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无果?做到真正的沟通才会事半功倍!

沟通无果?做到真正的沟通才会事半功倍!

沟通无果?做到真正的沟通才会事半功倍!

当我们认为孩子会喜欢时,他却说“不喜欢”。

当询问孩子为什么时,他(她)只说“不要”、“不喜欢”、“不乐意”,甚至是无言沉默。

现在正当暑假,平时在校的孩子们突然长时间在家,家长有时候会发现自己和孩子根本无法沟通,孩子的“叛逆”情况也变得严重起来。究其根本,还是亲子沟通的问题,因为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尚未搭起、心与心之间通行的方法也不合适。

首先——

我们家长需要反思

您是否认为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是重要的?您是真的想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吗?您是真的想帮助他还是只是想控制他?您的态度、您的信任,将决定您会用什么行为来对待孩子,也将决定您与孩子的关系是否和谐。

家长与孩子真正良好的沟通,应该是孩子既有沟通的意愿,又有自己思想上的独立。

建议家长这么做

倾听、确认、反应、引导

当孩子带有情绪的说话时,父母要做到“倾听、确认、反应、引导”,而非批评指责。

倾听:“发生了什么事?”先放下自己主观的猜测和看法,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认真地倾听孩子述说经过。

确认:“你是说小朋友把你的玩具拿走了?你就把他的铅笔盒摔到了地上,是吗?”

反应:“我能想象得到,你不能玩自己的玩具了,所以不高兴。”“我能理解……”这样的话语给孩子的信号是你相信孩子讲的是事实,你理解他的情绪。但是,这并不代表你同意他的做法。

引导:“我们来看看,除了摔文具盒,还有别的办法吗?” 给孩子几秒的时间等他回答。酌情给出提示“是马上要回来,还是让他玩5分钟,或是与他交换玩他的玩具?”多给孩子几个选择,发掘他的想象空间,就是教给孩子处理此类事件的方法。

给孩子选择权

下面例子中A和B的区别和效果,你会用哪一种呢?

孩子不上床睡觉的时候,妈妈说:

A:“该上床睡觉了,别磨蹭。”

结果:孩子不情愿,或者干脆充耳不闻。

B:“你现在上床睡觉?还是看10分钟书再上床?”

结果:孩子可能会选择其中之一。

房间脏乱的时候,妈妈说:

A:“你的房间太乱了。你不收拾,我们就不出去玩了。”

结果:若孩子习惯了“你不……我就不……”的负性语言模式,不仅不利于积极情绪养成,孩子也会学会这种句式,与父母讨价还价。

B:“你是想现在整理,饭后再出去玩,还是现在不整理,饭后不出去玩呢?”

结果:孩子可能选择现在整理,饭后出去玩。(如果选择不整理,家长可以进一步督促,如“你想什么时间整理呢?”

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再承诺什么时候整理。)

向孩子传递积极、正面情绪小标题

在谈话中避免出现:

1、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吃了什么?

2、你今天学了哪些知识?

3、有人会欺负你吗?

4、今天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

可以多问问以下问题:

1、你今天高兴吗?

2、今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3、你今天有什么作品吗?

4、今天与大家玩得开心吗?

少问封闭式问题,多些开放式问题,问些能让孩子开心的问题,让孩子多说,杜绝孩子听您讲的常态。

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家长很容易被自家孩子带动情绪,反过来亦然,孩子也很容易被家长影响。如果您在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找孩子谈话,很容易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这样孩子在回应时情绪也不会太好,很可能会更加激怒父母,造成不必要的沟通中断和情感矛盾。

最好一次只说一件事

尤其对于6岁以前的孩子而言,一次接收并记住一个以上的指导信息是有困难的。换句话说,一次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导信息,只会主观超越孩子有限的记忆范围,影响孩子的理解能力。

避免恐吓孩子

许多父母发现沟通无效,会说出类似下面的话:“再这样我就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再不听话就不要你啦”等话,其实这样的方式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制止儿童正在进行的不当行为,相反,会使儿童因为感到恐惧和害怕,或者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建立权威,给予帮助,切忌独裁。可能我们家长不是最出色的成功人士,但毕竟年长于孩子,阅历和您的人生经历都将是最宝贵的财富储备。孩子在经历时,就会发现父母的所说所言都是有用的,这时候您的权威感和榜样基础已有雏形。

权威能让人信任。当然,孩子本身会对父母有依赖感,但多了一份权威时,他才会找您倾诉、并积极向您寻求帮助。这样家长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可以来了解他、开导他、帮助他调节不良情绪。

还有就是老生常谈,建立共同话题,寻找孩子与您的共同兴趣。这些做起来都不容易,可是不怕做得晚,就怕自己懒。孩子的教育对家长来说,是任重而道远,只有沟通这个基础打好,以后才不会让您的孩子在人生这条路上走得磕磕绊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