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力喚醒睡獅,王振華之子三度易主,馬雲贏了?|掌鏈一周人物榜

劉愛力喚醒睡獅,王振華之子三度易主,馬雲贏了?|掌鏈一週人物榜

劉愛力“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曾一手推動中國鐵塔上市的劉愛力如今把這個計劃帶到了中國郵政,上週,他透露郵政EMS將在明年引入戰略投資者,啟動IPO,確保三年之內成功上市。快遞專家趙小敏判斷郵政EMS一旦上市,市值有望超過3000億。

劉愛力曾任職中國鐵塔董事長,2016年時他希望公司最快在2017年完成上市,最終這個目標在2018年達成。業界對其行事作風評價為“雷厲風行”。

劉愛力還曾擔任中國電信總裁兼CEO一職,而電信郵政在98年以前同屬郵電系統。看劉愛力上任兩個月以來的頻頻舉動,“一家人”熟悉起來就是快。

【點評】中國郵政最寶貴的戰略資源無非就是飛機儲備和網點規模,一旦上市,前者有機會獲得長足補充。

王衛的快遞國際化就靠他了?

上週四,招商局集團與順豐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雙方董事長李建紅、王衛分別出席本次簽約儀式,這也是迄今雙方第三次在公開場合共同露面,前兩次分別發生在順豐首次引入外資以及雙方在3年前的第一次戰略合作簽約。

雙方本次約定在投融資、物流、商業、產業用地及金融等領域,以及鄂州樞紐項目、雄安項目進行戰略合作。

本次簽約儀式出現了中外運的代表,中外運在去年被招商局鯨吞。眾所周知,中外運的強項正是國際快遞業務,而國內快遞公司國際化則一直是風聲大雨點小,這次合作不禁讓人浮想聯翩,順豐會由此搭上便車嗎?

【點評】順豐很牛,背後的朋友更牛。競爭對手只想著順豐可不夠。

“王振華之子”再易主

8月21日,安吉快運宣佈天地華宇加入上汽物流板塊,“天地華宇加入上汽物流板塊以後,將獲得業務規模、專業能力和資金實力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得到進一步發展的助力。”

這也成了天地華宇在2006年末、2013年先後兩次易主後的第三度更換東家。更早之前,圓通也曾被傳是天地華宇的買主。

天地華宇(彼時叫華宇)誕生於1994年,其創始人王振華是大名鼎鼎的佳木斯貨運幫的重要成員。但隨著幾度易主,天地華宇失去老大位置,不過營收能力還算名列前茅。王振華本人則在出局後,創建了華馳物流,不過2013年低調解散。王振華一度成為該領域的悲情人物。

【點評】天地華宇幾番易主已經充分說明,買家考慮不應該僅僅是紙面上的即戰力,更應該關心之後的融合程度。

這位懟劉強東的男人賣起了油

滿幫集團日前迎來一位來頭不小的總裁,李斌。他曾供職於蘇寧,並在3年之內3度升遷,堪稱蘇寧從線下到線上推廣融合戰略的功臣人物。離開蘇寧後,李斌又扮演了紅星美凱龍的“救世主”一角,當他以紅星美凱龍CEO身份登臺時,獲得了比創始人還要多的演講時間。這份工作於他而言不算陌生,紅星美凱龍急需利用互聯網這一工具為線下零售場景賦能。不過這段為期兩年的工作經歷不算順利。

現在,李斌已正式加盟,擔任滿幫能源事業群總裁,直接向滿幫集團聯席總裁、貨車幫CEO羅鵬彙報。他的任務是把油品行業互聯網化。

早年在蘇寧任職時,李斌就在微博上用“自己賺錢旅遊,公司燒錢虧損”的橋段諷刺過劉強東。

【點評】

儘管行業完全不同,但是本質一樣。不過還是建議李斌先研究所服務的群體,畢竟司機是和白領或者中產家庭消費觀完全不同的一個群體。

劉強東背後的男人和馬雲好上了

今年一季度,高瓴資本在京東持倉約14億美金,但是隨著二季度的持倉披露,這個數字變成了8億(約)美金。出來的錢去哪了?最好的解釋可能是阿里巴巴。因為高領在阿里身上加倉了約9億美金,共計約12億美金。

現在,阿里已經成為了高瓴資本的第一大持倉股。不僅如此,數據顯示自打京東上市以來,高瓴資本就一直沒停下減持京東的步伐。要知道,劉強東可一直是高瓴資本張磊口中“尋找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堅定實踐者”的化身——至少在減持以前是。

目前有評論稱,京東最大的貢獻,是幫阿里消滅競爭對手,消滅了易迅,消滅了一號店,但京東市佔率不升反降,最後佔便宜的,居然是阿里。而目前京東在多方面的佈局看上去並沒有當年佈局物流那樣具備出奇制勝的效果。

【點評】就單從最新財報數據來看,為什麼“半條命騰訊”+京東還是沒辦法遏制阿里的攻勢?這甚至不是京東一家公司需要考慮的問題。

馬雲:沒有電商,有些人的股票價格會非常難看

上週,馬雲出席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並發表演講,以下為馬雲部分演講內容編選:

新零售以後,最重要的是新制造。新零售在重新定義零售,新制造必將重新定義製造。新制造必須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新制造也必須是B2C走向C2B。

我經常聽見,有人講沒有製造業,哪來你們互聯網零售,哪來電子商務。其實沒有電子商務,這些人的股票會非常難看,根本沒有銷售額。

光靠互聯網的營銷,今天帶動了銷售額,但是並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必須思考未來的製造業該如何走。以前是以製造為中心,未來應該以創造為中心,傳統靠資源消耗型的企業,必定會越來越難,挑戰也會越來越大。

【點評】不管是零售還是製造,未來都離不開數據這個最大能源。馬老闆說的傳統資源消耗型企業與其說模式出問題了,不如說資源枯竭了。那這些數據資源現在都在哪呢?

(掌鏈傳媒記者 劉宇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