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能知道太陽的結構?

一滴墨水6


怎樣知道太陽結構?首先要了解太陽的體積:太陽半徑等於69.5980萬公里,其體積可以容納130萬個地球。


太陽的面積相當於12000個地球的總面積,外層燃燒發光的表面稱為“光球”。光球的密度很小,只有水的幾億分之一,根據太陽光譜分析,光球的溫度大約在6000~10000攝氏度。因為太陽體積龐大,在地球與其相距1.496億公里這麼遙遠的地方,太陽總能量只有22億之一輻射到地球,地球上萬物就能長期繁衍生息。

光球以內就是太陽的能源儲備庫了,太陽發光主要是在長期進行核聚變。己知太陽是有67種元素組成,其中65種元素只佔太陽總質量的百分之十,氫和氦兩種元素佔90%,當四個氫原子核合成一個氦原子核聚變時能量就產生了。


可以推測,由於自身的強大引力太陽中心部份還是未發生聚變的“原料”,可能是零下上百度的低溫環境才能使這麼多能源墨守成規,就象冷卻後的液化氣。


有人會問:這樣巨大的能量聚集為什麼不象氫彈爆炸一樣釋放於一瞬間,科學推測:因為太陽表面燃燒己達到了最大值,光球的高溫高壓抑制了裡面燃料只能有系進行釋放,才能確保太陽的光和熱維持幾十億年經久不衰。

非專業人士回答,不一定正確,希望高人在評論區留言。


洞悉人生楊稼


太陽是顆熾熱的恆星,怎樣知道它的結構呢?我們當然無法去實際探測,所以目前只能靠猜!當然,對它的猜測是要有理論依據的。

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星體,佔了太陽系可見物質總量的99.86%,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已經誕生了約50億年,目前仍在以氫核聚變的方式向外輻射能量,50億年來向外輻射的能量大約消耗了一百個地球的質量,科學家們認為太陽仍然有50到70億年的壽命。


根據已有的恆星形成和結構理論認為,太陽的結構從裡向外主要分為:熱核反應區(中心),核心之外是輻射層,輻射層外為對流層,對流層之外是太陽大氣層。

熱核反應區位於太陽的最中心,它的範圍約佔整個太陽半徑的1/4,約為整個太陽體積的 1/64,這部分的體積雖然小,然而它所包含的質量卻佔了整個太陽質量的一半以上,密度也大得驚人,每立方厘米平均可達160 克,是水的160倍,溫度更高達1500萬攝氏度,也正是由於這一區域處於高密度、高溫和高壓狀態,所以這裡才是太陽的熱核反應區,太陽能量的99%都是從這裡產生。



輻射層是熱核反應區之外的層面,太陽核心產生的能量,通過這個區域以輻射的方式向外傳輸,其範圍從太陽內部25%-71%個太陽半徑區域,在這個層中氣體溫度平均約為700萬攝氏度,密度約為每立方米15噸,體積約佔太陽的一半。

對流層處於輻射層的外面,大約在75%半徑到太陽表層的區域,溫度約為50萬攝氏度 ,密度也降至每立方米150公斤。這裡由於巨大的溫度差引起太陽的等離子體對流現象,太陽內部的熱量以對流的形式在對流區向太陽表面傳輸。




太陽的大氣層從裡向外可分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三層,光球層就是我們平常所看到的太陽圓面,通常所說的太陽半徑也是指從中心到光球的半徑,光球的表面是氣態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幾億分之一,但它的厚度達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這裡有米粒組織現象和太陽黑子現象,都是下面對流層的活動造成的。

光球層外面是色球層,厚度約2500公里,這裡的某些區域有時會突然出現大而亮的斑塊,稱之為耀斑,一個大耀斑可以在幾分鐘內發出相當於10億顆氫彈的能量,不過這一層我們是看不到的,只有在日全食的時候偶爾能看到。從這一層上,太陽的溫度又開始升高,從光球層向上2000公里的高度,溫度會上升到10萬到100萬攝氏度。



日冕層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厚度達到幾百萬公里,溫度有100萬攝氏度,大量的氫、氦等原子已經被電離成帶正電的質子、氦原子核和帶負電的自由電子等,由於內部的輻射或者氣體對沖,這些帶電粒子以極快的速度掙脫太陽的引力束縛射向太陽之外,形成了太陽風,來到地球附近,會被地球磁場阻擋,但是一部分會通過兩極地區進入地球,那就是極光了。


科普大世界


實際上,太陽的結構人類至今未弄清楚,因為太陽距離地球近一點五億公里,表面溫度又很高,人類根本無法近距離去科研太陽。傳統的理論就是說,太陽的發光發熱,是因為太陽內部的氫氦反應,但太陽已經有幾十億年了,這種氫氦反應怎麼可能會持續這麼久呢?我認為此理論也不一定正確。



用戶創維


太陽核粒分子,是永遠不滅的碰撞,能產生高溫能量,人類上未發現,如果發現,運用,會永遠用不盡的能量,對人類太空飛行器和太空宇宙探索,其實再未來,人類能達到永生還是延續壽命1000歲,銀河系所有宇宙的發光日能量太陽一樣的星球,就是人類的加油站,航母空母親生探索宇宙不再是夢,按人類這樣科技100萬年後科研,應該可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