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修文縣,這裡曾孕育出一個聖人——王陽明

貴陽修文縣,縣城駐地在龍場鎮,位於縣境南部。這個龍場,正如當年釋迦摩尼佛的菩提樹一樣,是王陽明的思想在這裡生化到最高境界,這就是對我們思想界影響深遠貴陽修文縣的“龍場悟道”。

貴陽修文縣,這裡曾孕育出一個聖人——王陽明

貴陽修文縣

(貴陽修文縣,位於貴州的中部,隸屬於貴陽市管轄,東面與烏當區接壤,西面與黔西、金沙兩縣隔六廣河相望,南面與白雲區毗鄰,北面與息烽縣交界。)

“龍場悟道”是王陽明思想的轉折點,他在龍場時帶著不少隨從,但是卻一個個病倒了,王陽明被迫自己打柴擔水,做稀飯給隨從們吃。他又擔心他們心情抑鬱,便和他們一起朗誦詩歌,唱唱家鄉的曲子。唯有這樣,隨從們才能稍稍忘記當時的處境。當然對王陽明來說,在艱苦環境中坦然處之,就是他早已具備的涵養。

王陽明被權閹劉瑾陷害,謫遷至貴州龍場,甚至在半路劉瑾還派人追殺他,幸好被他機智躲過。忍辱負重,繼續在條件非常惡劣的龍場當一個沒有品級的驛丞。

在貴州修文縣的龍場,王陽明卻始終在想;“如果是一個聖人,面對這種情況,會如何對待呢?”晝夜苦思的王陽明,終於在一個夜夢中豁然開朗,悟得“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他從睡夢中跳起來,歡呼雀躍地大叫:“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荒蕪的龍場,給了哲學家心性的自由,成了王陽明“運思”的天堂。

貴陽修文縣,這裡曾孕育出一個聖人——王陽明

龍場悟道

王陽明學說的精髓在於“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他認為“天理”就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要求人們“知行合一”,通過提高自己內心的修養和道德水準,去除自己的私慾與雜念,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運行,即所謂的“致良知”;教化人們,應將道德倫理融入到人們的日常行為中去,以良知代替私慾,就可以破除“心中賊”。

王陽明主張“致良知”,認為只有拯救人心,才能拯救社會,只有每一個人去掉內心世界的“惡欲”和“私慾”,才能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立功、立德、立言是古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境界,王陽明用自己一生的行動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貴陽修文縣,這裡曾孕育出一個聖人——王陽明

王陽明

王陽明臨終前,他的學生周積問他還有什麼遺言,他自信而樂觀地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開悟後的智者內心的坦然躍然展現。

最後希望貴陽修文縣的朋友都來關注我,如果大家對王陽明比較認可的話,請幫助轉發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