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文与苏东坡齐名天下 武曾创下五十人闯五万人敌营擒叛的壮举

华夏五千年历史,人才辈出,在我国历史中文武双全的人并不多,但是在当时的南宋就有一位文武全才的能人。此人在文学上是南宋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苏东坡合成苏辛,有词中之龙之称。在军事上他少年抗金归宋,曾创下以五十人勇闯五万人敌营擒叛将的英雄壮举。他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全才,他就是南宋将领著名词人辛弃疾。

此人文与苏东坡齐名天下 武曾创下五十人闯五万人敌营擒叛的壮举

少年英雄

公元1162年距北宋靖康之耻已经过去了35年,这年在金人的占领区的山东济州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新任知州张安国正在自己的府邸宴请金国将领,宴会途中突然有下人来报,说外面有人要见他,带着几分醉意的张安国带了几个随从就出去了。刚出门就见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还没等他开口说话,只见那个身影一步上前,一把拎起了他,直接扔到了马上。随后对他的随从说宋朝大军快打过来了,我找张知州到城外商议点事,说完拍马便走,留下了一堆呆住的下人。下人连忙报告喝酒的金国将领,等他们追出来时,那个人已经在城外和一小队骑兵会和,然后马不停蹄的向南方奔去了。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22岁的辛弃疾。可是辛弃疾为什么要抓这个知州张安国呢?这就要从他小时候说起了。

此人文与苏东坡齐名天下 武曾创下五十人闯五万人敌营擒叛的壮举

幼年时光

公元1140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府的历城县一个叫四风闸的地方,他出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宋金之间爆发战争。南宋在战争有优势的情况下,由于之前的阴影南宋见好就收,在秦桧的主持下求和、割地、赔款、称臣就差管金人叫爹了。除了这些额外还送了金国一份大礼,那就是抗金名将岳飞父子的命。于是当时的南宋又换来了短暂的和平,王公大臣继续饮酒作乐,西湖又开始歌舞升平。

此人文与苏东坡齐名天下 武曾创下五十人闯五万人敌营擒叛的壮举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就是当时南宋词人林升写的,说明了当时的皇帝昏庸,只求苟且偏安,朝廷的腐败无能。当时北方包括山东在内的金人占领区中人们并没有顺服金人的统治,面对压迫抗金起义时有发生。辛弃疾就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年时的辛弃疾从未到过南宋,但是他又是如何从小立志报国的呢?辛弃疾的成长中有一个人影响了他的一生,这个人就是他的祖父辛赞。

此人文与苏东坡齐名天下 武曾创下五十人闯五万人敌营擒叛的壮举

他因为父亲去世的早,他是由祖父抚养长大的。当时辛赞在金人占领区是一名官员,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念念不忘的想恢复中原。经常要带着辛弃疾等儿孙登高望远指点江山,给他们灌输军事理念。幼年的辛弃疾对祖父讲的兵法非常感兴趣,因此他读过很多兵书。祖父对他也非常满意,经常称赞他。辛家祖先乃是秦人,作战勇猛,屡立战功被封为将军,因此辛氏是将门之后。幼年的辛弃疾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从小就喜欢学习兵书武艺。随着他的长大祖父安排他分别参加两次科举,但是都没考上,而辛弃疾也不气馁,他在等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

此人文与苏东坡齐名天下 武曾创下五十人闯五万人敌营擒叛的壮举

起义抗金

1161金国的老大完颜亮指挥六十大军南侵,并且放出豪言要在百日之内干掉大宋。于是宋金战争再次爆发,在占领区的老百姓就惨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金人占领区各地的老百姓纷纷起义。由于被压迫的太久了,起义军恨透了金人,他们在金人后方与金人打起了游击战,协助大宋军队与金人交战。当时有一支起义队伍比较出名,这支队伍就是山东济南府由耿京领导的。耿京竖起抗金大旗起义后攻克多地,蔡洲贾瑞等纷纷领众来归,不久便聚集了几十万人马。

辛弃疾面对风起云涌的局势,在当地拉起了一支2000人的队伍,投奔了耿京。耿京非常喜欢辛弃疾,由于起义军文化有限,好不容易来了一个知识分子,于是耿京让辛弃疾担任了掌书记,也就是文秘。虽然是文秘工作,但是辛弃疾同样干得风生水起。直到后来发生了一件事。

