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豬不食、吃了不消化,怎麼辦?

暴露於熱應激的豬,其體溫增加,且腸絨毛大小減小,從而增加了內源性氨基酸的損失並減少腸內氨基酸轉運蛋白的丰度以及氨基酸的表觀和標準迴腸消化率。

高溫豬不食、吃了不消化,怎麼辦?

http://www.jinkechuang.cn/

全球的生豬生產大多位於環境溫度高於豬的熱舒適溫度或中性溫度的區域。豬暴露於高環境溫度會導致熱應激,從而改變它們的行為,生理和代謝,以保持其體內平衡。豬熱應激引起的最顯著變化包括自願採食量減少和體溫升高。這種體溫的升高導致血液向周邊流動的增加。這些變化旨在減少身體的產熱量,並促進其向環境散熱。然而,一些研究表明環境溫度與豬體溫間存在密切關係(Morales等,2015,2016)。即當環境溫度達到臨界值時,動物的散熱能力不足以維持其體溫不變,從而溫度上升2℃(Morales等,2016;Pearce等,2014)。這種情況會影響豬的腸道上皮的完整性,從而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

http://www.jinkechuang.cn/

作為熱散機制,身體增加了流向周邊的血液,但減少了胃腸道組織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應,這在腸上皮中引起氧化應激。缺氧,營養缺乏和氧化應激的協同導致腸絨毛細胞死亡的增加,這導致腸絨毛尺寸的減小和腸上皮的損傷(Liu等人,2009)。細胞死亡的增加增加了一些氨基酸的內源性損失,特別是精氨酸,苯丙氨酸,組氨酸和蘇氨酸(Morales等,2016),而由熱應激引起的較小的腸絨毛尺寸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和氨基酸的攝取(Moralesetal.,2015)

http://www.jinkechuang.cn/

氨基酸的表觀迴腸消化率定義為日糧中攝入的氨基酸在小腸的消失量(Stein等,2007),並通過從攝入量中減去達到小腸末端的氨基酸的量來計算。到達迴腸末端的每種氨基酸的總量包括來自日糧的未吸收的氨基酸加上未消化的內源性蛋白質中含有的氨基酸。由熱應激引起的腸絨毛尺寸的減小(Yu等,2010;Pearce等,2014)表明,在此條件下的豬具有較少量的能夠進行蛋白質消化和氨基酸吸收的腸道細胞(腸細胞)。在暴露於熱應激的豬的腸細胞中已經觀察到氨基酸轉運蛋白丰度的顯著減少(Morales等,2014)。一些氨基酸的內源損失較大,以及由熱應激導致的較低吸收能力會影響精氨酸,組氨酸和亮氨酸的表觀迴腸消化率,這些氨基酸與由於熱應激而內源性損失增加的氨基酸相同。標準迴腸消化率的計算方法與表觀迴腸消化率相似,但對於達到迴腸末端的每種氨基酸的內源量進行校正。熱應激也似乎降低了熱應激條件下豬精氨酸和組氨酸的標準迴腸消化率(Morales等,2016)。

http://www.jinkechuang.cn/

也就是說,熱應激不僅增加了內源性精氨酸和組氨酸的損失,且降低了富含這些氨基酸的內源性蛋白質的消化或其所包含的氨基酸的重吸收。精氨酸和組氨酸在熱應激條件下的最低標準迴腸消化率與其轉運蛋白的最低空腸丰度相吻合(Morales等,2014)。有趣的是,熱應激不會影響日糧中包括的遊離形式的氨基酸的表觀或標準迴腸消化率(如賴氨酸),因其的吸收始於十二指腸且不與包含在日糧中的蛋白質結合賴氨酸競爭,其必須在它被吸收入空腸和迴腸之前被消化。http://www.jinkechuang.cn/

暴露於舒適環境溫度(24±2℃)或熱應激(每日變化30-42℃)條件下的豬的表觀氨基酸消化率。

總之,暴露於熱應激的豬其體溫增加,且其腸絨的尺寸減小,從而增加內源氨基酸的損失並減少腸內氨基酸轉運蛋白的丰度,表觀和標準氨基酸的迴腸消化率。這些變化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了暴露於熱應激的豬的氨基酸的吸收能力,且明顯以不同的方式起作用,因其主要降低精氨酸,組氨酸,亮氨酸和蘇氨酸的迴腸消化率。但在熱應激中添加遊離氨基酸可抵消熱應激對氨基酸吸收的負面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