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导师的“二”重奏「2」

二、二位坚强者的襟怀与阳光

我们团队第二、四轮选手所讲的故事都是出自霸州市,一个讲述孝子许新河多年床前侍母的故事,一个讲述13岁少女金天凤养老敬亲的事迹。他们都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特殊经历,都长期面对着众多困难,承受着巨大的生活重负与心理压力;但是,他们均没有被这些所击垮,而是依然坚强挺立,心向阳光,常存梦想!

说“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导师的“二”重奏「2」

许新河1972年8月生于霸州市靳家堡一个普通的农家。上初中时,他母亲因病丧失劳动能力,23岁时父亲和祖父又突然相继离世。从此,家里只剩下年迈的祖母、多病的母亲和几个年幼的妹妹,家庭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他这个长子肩上。靠着顽强的意志与勤学苦读,1992年,许新河成功考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为附近十里八乡人的骄傲;毕业后又顺利被北京的一家大企业录用,有了一份月薪数千元的工作。然而,正在这个前程似锦的时候,母亲却在2009年突发脑溢血。经全力抢救,母亲的命虽然保住了,却成了植物人。而在这当口,患有严重头部疾病的许新河,自己的病却一拖再拖,失去最佳救治时间,以至于双耳最终失聪。

说“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导师的“二”重奏「2」

2009年3月以后,许新河就辞掉了工作,成为专职照顾母亲的“超级护工”。 母亲不能咀嚼,他就吸管一口一口地喂食流食,一天下来要喂个八、九次;为了让母亲避免肌肉萎缩,他每天又要坚持为母亲按摩四五次;母亲大小便不能自理,他就每小时帮老人导一次尿,每天亲手为母亲通一次大便;为了不让母亲生褥疮,他还坚持每两个小时就给母亲翻一次身,每天为母亲擦一次澡。此外,他还每天坚持陪母亲说话,讲一些过去发生的事情,希望能唤醒母亲的意识。九年多了,他就这样一天天地陪母亲走了过来。

2017年3月,许新河的故事传扬出来,无数人为之感动。他先是荣登“河北好人榜”,又荣获第六届廊坊市道德模范、河北省道德模范;当年还荣登“中国好人榜”。正在大学读书的孟童正是被如此的故事所深深感染,这位来自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的大三学生,当得知廊坊电视台举办“好故事”大赛,便多方搜集资料,自己撰稿,以个人名义单独报名参加比赛。经过激烈的现场双选,最终她加入到我的团队中。

说“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导师的“二”重奏「2」

对许新河的故事,我们虽然了解不少,但都没有直接见过,亲自跑一趟去探访感知是必须的。经过简单的准备,我和编导王树华及讲述人孟童就一起出发了。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轻轻走进许新河的家。那是一个不大的院子,看去虽十分普通简陋,却收拾得十分整齐干净。我们所进到的房间也不是很宽敞,靠南墙窗子的一面仍是老式的土炕,几个人到得屋内,已是满满当当。许新河近一米八的个子,额头宽宽、一双微细的眼睛闪着坚定的光芒;他身着浅色毛衣,雪白色的衬衣领轻轻翻露出;下身为灰色长裤,两条裤线清晰可见。由如此的形貌和穿着,依然可见出他未被磨尽的名校毕业生神采。然而,和许新河的对话并不顺畅,他的耳朵完全听不见,全部靠她妹妹听到写到本子让他看过后才可作答。因此,我们交流的时间不长,便匆匆告辞。当然,这匆匆还有其它方面原因。我们感觉多待一会,就会影响他少照顾母亲,就会多加重或延续他本就有着的痛苦。我很后悔进来之前,没能买些慰问品给他带来;很愧疚没能随身带些钱以给他留下来。我们匆匆离开,甚至有些像溃逃,竟没能与许新河拍下一张合影。这不能,也部分来自怕遭到许新河的拒绝,真不想再为他的不幸添加丝微的不快。

说“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导师的“二”重奏「2」

同许新河的接触虽未特别充分,我却深深感受到了他身上的不屈与刚强,几乎见不到任何遭受过太多磨难而有的悲戚或哀怜。这种感觉,后来进一步得到了印证。在重新梳理材料的时候,我发现许新河在某电视台所录制的短片中,曾充满渴望地说:“我要著书立说,我要重新走出去!”顿时以为,这才是许新河内心更深层的东西,其中有着他长期被压抑的、要有所作为、重回社会的殷殷祈盼!

