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拍片的魔咒這次被《巨齒鯊》打破,既意外也不意外

對於大多數電影人以及觀眾來說,中美合拍片《巨齒鯊》的爆紅絕對超乎意外。影片8月10日在我國上映後,在上映兩日後便迅速逆襲登頂日票房亞軍,接著在不斷縮小與《一出好戲》票房差距的情況下,也於本週一再次迎來翻盤,並連續三日位居日票房冠軍。截止22日23時,《巨齒鯊》在我國已經取得9億的票房成績。

中美合拍片的魔咒這次被《巨齒鯊》打破,既意外也不意外

在北美市場,《巨齒鯊》的成績也堪稱驚喜。影片首周票房4450萬美元,以多出亞軍《碟中諜:全面瓦解》一倍的票房佳績榮登排行榜冠軍;次週末票房2115萬美元,略低於冠軍《摘金奇緣》的2651萬美元,目前《巨齒鯊》北美票房累計也已經達到8594萬美元。

得益於《巨齒鯊》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火爆,《巨齒鯊》已經連續兩個週末問鼎全球票房冠軍,影片最新票房也已達到3.18億美元,相對於其對外公佈的1.5億美元的製作成本,影片的後續收益已經非常可觀。

中美合拍片的魔咒這次被《巨齒鯊》打破,既意外也不意外

在票房之外,《巨齒鯊》的口碑也同樣不俗。在國內豆瓣網上,影片超過5萬人進行評價,並獲得6.1分的評分;在國外的IMDb網站上,影片也獲得了6.2分。可以說作為一部商業爆米花影片,這樣的成績也已經相當不錯了。在中美合拍片屢戰屢敗下,《巨齒鯊》緣何如此成功,它的運作模式將給今後的合拍片帶來什麼樣的方向呢?

中美電影的利益博弈,在合拍即爛片中滾爬了很多年

合拍片在我國電影上不僅時間早,而且數量上也並不稀少。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日合拍的《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就已存在。進入新世紀,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也是由中日兩國的主創人員共同完成,而像周星馳的《功夫》背後又是有著美國哥倫比亞公司的參與,《碟中諜5》中方公司也是有著電影頻道與阿里影業的身影,由賈樟柯等聯合導演《時間去哪兒》則是金磚五國的中外合拍片。

隨著近些年我國電影的蓬勃發展並已躍居全球第二大市場,我國電影也更傾向於選擇合拍片來提高國產影片的製作水平,實現電影工業化之路。這其中與美國電影公司進行合作也變得越來越密切起來。而為了促成合作,我國在電影票房分賬比例上也明確對合拍片與進口片做了差異化的規定:中外合拍片等同於國產片待遇,發行方43%的比例進行分賬;而進口片是25%的分賬比例。

在這樣的規定下,很多好萊塢電影為了獲得更高的電影票房分賬比例,也更傾向於以合拍片而不是進口片的名義進行分賬。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一些國外影片雖然貼上合拍片的標籤,比如使用中方演員,在中國取景,也包含一定的中國元素,但完全意義上這些影片並不屬於合拍片。因此,2012年8月,廣電總局發佈了最新的合拍片標準進行界定:在中美合拍片界定上則明確規定中方出資比例一般不少於三分之一,且必須有中國演員擔任主要角色,並需要在中國取景。

中美合拍片的魔咒這次被《巨齒鯊》打破,既意外也不意外

在這種情況下,《鋼鐵俠3》、《環形使者》、《雲圖》、《狂怒》、《血戰鋼鋸嶺》以及《變形金剛4》等披著“合拍片”的影片最終成了協拍片或者是特供片。

而其它諸如《魔獸》、《橫衝直撞好萊塢》、《絕地逃亡》、《長城》等真正意義上的中美合拍片,要不被批評成一味地取悅中國觀眾,要不被批評成故事不倫不類,這種不中不西的亂燉,既未能成功打開北美乃至全球市場,也未能贏得觀眾的好評。

《巨齒鯊》的成功很意外,填補了中美合拍真人電影的空白

中美合拍片雖然有很多例子,但真正成功的極少。上一次廣被認可的是動畫片《功夫熊貓3》,影片不僅用了大量的中國元素和傳統文化,還用了中國演員成龍配音。此外影片在我國獲得10億票房,北美票房達到1.43億美元,全球票房5.21億美元,相對於1.45億美元的成本,也算不錯。

