一次,邻人晒谷,只见一口袋一口袋的粮食往外扛。他拉住邻人说:“喂,老弟,今天有大雨,你千万不要晒场!”邻人不信,说;“胡扯!天晴得这么好,怎么会下雨呢?”不听。结果,天刚过午,狂风大作,乌云翻滚,霎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所晒小麦都泡了汤了,邻居后悔莫及。之后,他又多次预言天气,都十分准确,人们都很惊奇,问他,他便在人们面前谦虚地说:“前八百年、后八百年的事我算不出,不过,眼前的这些小事,里面的青红皂白,长短曲折,我还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于是,人们都称他“能掐会算”

民间故事,陈盐罐

有一次,村上有一户人家的猪没见了,到处找,找不到,忽然想到马老五能掐会算,便找到他,请他掐一掐,算一算;这猪跑到哪里去了,还能不能找着。

也巧,此刻马老五刚从集市上回来,半路上,钻到路边的苇坑里大便,发现有一头猪腿上拴条绳,缠在一个树根上,走不掉了。马老五是个好心人,他正想向村里人说说这事,不想失主倒找到他头上来了。他心中好笑,故意掐指叠纹地算了一通,还仰望长天,口中念念有词,于是断然说道:“你的猪迷失在东南方。东南方不是有个大苇坑吗?苇坑中有一个柳树疙瘩(刨掉的柳树根),上面缠住一条绳,绳上拴住一头猪。你到那里看看,看看这猪是不是你的。”那人一听,不敢怠慢,赶紧跑到哪里,一看,正是自己的猪!

民间故事,陈盐罐

这件事使马老五“能掐会算”名声更响了。又过了一些日子,县城里出了事了,县官老爷的大印丢失了,怎么找也找不着了。常言说:“县官丢了印,回家拾大粪。”丢了印就等于丢了乌纱帽!县官老爷急得抓耳挠腮,愁眉不展,但又不敢声张。这一天忽然传来一个信息,说城南有个马老五,能掐会算,于是就派人连夜把马老五请到县城里来了。当时把他安排到本城最好的一个旅馆景春楼里住了下来。

这么一来,却惊动了一个人,谁?就是那位盗窃县官大印的贼人。他消息灵通,得知县官请马老五破案的消息以后,心里像捣把麦糠,坐卧不宁。但是,他对马老五的能掐会算半信半疑,心想世上哪有这样的鬼人?他决定探一探他的虚实。要是他马老五真有这么大的本事,这印就干脆交出来,只求相安无事算了。要是他欺世盗名,就不妨出点花样,看一看他的笑话。于是,他也在这旅馆里租了一间房子,就住在马老五的对面,来观察一下他的动静。

这天半夜里,只听马老五长叹一声,自言自语说道:“唉,陈盐罐呀,陈盐罐,你可把我害苦了!”他为啥这样说呢?因为他知道,县官的大印,他这个乡巴佬是找不着的,这么一来,县官老爷会饶恕他吗?什么能掐会算?岂不是欺骗官府吗?欺骗官府,不掉脑袋也得坐大牢。寻根究底,不就是因为那个陈年盐罐子吗?所以他才埋怨说:“陈盐罐呀,陈盐罐,你可把我害苦了!”

谁知天下也就有这样的巧事,那个偷印的贼就叫陈延冠!他一听可吓坏了,这马老五还真的能掐会算呀!这下好了,就是钻到牛屁股里也跑不掉呀,他能掐会算!他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可走:向马五爷求饶! 于是他走到马老五房间,扑通往马老五面前一跪,哀求说:“请马五爷饶命!我就叫陈延冠,县官老爷的大印就是我偷的,我交出来,请马五爷高抬贵手,可怜可怜我吧!小人只要不死,将来一定报答五爷的大德大恩!”

这家伙把一切都交代的清清楚楚,马老五一听,心中自然明白,喜不自胜,但他故意以教训的口吻谆谆说道:“陈延冠呀,陈延冠,你要记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呀!这事亏你遇到我,要不然呀,恐怕你的头也就长不牢稳喽!”吓得陈延冠连连叩头说:“五爷大德!五爷饶命!”

马老五思忖一下说;“刚才我说过了,我可以绕你一命不死,但你必须把心放到正当阳。如果我发现你骗我,即使把你的头割下来给我当尿罐子,我也不用!”陈延冠又连连叩头说:“小人明白,小人明白!”马老五说:“你现在老老实实告诉我:“县官老爷的大印,你放到哪里去了?”陈延冠只得如实交代,说他把县官老爷的大印放到哪里哪里了。

第二天,马老五被县官老爷请到衙门大堂。县官问他破案的事有没有眉目。马老五不慌不忙地说:“我算着老爷的大印现在还在城里。”县官亟不可待地说:“你知道在什么地方吗?”马老五说:“知道。老爷的大印被贼人放到城墙上了。”县官一听,可吓坏了,一拍桌子说:“胡打闹!城墙上能放得住吗?”马老五忙解释说:“城墙的东南拐角不是有一座文昌阁吗?从文昌阁往北,数二十三个女墙垛口,那个垛口下面,贴着地皮的那层砖头,有一个是活动的。撬开那块砖头,往里面掏一掏,有一些碎砖块,将碎砖掏出来,再往里摸一摸,有一个用红绸子包着的东西,那就是老爷的大印了,老爷可赶紧派人去拿。”县官一听,又喜又急,哪敢怠慢?立即派几名心腹衙役去取。而自己在公案桌上焚上一炉好香,祷告上天保佑,可别再出了什么问题。

一炉香还没燃完,县官的大印便已放在县衙大堂的公案桌上了。

民间故事,陈盐罐

县里出了这样的能人,那还得了!县官为了升官发财,立刻报告朝廷。皇帝得知,马上下了一道圣旨,召马老五进京见驾。马老五来到京城,被安排到五凤楼迎宾馆下榻。皇帝为了弄清这位神人的真假,就叫他的一位老太监来试一试他的本事。第二天早晨,老太监就在御花园里摘了一个大青枣,用手巾裹了一层又一层,拿到迎宾馆去见马老五。马老五此刻刚刚起床,还没洗脸。老太监进得门来,躬身说道:“听说先生是一位神人,能掐会算。现在我这手巾里包了一件东西,不知先生能否算得出来?”马老五心想:“这次来到朝廷,反正是凶多吉少,再想遇到那样的巧事,比登天还难。反正是个死,死也不能死得太窝囊!他见这位老太监一大早就来考问他,非常生气,就毫不客气地说;“这大清早你叫我算什么!”这位老太监一听,大吃一惊:连阴阳八卦也没摆,掐指叠纹也不掐,一张嘴就叨出来了:大青枣!一点不差!原来“大清早”和“大青枣”一个音,他把“大清早”听成“大青枣”了。老太监为了讨好马老五,连忙将手巾包打开,竖起拇指说:“大青枣,一点不差!先生真神人也!”

民间故事,陈盐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