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造车新势力交付“生死劫”

「聚焦」造车新势力交付“生死劫”

2018年是造车新势力的“交付元年”,小鹏、蔚来、威马等8家新势力在今年均有交付计划,然而目前的交付情况并不乐观。

8月下旬,第二家准备交付的新势力威马公布了EX5三电技术细节,该款车预计在9月份交付。而在一周前,蔚来汽车上交的招股书显示,截至7月底蔚来仅交付了481辆ES8,与其原计划的上万辆交付数量差距甚远。

「聚焦」造车新势力交付“生死劫”

交付延误对新势力而言越来越常见,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造车的过程会遇到许多“坑”,这些都需要时间去解决。

面对特斯拉入华、传统车企的觉醒,以小鹏、蔚来汽车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正面临着日趋白热化的竞争,如何尽快量产交付则成为新的考验。

交付“赌局”

本报记者近日走访小鹏汽车肇庆工厂时发现,工厂建设近两年,仍处于填土铺地阶段,远望仍是一片荒地,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为加快投产,工人们晚上都在加班,预计10月份填完泥土,但可能无法完成。

何小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我都没想到(建生产工厂)填个土都这么麻烦。肇庆工厂目前工地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土还没填好,为了防止水淹,土要填得足够高,所以造成了一些延误。”

“现在进度催得比较紧,地基和桩都赶紧建起来了,小鹏汽车想要早点建成投产。”何小鹏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从PPT造车到真正实现落地生产,能否成功量产交付成为造车新势力的“分水岭”。步入8月份,在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的1万辆交付赌局后,电咖和威马跟进,组成了“四人赌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的交付困境。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2018年上半年造车新势力销量仅为4544辆,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的1.3%,销量集中在云度、电咖等品牌,仍有不少品牌交了白卷。

“国内新能源汽车一直存在许多需要突破的地方,而未来云度在产能方面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云度方面回复记者称。数据显示,云度新能源在2018年上半年总销量为2261辆,但云度方面曾表示2018年冲击年销量35000辆,按此计算,上半年交出的答卷只完成了6.5%。

「聚焦」造车新势力交付“生死劫”

大限将至

从目前的交付进度来看,交付多集中在未来一两年内。奇点汽车CEO、联合创始人沈海寅对本报记者表示:“奇点汽车IS6将由代工厂家进行生产,今年底将实现量产,但具体数量无法透露。”

据报道,奇点与北汽新能源达成战略合作,后者可能为奇点代工生产,而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原诚寅则向记者表示:“是否由北汽代工生产还要看双方的信息披露,目前还未能确定。”

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受访时透露,首款纯电动汽车G3将于年底交付6000辆左右,但无法确定是否能在11月份完成目标。

此外,云度新能源近日推出云度π1 Pro等3款升级版车型,在此前云度新能源已有2款车型上市;奇点汽车首款量产车IS6将于2018年底量产上市;而金康新能源旗下SF MOTORS(中文名称为“金果”)的首款新车/电动SUV车型SF5计划于2019年1月进入量产,3月接受预订,并将于同年第三季度正式交付给用户。

一位接近SF Motors的人士受访时表示,SF Motors将如期交付,目前正开启长达500万公里的产品可靠性耐久测试,希望能够将产品隐藏的问题充分暴露。

交付大限将至,为何多数企业无法按时“交卷”?据高工产研电动车研究所(GGII)对业内多位人士的调研结果,大多数新势力因为资金问题,项目推进缓慢,更谈不上量产交付。

对此,云度新能源方面透露:“受新能源市场变化影响,云度将加大研发新车型,在资金上需要更多支持。”沈海寅则表示:“未来奇点汽车要扩大研发和生产,会进一步实现融资。”

然而,交付是否成功也决定了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受访时表示:“能否成功交付将决定企业是否能存活下来,造车新势力在量产上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从厂房的施工建设到试生产以及稳定生产,这中间存在很多的变数,若强行推出1万辆汽车,反而可能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

墨柯同时指出,造车新势力由于生产制造能力上普遍处于劣势,和传统车企进行合作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聚焦」造车新势力交付“生死劫”

派系之分

在造车新势力量产交付方面,如何运用资金以及选择研发生产方式显得至关重要。按生产制造模式,主要有自建整车工厂与代工模式两大类,也就是“建厂派”和“代工派”。

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发改委共发放了15张新能源牌照,当中获得工信部生产资质的只有7家。华创证券方面分析表示,由于现实因素,多数造车新势力选择了代工模式,主要考虑到新势力在生产制造领域缺乏积累以及规避生产资质等问题,而传统车企也能一定程度上加快量产车的上市进度。

何小鹏对记者表示,作为创业企业,必须要学会“减负”。“小鹏汽车的第一款量产车由海马汽车负责生产,新势力选择代工模式的重要原因在于获取资质和降低成本,因为汽车制造是十分复杂的事情。”