中美合拍片的魔咒這次被《巨齒鯊》打破,既意外也不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由美國夢工廠動畫、中影股份、東方夢工廠等聯合出品,而東方夢工廠是由華人文化、上海文廣、上海聯合投資以及夢工廠動畫共同組建的合資企業,影片背後有不少中方公司參與。

然而遺憾的是在真人電影裡,中美合拍片未能取得什麼進展。被外界寄予眾望的《長城》在高達1.5億美元的成本,中國票房只有11.73億元,北美4500多萬美元,全球3.35億美元下,影片出現了鉅虧。而口碑上,無論中外對這部影片都不認可。

中美合拍片的魔咒這次被《巨齒鯊》打破,既意外也不意外

在中美合拍片鮮有成功,失敗者前赴後繼下,《巨齒鯊》以合拍的形式出現,讓人意外,影片在高達1.5億美元的成本的製作下,在上映之前也很少有人對此看好。

然而《巨齒鯊》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均擺脫了《長城》的陰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中美多個地區同時開掛,這也打破中美合拍片即爛片的魔咒。

《巨齒鯊》的成功並不意外,離不開好萊塢類型片的敘事模式與中方公司主控

與《長城》由好萊塢編劇、中方導演,中美明星主演不同,《巨齒鯊》某方面更是一部好萊塢影片,骨子裡是一部成熟的商業類型片。

《長城》被人詬病多是在於妥協,發生在中國古代的故事,中美演員齊上陣,故事上則是打怪,這種看似既照顧了中國觀眾又涉及到西方元素的東西融入在一起,最終帶來的只能是彆扭,不真實,結果必然是中方觀眾和西方觀眾集體不滿意。

在這方面,《巨齒鯊》則走了另一條不同的路線。影片並沒有刻意討好中國觀眾,也沒有強制的出現中國元素,影片更多的是做一個成熟的商業片,用好萊塢敘事模式講一個類型片故事。所以這部影片看似已經脫離了合拍片的條框,但沒有刻意和討好,反而看起來更為自然,反而更容易贏得中國與北美,乃至全球觀眾的認可。

當然為了符合合拍片的標準,影片也做了一些“妥協”,比如用了中國的演員並擔任主演,對話上也使用了少量的中國話,影片的後半段故事也發生在中國三亞,但這些對於故事並沒有造成影響,也不影響觀眾觀影。

另外,中國公司主控項目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巨齒鯊》由中國資方華人文化集團公司旗下的引力影視主投主控,投資上中方公司佔了大頭,整個項目也由中方公司和美國的華納兄弟共同推進,雙方也全程參與影片的各個環節,包括劇本創作、宣發等。

中美合拍片災難恐怖片更容易成功,喜劇愛情多類型仍不成熟

對於《巨齒鯊》的成功,【話娛】覺得除了擁有一個成熟的好萊塢敘事模式與中方公司主導外,還少不了類型片的選擇。

比如怪獸片無論在當前的中國還是北美都有著不小的需求。像今年的《狂暴巨獸》、《侏羅紀世界2》都取得了很不錯的票房成績。而諸如“鯊魚”題材的進口片,票房也都比較可觀。像2012年上映的《大海嘯之鯊口逃生》在我國取得1.57億,2016年的《沙灘》取得1.02億的票房,而《巨齒鯊》主打的就是驚悚,簡單暴力的方式對於我國觀眾仍然非常受用。

放在全球市場,之前的《大白鯊》也曾以低成本獲得超高的全球票房,也讓斯皮爾伯格在好萊塢揚名,其後系列的兩部票房也並不太低。雖然此後的“鯊魚”題材因氾濫和粗製濫造市場上不斷頹靡,但精良的製作對於觀眾依然有吸引力。

在這種情況下,《巨齒鯊》也就並不意外了,影片1.5億美元大部分都投入到特效上,這也帶來了逼真感,讓觀眾深深地被影片的“鯊魚”而嚇到。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巨齒鯊》給中美合拍片帶來的信息更多是類型的突破,以及用一個成熟的好萊塢敘事模式來講述一個商業片故事。中美合拍片基於當下的市場需求,更多還是在諸多災難片、驚悚片甚至動作片等類型上進行合作,這種突破地域的方式更容易贏得中美市場的認可。

中美合拍片的魔咒這次被《巨齒鯊》打破,既意外也不意外

而像喜劇片、愛情片,這類帶著強烈地域的影片在中美合拍片上仍不具有成功的可能性,畢竟中美國情不同,生活習性和情感表達上有太大的差別,一旦進行合拍,則很容易陷入不倫不類的局面,兩邊都不討好。

副主編:金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