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習俗」村落居所均有說

點擊“藍色”關注

香河方誌

「民间习俗」村落居所均有说
「民间习俗」村落居所均有说

村落居所均有說

香河縣的村落,有的由當地自然形成,年代久遠;有的是明朝初年移民及歷代屯田屯軍之所,漸漸成村鎮。村(鎮)名稱,來源不一,大致有十幾種。有的與歷史傳說有關,如義井、劉宋、安頭屯、卸甲莊、扁城、漁陽院;有的與寺廟(及廟宇傳說)有關,如紅廟、白廟、宣教寺、鐵佛堂、延寺等;有的與希望和理想有關(包括民間這方面美好的傳說),如太平莊、富各莊、安平等;有的與姓氏有關,如劉莊、張莊、李莊等;有的與河流(及有關河流的傳說)有關,如百家灣、牛濟河等;有的與移民有關(主要是明代移民),如羅屯、趙屯、葉屯等;有的與屯田、屯軍有關,如雙營、黃營、孫小營、朱大營;有的與元代領戶分封制有關,如頭百戶、二百戶到十百戶;有的是在遊牧少數民族(如元、清)統治時期開闢的養馬所,後成村落,如大馬坊、小馬坊、前馬坊、後馬坊、馬房頂;有的與職業有關,如楊簸箕莊、紙(止)務;有的與地形有關,如南臺、北崗、高坨;有的與動植物有關,如雀林院、打鵏戶、茅草店等。當然還有其它類型,不再細述。

民眾居所也有許多說法。富人家多為四合院型,經濟條件稍差的多為三合院,當然,窮人的房子是很難講究了。房的山向(方向,多指主房的方向)多為坐北略朝東南型,叫做搶陽房。也有坐北略朝西南的,叫做搶陰房。還有坐西朝東(即西為正)的房宅,不過很少見。

鄰里間連山房,房脊要一般高,若有不平的,也要東鄰高,最忌西鄰高。鄉間有“不怕青龍高一丈(東鄰房),就怕白虎(西鄰房)壓一頭”的說法。

農村院落有豬圈廁所的,在前院要放在西側,在後院要放在東側。碾子要安在大門以東,磨要安在大門以西(農村人習慣上稱碾子為青龍,在東方,稱磨為白虎,在西方)。院中井要在外屋以東。洩水道(水過眼)多數在門西側,家中人丁不旺的,門兩邊都有水過眼。

住房以東為上,長輩要住東屋,其餘房的安排也是長幼有序。

前後若有房,前後門都不能和窗戶相對,有“窗戶對著門,不打官司就死人”的說法。假如對上了,咋辦?就在門楣或窗楣上釘一塊鏡子,據說這就可以破解出凶事。其實這是子虛烏有的事。

鄰里間都力求和睦團結、互助,鄉間有“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的說法。

「民间习俗」村落居所均有说
「民间习俗」村落居所均有说

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