此人文与苏东坡齐名天下 武曾创下五十人闯五万人敌营擒叛的壮举

当地有个和尚一看当前形势,自己也拉起了一支千人队伍,由于经常接触慢慢的两人成了朋友,后来辛弃疾劝他入伙,谁知这和尚在起义军里混的不好,于是脚底抹油溜了临走还顺手偷了辛弃疾所保管的起义军大印。耿京很生气,要军法处置辛弃疾,而辛弃疾更憋屈,于是和耿京立下军令状三天内拿回大印,否则干受惩罚。辛弃疾分析一番后,判断和尚会拿大印去金军那领赏,于是直接一人策马狂奔堵在了金军大营的必经之路,没多久和尚出现了。一见杀气腾腾的辛弃疾站在那,和尚被吓得直接跪地求饶了,辛弃疾看都没看直接一剑杀了和尚夺回了大印。从此以后起义军中众人对辛弃疾的印象,由一个文人书生,变成了一个可以上阵杀敌的武将。

​后来金国内部发动了政变,金国的后院起火完颜雍称帝,在前方的完颜亮两面都没退路,无奈直接下令金军强行渡江,但是由于金军不善水战之前就被宋军打败过,金军内部的几个将领一商量你不让我活,那我就先下手为强,于是发动了兵变杀了完颜亮,就这样南侵的金军都撤回了金国。完颜雍由于刚刚称帝对大宋表现的十分友好,主动派遣使者议和,这时候的起义军就惨了,金人对他们是劝降和绞杀双重手段,只要你不造反回家去你就是良民对你既往不咎,但是继续抗争者死路一条。这个手段对这些散兵游勇组成的队伍,瓦解性很强,各地的起义军纷纷瓦解,耿京所率领的也不例外。

这时辛弃疾建议投奔南宋,耿京觉得不错,就派贾瑞和辛弃疾一同去朝廷汇报。当时的宋高宗接见了他们,并且对他们的投奔十分高兴,对起义军众人分封了官职。朝廷非常重视起义军,特意派了两名官员来接收起义军,辛弃疾和贾瑞日夜兼程返回起义军,准备将好消息通知耿京。可是当辛弃疾他们回到大营后,确发现带头大哥耿京在他们离开的这段时间里,被人杀害了而杀害耿京的人就开始提到过的张安国,所以才有了辛弃疾五十人勇闯五万人敌营擒叛将的英雄壮举,后来辛弃疾直接将张安国押送到高宗面前,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自此辛弃疾的北方戎马生涯就结束了。

此人文与苏东坡齐名天下 武曾创下五十人闯五万人敌营擒叛的壮举

走入政坛

南下的辛弃疾,被高宗任命为江阴签判。后来高宗让位宋孝宗为帝,与被吓破胆的高宗相比这位孝宗是位主战派的皇帝。他为岳飞平反,打压秦桧,对金宣战。辛弃疾当时虽然为文官,但是当时孝宗的态度,再次激起了辛弃疾的抗金热血。辛弃疾通过《美芹十论》引起了当时孝宗的注意,得到了孝宗的召见,但是由于辛弃疾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去迎合宋孝宗的意图,未被孝宗采纳。之后辛弃疾又呈上了《九议》,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就这样辛弃疾在朝中郁郁不得志,二十多年间被频繁调动了多次,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他人生中的低谷。

此人文与苏东坡齐名天下 武曾创下五十人闯五万人敌营擒叛的壮举

人生起落 壮志未酬

后期的辛弃疾大多时间都生活在乡间,自号“稼轩居士”。在多次上任与多次罢官的路上,反复的行走着。之后大宋主战派人士在朝堂上拿到了话语权,已经六十四岁的辛弃疾再起被启用,当时的辛弃疾常感叹自己报国无门,不久后在奸佞小人的谗言攻击下,再次被降职,后来的辛弃疾推辞不在就职。直到1207年的秋天,大宋朝廷再次启用辛弃疾时,当时的他已经病重卧床不起,同年10月辛弃疾病逝,享年68岁。临终时还在大呼:杀贼!杀贼!

此人文与苏东坡齐名天下 武曾创下五十人闯五万人敌营擒叛的壮举

选取了大词人辛弃疾的经典词句如下: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青玉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 《破阵子》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贺新郎》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 《采桑子》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 《永遇乐》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辛弃疾 《鹧鸪天》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丑奴儿》

总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心存谋略何人胜,古今英雄唯是君。 这是罗贯中评价姜维的话,但是用在辛弃疾身上一样适用,一代大词人南宋将领辛弃疾空有一腔抱负,确无用武之地,临终之时不忘大呼:杀贼!真是又凄凉又可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