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以龐統和張飛守荊州,帶諸葛亮和關羽、趙雲攻益州,是否能一統天下?為什麼?

浮光掠影史海波瀾


這是不可能實現的,蜀國會亡得更快。

荊州交通便利,北上南下,東出西進皆方便;益州則地大物博,適於屯兵。當年劉備帶諸葛亮、龐統和張飛攻益州,建立西蜀,而讓關羽守荊州,結果由於關羽過於自負,大意失荊州,最終導致劉備的西蜀滿盤皆負。

於是就有人問,如果劉備以龐統和張飛守荊州,自己帶諸葛亮和關羽、趙雲攻益州,能否統一天下呢?肯定不行!以龐統和張飛守荊州,實際上相當於張飛守荊州,龐統雖是謀士,但張飛絕對不會聽他的,相當於龐統將會是個擺設。


這樣的話,更大的可能是,荊州被曹操的北魏(將不會有襄陽之憂)迅速拿下,南北平衡被打破,西蜀和東吳的聯繫徹底被切斷。劉備將會被困死在西蜀,而東吳孤立無援最終敗級曹操。


佔荊州需要強大的實力,並且要善攻;而佔益州則要善守。


故海宸明月說:強者佔荊州,仁者守益州。

先分析一下荊州和益州各自的優長:


荊州,作為中國的地理中心,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分析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也。

這足以說明荊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別說三國時期,一直都非常重要。從古至今的歷代戰略家,沒有誰會低估這座江漢平原上的重鎮。

劉備在得到荊州之後主要有以下幾點好處:

一是向北可威脅襄陽,以奪取整個江漢地區,威懾曹操的中原。

二是向南利用長江之險,與東吳孫權對峙。

三是向西,可作為下一步進軍巴蜀的根據地,為日後佔據巴蜀、漢中,形成南北對峙打下基礎。

四是可以切斷南方四郡與北方曹魏的聯繫,方便日後奪取南方四郡。

而益州則可以作為重要的後方基地。


在行政區別上,益州與青州、兗州、徐州是同級的。


如果不算西域的話,益州的面積在東州的十三州中,應該是最大的。益州包括:陝西省的秦嶺以南,四川省的青藏高原以東,重慶市,貴州省、雲南省,以及緬甸的東北部。


僅四川盆地的面積,就有26萬多平方公里。再加上39萬平方公里的雲南,17.6萬平方公里的貴州,約5萬平方公里的陝南,以及緬甸東北部也有好幾萬平方公里。


另外,重慶市沒有被算進四川盆地的面積也有幾萬平方公里。這些數字加起來,差不多有100萬平方公里左右(上下浮動)。可以說,在東漢的十三州里,益州是一個“巨無霸”似的存在。


海宸明月以為,劉備要統一天下,最佳的分兵方案是:早期劉備帶龐統、關羽、張飛守荊州,爾後儘快向襄陽發展進攻(劉備在荊州的好處是可以得到士族的支持,他走到哪裡都是張吸引人才的名片,唯獨在益州難以吸引太多的人才,後來西蜀無人可用,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之說”,問題也出在這裡)。

諸葛亮帶趙雲攻益州,爾後等後方穩定之後,由劉禪、龐統、趙雲守益州,穩固大後方(這裡面的關鍵是要儘快扶劉禪上位,劉禪其實並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而是劉備捨不得放手培養鍛鍊,這一點和曹操比就差得太遠。


在進攻端,劉備帶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等,迅速向北發展進攻(如不出意外,在諸葛亮出川和龐統對換時,劉備已經拿出襄陽)。在打敗北魏之後,轉過身來打東吳,這時候根本不需要費太大的力氣。

統一天下也就是個時間問題,這個時間極有可能會比西晉成立的時間要早。


因此士族一直反對曹氏,這是曹操儘管實力強大,但一直難以統一天下的根本所在。

東吳就不用說了,根本沒有北上的能力,更談不上能得到北方士族的支持,只能在南方維持一段日子。


海宸書苑


不一定,龐統很難約束張飛。醉酒誤事,張飛這個弱點太強了,難免不被敵方利用。


海闊天空81718


我的觀點是即使這樣做仍無法統一天下

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

  1. 硬實力---屬地人口情況

我們假設龐統和張飛駐守荊州保證城池不失,諸葛亮帶著關羽、趙雲也順利的取得了益州。基於樓主的假設,那麼三國鼎立的版圖人口將發生變化,具體分佈將如下(圖片加工自網絡截圖,年限信息請忽略)。

