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兩年前在QQ群加陝西人柳育龍好友,後來自然成了微信好友。但幾乎沒有私聊,談不上了解,也沒有百度他的名,就算同仁吧。

去年在拜讀北京王大良新著的同時,也收到柳育龍的著作。圈內都知道大良的名氣——我國頂級姓氏文化專家,我自然把閱讀重點放到了大良著作上。對育龍的著作看了目錄,選擇瀏覽了幾頁,感覺挺合口味,但一直沒有認真細讀。

近日再次收到育龍新著《家譜編修指南與答問》,先瀏覽了目錄,後看了封面和封底折口,又翻翻了正文,唉,真不錯!這裡對圈內說說我的感想。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一、年青的柳育龍寫了很多書。2015年從武漢大學畢業,看他現在的照片也不超過30歲。這位年青人寫了很多書,姓氏文化方面的有6本,老家(藍田)史話的有3本,詩歌有5本。一共14本。但是,待出的有10本。也就是說,實際問世的有4本。他是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還有其他身份。

二、估算一下他的總字數。已經出版的2本姓氏文化著作,都在50萬字,待出的4本,判斷每本不會少於30萬字。老家史話,每本也不會少於20萬字。詩歌就算每本10萬字。他寫多少萬字呢?姓氏文化220萬字,史話60萬字,詩歌50萬字,一共330萬字。這應該是最最低的估算。

三、自費出版難在資金。已經出版的按130萬字計算,還有200萬字待出。想不出他是怎麼寫的,納悶的是為啥不出?合理的判斷是,他困於出版資金。我的真心話是,希望他的那些姓氏文化著作早日問世。

四、譜界難得之才。天下像柳育龍這樣的年青人,真的不多!我肯定地說:“他是譜界難得之才”。姓氏文化,靠誰傳承?能靠七老八十的人嗎?靠職場官長行嗎?靠土豪大款行嗎?都有點不放心。還得指望文化人,尤其指望年青的文化人。

五、《家譜編修指南與答問》是本好書。我要隨身攜帶這本書,是因為:一、家譜方面的名詞有170個,科舉和職官名詞有158個。可以當詞典工具書。二、怎樣修譜?書中列出了141個問題。可以當教案和流程圖。三、家譜範文26篇,很實用,可以當模版。四、舊家譜有哪些問題?怎樣辨偽?尋根基地有哪些?怎樣尋根?歷代官制是怎麼回事?歷史紀年對照與查對……等等,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這本的內容,很適合我,能補充和提高我想要的知識;書中很多內容也開闊了眼界。全書的行文,很規範,文字簡捷又能說透主題。育龍的寫作態度很端正,引證均有頁下注。總之這是一部集知識性、工具性、實用性、指導性等為一體的著作,是一本好書。可以從作者手中買到這本書,一百一本另贈一本詩集。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作者:宛福成,1960年生,現居長春。熱衷於姓氏文化和譜牒文化二十餘載,本姓家族聯誼會創會人兼任秘書長,《姓氏文化週刊》主編。

附1:《家譜編修指南與答問》作者簡介

柳育龍,陝西藍田人。字博騰,號兼然,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後裔。因姓柳,故自號柳柳先生。2015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系中國詩歌學會、陝西省作家協會、陝西省詩詞學會、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藍田縣作家協會、帝王陵文化研究會等會員。專注於文史方面研究,先後出版《焦岱史話》《藍田柳氏生甲公家譜》《家譜與尋根》《家譜編修指南與答問》《柳姓史略》,另有文化專著《歷代柳氏家訓集釋》《文化視域中的輞川圖景》《歷代藍田作家群體研究與綜述》等10餘部作品待出版,作品獲得各種獎項30餘次,個人事蹟被新華社、人民日報、陝西日報、文化藝術報、中國訪談網、中國人物網等報道。

由其編寫的《家譜與尋根》姊妹篇《如何編修家譜》(又名《家譜編修指南與答問》著名書法家郭瀚之題寫書名)即將出版。此書作為《家譜與尋根》系列圖書之一,原名《家譜答問》《家譜三百問》,是對《家譜與尋根》一書的補充和說明,後經過豐富改為《家譜編修指南與答問》,暨《如何編修家譜》一書。該書主要是從家譜的分類和含義、有關名詞解釋、如何編修家譜、新舊家譜之對比、官職簡介、相關文史知識組成。是一部修家譜的工具書。現在預定就送本人新出版的詩集《行程記》(著名人文學者笑波題寫書名,著名詩評家楊張平,著名詩人青藍格格,知名網絡出版人蕭何隆重推薦。)由於是為親朋編撰家譜指南,所以自費出版,印刷不多,需要者請儘快聯繫。