说“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导师的“二”重奏「2」

因此,我向讲述者孟童强调,讲述许新河,不仅要把传统美德孝道的一面突出出来;同时也要把他内心的坚定和热灼表现到位。孟童是个很有悟性而聪明的学生,将我的想法呈现得很到位;同时又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了许新河用话来唤醒母亲的细节,显得十分生动感人。孟童的出场本准备向后放些,但因期末考试临近,她请求第二轮即登台,我十分担心她文稿是否能熟,真没想到最终呈现时会那么流畅生动。

“廊坊好故事”活动启动以后,各县市及单位都非常重视,有不少地方积极举行了选拔赛。应相关部门的邀请,我前去做了霸州选拔赛的现场评委。同时一行的还有市委宣传部的马壮副部长、节目组总导演贾文瑞,霸州市委宣传部的缪部长亲自迎接并全程陪同,体现了各方面对好故事活动的高度重视。在那次选拔赛中,各位评委对郝珊讲述的金天凤故事给予很高评价,也引起我很大关注,后来经过双选,也有幸进入到我的团队。

说“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导师的“二”重奏「2」

13岁少女金天凤,是霸州市高各庄村人。她的父母都已年过五十,母亲有严重的智力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生活也不能自理;父亲常年患病,没有持家立业的能力,只是靠放羊维持生活。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小天凤早早就开始懂事、自立了。五岁那年,她就开始给给妈妈剪发;八岁时,就能骑着三轮车带着母亲向田地里跑。每天当别的同龄孩子还在梦乡时,她已经早早起床做家务了;当别的同龄孩子在妈妈面前嫌弃饭菜不好吃时,她却在用沾着油烟的小手喂妈妈吃饭;当别的孩子在伸手向家长要零用钱时,她却在挎着大兜在路上捡废品贴补家用……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新的时代,人们都变得富裕而幸福了;但是,有些东西也缺失了,很多人家的孩子,都像小太阳一样被呵护、被宠爱,他们太习惯于幸福、安逸、甜蜜,而不能吃苦,不能独立,而小天凤却做出了正确的榜样。

说“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导师的“二”重奏「2」

记得是个下午,在当地宣传部门和小天凤老师们的陪同下,我们走访了小天凤的家。她家的院子没有一般人家常见的大门与高墙,用木棒圈起来的羊圈占去了几乎大半个院子,其它的地方散乱停放着一些破旧的车辆和农具等物。小天凤大大方方地把我们引到屋内,房间内低矮昏暗,家具陈设十分简单陈旧,似还停留在十多年前贫寒人家的样子。见我们进来,小天凤的妈妈身着已褪了很多色的蓝布衣裤,只是愣愣地呆看看,并没有说一句话。过了一会儿,小天凤的爸爸赶着一群羊也回来了,他一身上下挂满土灰,象刚从建筑工地下班归来的一般。见我们在家,他满脸带着憨直的笑,很真诚地把我们向屋里迎。

说“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导师的“二”重奏「2」

通过直接地接触,我们真切感受到小天凤生长环境的实困苦与窘迫,她的父母及家中的一切似乎都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但在如此的生活条件之下,这个生来就几乎失去父母关爱和照管的孩子,却有着与同时代其他孩子完全一样的健康、阳光、自信,并显露出更多的成熟和坚强。孩子本身及家内所张贴的张张奖状,就是她这个家庭和我们时代最有价值、也为鲜明的象征物。

说“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导师的“二”重奏「2」

如此”,我便从原稿中的一句话,生发出故事的新题目——《我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名作,里面的小女孩与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有着近似的年龄,也有着种种困难;但是前者却在寒冷与无望之中可怜地死去,后者却健康快乐地成长着,并有着许许多多美好的梦想。这其中既有孩子本身的懂事与早熟,也有着她的亲人、邻居、老师等所给予的照顾和关爱,是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给予了她不尽的阳光和温暖。这样,就比单纯从“孝女”角度来讲述,有了更深的高度。

说“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导师的“二”重奏「2」

在讲述过程中,我们打破惯例,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原作中摘取了最为凄楚的段落做引片,并配以灰暗和低沉的画面与音乐,以期和后面小天凤的幸福阳光形成较大反差与对照。讲述者郝珊也很好掌握了故事的内在意绪和节奏,前半段的语调在稚弱中有低徊感伤,后半段的语调在深沉滞重之中,更多些幸福和憧憬的情愫,从而将一个新时代特殊女孩如红梅般的内在之美,丰富地表现出来。(本文作者为许振东,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