  • 三家的疆域具體情況

曹魏

曹魏的疆域在打敗袁紹和馬騰後基本佔據了整個北部區域,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在立國後原有78郡,10個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幷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

蜀漢

劉備取得西川和漢中後,勢力涵蓋荊州、益州、漢中及收服孟獲後獲取的雲南一帶疆域。

疆域範圍:北方與曹魏對峙於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於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蜀漢共有31郡,益州、荊州2個州。於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專轄益州南部。

東吳

東吳的疆域主要是擁有大部分的揚州。

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南達現在越南的中部。孫吳原有29個郡2個州:揚州、交州。

  • 三國的人口情況

梁方仲在《中國曆代戶口、田地、天府統計》中認為蜀後主炎興元年(263年)蜀國28萬戶,94萬人;同年魏國有52萬戶,440萬人。吳國在280年幼52萬戶,230萬人。這成為目前主流認識,教科書也採用這個說法。

基於上述假設的疆域變化,人口隨之變化,粗略估算如下:

蜀國35萬戶,180萬人;同年魏國有49萬戶,390萬人。吳國48萬戶,200萬人。

通過上面數據分析可知,三國實力還是以曹魏一家獨大,佔據中原富庶區域,地域和人口均非蜀漢、東吳所比,排名來看東吳次之,蜀漢最弱。


2.軟實力--統治基礎組織人才

前半部分我們對三家的疆域情況進行了對比,接下來我們將三家的軟實力進行對比。

  • 統治時長

曹魏

從初平二年(191年)開始,曹操從佔領兗州開始,先後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據勢力,統一中國北方大部地區,曹操在統一北方的戰爭歷時17年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蜀漢

建安十四年(209年),在赤壁大戰結束後,劉備順勢去了荊州,並於建安十六年(211年),入主西川,奪取漢中,收服雲南。

東吳

中平元年(184年),孫堅即年少崛起,通過在剿滅黃巾軍中屢立戰功,開始統治江東地域。

  • 人才隊伍

曹魏

文官:荀彧,荀攸,程昱,戲志才,賈詡,鍾繇,楊修,司馬朗,司馬懿,司馬防,劉燁,蔣濟,滿寵,毛玠,曹丕,曹植

武官:曹仁,曹洪,曹彰,夏侯惇,夏侯淵,張遼,徐晃,張頜,于禁,李典,樂進,王雙,許褚,鄧艾,鍾會,杜宇,王睿,郝昭,郭淮,文鴦

蜀漢

文官:諸葛亮,龐統(留守荊州,未戰死),法正,馬良,馬謖,簡雍,糜竺,孫乾,鄧芝,王甫,尹默,趙累,王伉武官: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李嚴,馬岱,姜維,夏侯霸,王平,張翼,周倉,廖化,關平,關興

孫吳

文官:陸遜,張昭,張紘,顧雍,朱治,陸績,陸抗,諸葛瑾,闞澤

武官:程普,黃蓋,韓當,太史慈,甘寧,呂蒙,周泰,凌操,淩統,陳武,潘璋,朱桓,孫桓,朱然,呂岱

通過上面數據分析可知,三國中各國的統治基礎即統治時長來看,東吳最長,曹魏次之,蜀漢最弱。統治時長直接影響到統治的穩定性,和人口經濟的發展,這是各國爭雄中最重要的軟實力。人才隊伍方面,數量和質量排名依次為曹魏居首,蜀漢次之,東吳最弱。



結論

從軟硬實力兩個方面對比,蜀漢均不敵曹魏,雖較東吳有少許優勢,但東吳佔據地利人和,江東三代統治,群眾基礎甚好,再有天下第一的水軍守護長江天塹,易守難攻,所以無論蜀漢選擇如何進軍,均不討好。在者,劉備素以忠誠仁義為本,打出“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口號,他的首選敵人一定是曹魏,但本身又與曹魏實力相差較大,最後會被不斷被消耗,導致統一大業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