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里的油膩中年男,紅塵中的執迷不悟者,今生註定與佛無緣

昨日烏衣少年,今已兩鬢斑斑——恍然如夢人到中年

人的一生其實非常非常短暫,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死亡......很多人沒有明白怎麼回事,就已經兩鬢斑白了,很突然,就是偶然照鏡子發現的,頭髮白了那麼多。少年時有夢想,青年是歷經磨難,到了中年,頭髮開始掉了,很多人其實也就是這麼渾渾噩噩過來了。有時候絞盡腦汁想回憶一下生命中蕩氣迴腸的事情,其實除了結婚生孩子的那天也沒啥特別的日子,經歷豐富一點的可能也只是經歷了失業、創業、穩定這些過程。

俗世裡的油膩中年男,紅塵中的執迷不悟者,今生註定與佛無緣

人生其實真的沒有什麼。

年紀越大,越來越愛懷念,懷念舊時的雲,懷念舊時的人,懷念無憂無慮的日子。

其實人的年齡越大,越來越接近於禪,也就老愛往寺廟裡跑。

作為一個人來講,除了糧食的需要,也就是一些精神的安慰了。佛法其實是最好的精神食糧。

人從出生到死亡,忙碌了幾十年,很多人沒有搞明白為什麼而忙?如果僅僅是為了衣食住行而忙忙碌碌,那麼現在很多人的衣食住行早已解決了仍舊是忙忙碌碌,而且是更忙,因為對生活又有進一步的要求了,其實就是慾望。為了滿足更高的慾望,又要去拼命地追求。“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忙碌之中的人不會去研究這些問題的,只是一味地向外追求,而不會向內心去尋找。

佛法,是茫茫人海中的慈航,教誨人如何去認識得失、圓缺、如何去面對生死、高低,指示生命的真諦。佛法不會增加任何人物質上的東西,但是叫人獲得內心的滿足,脫離煩惱,到達按了的彼岸。

佛經上說:“佛說種種法,為治種種心,”心就是指我們心中的惱煩。

俗世裡的油膩中年男,紅塵中的執迷不悟者,今生註定與佛無緣

充滿著惱煩的人生,是染汙的、缺陷的、痛苦的、不理想的,所以必需要改造。但是要怎麼樣去改造呢?就是要把它淨化。我們學佛,就是沐浴佛化,用佛陀的法水,來洗塗我們內心的垢穢,等到我們內心的煩惱垢穢清除了,那麼,我們那染汙的、缺陷的、痛苦的、不理想的人生,便可改適成為清淨的、圓滿的、快樂的、理想的人生了。

佛教是一種道德的、實踐的宗教,學佛的人,必須實踐佛陀所指示的五戒、十善、四攝、六度籌的道德行為,來培養與充實內心的德性,以莊嚴人生。

莊嚴是佛教用來形容美好的詞,莊嚴人生,也可以說就是美化人生。一般來說,美可分為形相美和內在美,形相美屬於外表,內在美則指人的德性。單有外表的形相美,而沒有內在的德性,這還是有缺陷,不算完全的美。所以人生除了有外表的形相美之外,必須充實內在的德性美;內外俱美,才可以稱為莊嚴的人生;而莊嚴的人生,才是快樂、幸福、完美的人生。

佛法是指導人生、激勵人生、鼓舞人生的;學佛除了可以認識人生、淨化人生、和莊嚴人生以外,還可以把缺陷的人生,改造為美滿的人生;從迷夢的人生,演變為覺悟的人生,由生死的人生,進化為解脫的人生;由凡情的人生、昇華為聖智的人生;總而言之,學佛的好處,是說不盡的。

俗世裡的油膩中年男,紅塵中的執迷不悟者,今生註定與佛無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