对代工模式的利弊众说纷纭。华泰证券方面提到,代工模式艰难的主要原因是品控困难,代工生产从理论和实际层面都难以满足新兴电动车的生产要求,新势力在生产制造上热衷追求高难度创新。例如蔚来ES8高比例地使用铝材,以及前途汽车使用全碳纤维覆盖件和全铝骨架等,都给传统车企带来了技术上的挑战。

上述接近SF Motors的人士也表示,代工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产品的生产。“如果奔驰、宝马采取代工模式,会有很多企业愿意,但它们没有这样选择。风险在于产品使用过程若出现问题,如何界定是产品设计还是生产过程的问题,会存在很大纠纷。”

作为“建厂派”的一员,云度新能源在福建建立生产基地,第二期产能也在规划中,计划复制一个和一期一样的基地。而SF MOTORS的100%股权已转让给小康股份旗下的金康新能源,SF5将在金康新能源工厂投产。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建车厂的有蔚来、小鹏、拜腾、车和家、奇点以及游侠等6家企业,已经建成车厂的有威马、前途、奇点以及云度等多家车企,“建厂派”的规模在逐渐扩大,而技术和资金又可能成为新的瓶颈。

以奇点为例,虽然目前第一款量产车IS6由代工厂家生产,但未来也向自建厂过渡。沈海寅表示计划投资80亿元建设安徽铜陵工厂,年产量能达到20万辆,目前虽然融资超过70亿元,但为了加快生产和研发进度,还需进一步的融资计划。

毫无疑问,造车是一门“烧钱”的艺术。除了生产需要大量花销,新技术领域无疑也是吸金“黑洞”。业内人士表示,新势力“弯道超车”的机会或在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领域。何小鹏认为,目前小鹏智能汽车制造旗下有自动驾驶中心以及AI中心,这意味着小鹏未来将押注自动驾驶和AI技术,而对企业融资能力有很高要求。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共完成超过400亿美元的融资,资本呈现出向头部企业倾斜的趋势。

「聚焦」造车新势力交付“生死劫”

马太效应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2020年是中外品牌新能源车型上市的密集期,造车新势力届时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认为,大部分新势力汽车企业3~5年将被淘汰出局,80%~90%成为“先烈”是大概率的事情。

事实上,造车新势力的崛起除了政策因素以外,更多的是资本源源不断地涌入该行业,在2018年全国整体融资环境趋紧的大背景下,急需“烧钱”的新势力受到一定影响。

融资环境步入寒冬,各新势力只能“备粮过冬”,在蔚来宣布IPO后,小鹏汽车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利用上市以外的方式融资300亿元。何小鹏表示,2018年会把36个月的钱全部融到。“只要熬过最痛苦的时间,企业就很有可能持续,所以小鹏汽车要先活过3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想要造车至少需要准备200亿元资金。据本报记者梳理前九大新势力融资情况,蔚来融资146亿元、小鹏融资超过100亿元、威马融资超过120亿元,奇点、爱驰、国能、游侠、车和家以及拜腾每家融资均超过50亿元,而排名11~15位的车企融资额则迅速下滑,分别为20亿元、5亿元、4亿元、2.49亿元,资本向头部企业聚集的态势明显。

此外,竞争对手也悄然靠近。根据EVSales公布的销量数据,全球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近76万辆,比亚迪、特斯拉和北汽分别以71328辆、70684辆、60791辆的累计销量占据全球电动车品牌销量的前三名。

原诚寅对记者表示,新势力想要造车不能仅靠“烧钱”,汽车产量从一百到一千再到一万需要过程。以北汽新能源为例,年销量从几百辆增加到目前10万辆,经历了数年时间,而造车新势力想在短时间内推出上万辆车,要担负一定的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外来势力也在入侵,蔚来ES8曾被拿来和特斯拉Model X车型相比,不久前特斯拉宣布正式入华,对其形成了挑战。华泰证券方面分析认为,特斯拉此次入华拿地和投产计划尚未知晓,估计一般建设周期在18个月左右,特斯拉将直接和国产高端新能源汽车形成竞争,行业大浪淘沙阶段将来临。

与此同时,多家传统车企为求转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加速布局,上汽、广汽、吉利、长安将各投入数百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并进行加速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长城将成立锂电池研发基地,广汽也将推出自制电池。

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企业有400余家,按目前各家公布的量产计划,2020年可造出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墨柯认为,未来产能一定严重过剩,造车新势力融资能力可能很强,但汽车制造仅凭资金是烧不出来的,造车新势力应与传统车企加强合作,才能在行业洗牌中争得一席之地。

往期精彩回顾

「聚焦」造车新势力交付“生死劫”
「聚焦」造车新势力交付“生死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