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要借1個多億,這半年新城控股一直在舉債狂奔

每天要借1個多億,這半年新城控股一直在舉債狂奔

新城控股黨委組織集團黨員骨幹重溫入黨誓詞

文 | 財經無忌

全中國的房地產公司都在去槓桿,但是新城控股(601155)卻是例外。

這家江蘇最大的地產公司在跨入「千億俱樂部」之後,就開始進入了「矇眼狂奔」的時刻——今年上半年新城銷售完成將近1000億,距離老闆王振華下達的全年1800億目標,已經過半。

當然代價也不菲。

今年上半年,新城控股的財務總監需要不停地在財報上修改公司的債務數字。最新的數據是,截至6月30日,新城控股的借款餘額約為人民幣646.30億元,這個數字比去年年末增加了219.66億元。

也就是說,在這半年裡,新城控股幾乎每天要借款查過1.2億元,這其中大部分的借款來自銀行貸款和公司債券——在國內收緊房企發債的背景之下,新城控股還不得不選擇了在境外發債,兩個多月內連續發債3次,其中後面兩次間隔甚至不到20天,票面利率也從6.5%上升到了7.5%。

截至 2018 年3月末,新城控股負債總額為1680.22 億元,其中流動負債佔比為79.45%。

這樣的場景在新城控股的歷史上幾乎沒有發生過,那麼,如此「嗜血」的新城發生了什麼?

1、

在過去的三年裡,新城控股累計淨利潤為118.16億元。去年,新城的淨利潤在上市房企中,一躍進入了前十,僅次於華夏幸福。

淨利潤擴大的背後也是債務的堆積。

同花順iFind的數據顯示,新城去年債務合計達到了1575億元,資產負債率是85.84%,在A股上市房企中排到了第十,而房地產行業的整體平均負債率是79.1%。

新城的債務究竟高不高,如果放在房地產行業維度中,或許很難有一個共識。因為在中國,負債和規模在房企的發展過程中,總是相伴而生的——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的房企打的是規模戰,誰能拿到更多的錢,搶到更多的地,誰就能獲得高增長和高利潤。

不過,如果按照今年上半年新城的債務增長情況來看,新城對資金的需求已經遠遠超過了去年的水平。

不久前,盧志強的泛海一週發債27億引起行業譁然,但新城似乎大有追趕的勢頭:不到20天發債4億美金。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房企「去槓桿」已經是主動式的行為了。無論是王健林還是許家印這些房產大亨,都邁出去槓桿的這一步。恆大甚至提出,到2018年末資產負債率從71.1%下降到60%左右,2019年末下降到55%左右。

2、

新城如此「不聽話」,逆行業大勢自然有他的苦衷——共產黨員王振華怎麼可能不懂政治呢,雖然他的兒子早就是澳大利亞國籍了。

從目前來看,新城控股已經攤開了一個巨大的攤子。

截至今年3月底,新城在建的項目146個,合計面積差不多有3321萬平米,這在新城的歷史上也是沒有過的。

從新開工面積的數據上來看,新城確實進入了一個

「矇眼狂奔」的時代:2015年新開工面積是741.22 萬平方米,2016年是850.02 萬平方米,而到了去年,這個數據變成了2066.26 萬平方米,比前一年的兩倍還多。

這麼多的項目開工,自然帶來了不小的資金壓力。

具體來看,截至 2018 年3月末,新城主要在建項目計劃投資額達到2071.53 億元,目前缺口達到951.47 億元,其中,前十大在建項目計劃投資額合計440.39 億元,尚需投資175.34億元。

除了新開工項目之外,新城還到處拍地。去年新城拿地3392萬平米,是前年的兩倍多,而2015年新城還只是拿9多萬平米的體量。

無論是拿地也好,開工也好,直觀地反映在公司財報上是去年新城經營性淨現金流一欄已經是—104.85億元。

主流信用評估公司大公國際對新城控股出具的一份報告稱:2015—2017 年,受公司房地產開發業務存貨及預收款項波動影響,公司經營性淨現金流波動較大,以至自由現金流無法對負債和利息形成有效保障。

3、

今年是新城控股成立的第25個年頭,在不久前新城控股舉行的25週年慶典活動上,新城打出「世界五百強」的目標。

目前新城按著「住宅+商業」雙輪驅動的戰略在前進,老將梁志成負責地產,前年從萬達引進的陳德力則負責操刀商業廣場「吾悅」項目。

從目前來看,無論是住宅和商業,新城都無法在二線城市有更多的表現,從去年新城拍地的樓面均價3175元/平方米的價格來看,基本屬於三線甚至四線城市為主。

到去年年底,吾悅廣場在全國已經開業23個,今年還要計劃再開業18個。這些分佈在武進、張家港、安慶、丹陽等四線城市的吾悅廣場難說「風光」,其中租金收入最高的是在新城的老家常州——常州吾悅國際廣場能達到3.58元的每天每平米的租金。

在一次投資者溝通會上,新城宣稱今年的吾悅廣場的租金收入目標「超出20億人民幣」,而2017年,這個數字是10億——顯然這個增量大部分需要來自今年新開的18個廣場。

但一個較為現實的問題是,在商業廣場已經「審美疲勞」的今天,吾悅如果僅僅只是複製萬達的那套做法,未必是一條明智的道路——目的連萬達也已經合縱連橫,和蘇寧外部企業合作,對原有的萬達廣場模式進行了升級。

顯然,無論是人流區位、廣場品牌號召力、招商運營能力,吾悅廣場或許僅僅只能排在第二梯隊。

在江蘇的三線城市啟東,當地人在論壇上發出這樣的質疑:吾悅廣場入駐品牌,都是什麼鬼?

他們展示了一張海報或許能讓我們感受到吾悅廣場的風格

每天要借1個多億,這半年新城控股一直在舉債狂奔

下面有人回覆說:德莊火鍋和名創優品明顯是大潤發開不下去了,挖過去的。

考慮到三四線城市的經濟基礎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對薄弱,加之上述城市受電子商務影響較大,其後續招商運營將對公司帶來挑戰。」另一家評級公司中誠信國際對吾悅廣場的後續招商也信心不足。

事實上,新城的吾悅廣場似乎只是學到了萬達的「趕工速度」——南京河西的吾悅廣場,在未取得施工許可證的情況下,強行違建至四層,在主管部門下達停工的處理意見後,新城方面依然沒有顯示停工的跡象

這也難怪——在公司大幅舉債的前提下,趕進度搶工期,或許就是新城目前的頭號目標吧。只是好的不學,為什麼要學碧桂園呢?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