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墓」之風爲何興起?

“活人墓”之風為何興起?

日前,記者在湖北湖南交界處的湖北通城縣等地調查發現,這裡有些人還活得好好的,甚至還很年輕,就給自己修好了墓,這些墓地被稱為“活人墓”。這樣的“活人墓”在一些地區越修越多,佔地越來越大,甚至修到了城市裡,修到了風景區,這樣的“活人墓”在這個地區比例竟然相當高,而且一座比一座講究。

在全國各地,都有好多地區興起了修“活人墓”之風,記者採訪,有的村名說“怕以後死不起”,對此,你怎麼看?

在現今的文明社會和推行殉葬現代化和文明殉葬的背景下,還是有非常多落後的地區採取墓葬的方式,正所謂生老病死、入土為安,舊封建和舊傳統的風俗習慣早已深入人心。但是,提前給自己修一個“活人墓”的行為,非常人還是極其的不理解。

從背後深思,“提前買墓”背後不僅僅只是個別地方的民俗問題,更多的應該是一筆經濟賬,準確的來說應該是經濟因素與傳統觀念因素相互雜糅的怪異現象。

一方面,中國傳統葬習俗普遍講究“入土為安”,但是隨著客觀經濟大環境房價的飆升,也隨之帶來的是土地價格的飆升,也自然而然帶動了墓地價格攀升,甚至在北京郊區,一個墓地的平方價塊頂上二三線城市的房價了。並且背後還隨著管理費用高昂以及土地資源緊張等問題的出現,社會上“死不起”、“葬不起”的擔憂也應運而生。作為“經濟人”,面對墓地價格“年年漲”,也自然而然的“倒逼著”不少人為了防止以後買不起墓地而提前預訂。

另一方面,舊傳統觀念也根深蒂固的在作祟。“買好墓地、活人添壽”、“沖喜”、“挑風水”等的傳統錯誤觀念和農村風氣也讓很多人揮金如土。

透過這一個現象,也應該引起政府的警醒,避免這種傳統陋習影響社會生態治理和人文環境塑造,要從觀念糾偏和市場管理的雙重環節入手,我們既要利用法律法規手段,對買賣“活人墓”明令禁止,對惡意炒作、交易的不法商家,進行嚴厲的打擊,從流通渠道進行“堵治”,也要通過宣傳手段對一些地方老百姓的觀念進行移風易俗。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綠色殉葬”也一定會深入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