套餐一:家譜與尋根+家譜編修指南與答問(如何編修家譜)+行程記200元

套餐二:家譜編修指南與答問(如何編修家譜)+行程記100元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譜界難得之才——柳育龍 宛福成/吉林長春

附2:修譜實艱難 《指南》解迷團—讀柳育龍新書《家譜編修指南與答問》有感

育龍宗親你好!自去年上半年喜獲你的傑作《家譜與尋根》之後,近日又在重慶渝北新居收到你的新作《家譜編修指南與答問》姊妹篇,此時心潮起伏,感慨萬千!不知用什麼語言和形容來感激你在我編寫家譜中遇到難題時送來的“及時雨"。《家譜與尋根》雖然也給我編寫家譜增長了許多知識,提供了不少有用經驗和捷徑,但那部書確實是宏篇大著,內容深奧繁雜,花了不少精力去拜讀,總還有些東西沒搞明白,也不好打擾百忙中的你。

自收到《指南》一書,我就利用點滴時間,迫不及待地一口氣通覽了一遍,好多章節雖還沒有一一消化,但已覺收穫不少。我的感覺是:該書印刷精美,內容豐富,資料翔實,簡明扼要,查找方便,給正在編修家譜的宗親們指明瞭方向,解答了疑難,且具有可操作性,實用性強,收藏價值高,值得大力推薦!

我曾把剛進初中的大孫子柳景獻叫到身邊耳語道:“孩子,你看這書寫得多好,不光是教你如何寫家譜,裡面還有好多的古典常識呢,方方面面應有盡有,這是你在學校學不到的,在新華書店也買不到,希你在我百年之後將該書好好珍藏。而作者柳育龍剛而立之年,一年竟出六部書,人家為柳氏文化的傳承付出了多少心血呀!”孫子聽了我這番話甚是驚牙:“哇塞,好厲害喲,我要向他學習!”,頓時,我自感欣慰不已,因我的"家譜研究”有接班的了。

來話長。我是一位退休公務員,今年六十有七。在崗時常與公文打交道,除忙完份內工作外,閒叚時就是“一杯茶一支菸,一張報紙看半天”混日子。退休至今已十六個春秋。一路走來風風雨雨,實為不易,既有豔陽天春風撲面,也有風雨交加,病魔將我拖入鬼門關。2012年冬,因腦腫瘤被家人們送進了重慶新橋醫院,經搶救手術成功,幸好是良性,至今我又活了五年還安在,除帶兩個孫子外,還加入了柳氏宗親尋根問祖的行業,得了一分老有所樂的“工作”。

說起我的家譜情結,也有三、四年了。那是2014年春,在重慶武警服役轉業的正團職幹部,也是我的麼兄弟柳德成,受邀出席了湖南嶽陽柳氏宗親祠堂落成儀式,庚即邀請中華柳氏宗親聯誼會創始人柳哲到巫山、奉節、重慶銅梁等地考察柳氏族人聚集地分佈情況,從而迅急在巫山及整個重慶地區掀起了"尋根問祖、研討柳氏文化"的熱潮。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我雖年近七旬,身體欠佳,自覺不自覺地捲入了家譜研究和尋根的隊伍,一發不可收拾。2015年11月中旬,還帶病同柳德華、柳輝宗親一道前往浙江、江西上慄等地尋根。

令我感動的是,柳德成四年多來為巫山乃至整個重慶柳氏宗親的尋根問祖操盡了心,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並自費幾萬元,驅車數千公里,足跡踏遍川渝卾陝柳氏聚居地尋親、走訪老人、考察碑記,還幾下湖南嶽陽取經,揹回幾十本岳陽柳氏家譜回家研究。尤其是,2015年5月上旬,他獨自一人去巫山縣當陽鄉考察一座清代柳氏墓碑的事蹟更是感人:那裡緊鄰湖北神龍架,墓碑座落於海拔1400米的髙山上,極目四望,祟山峻嶺,荊棘叢生,多年沒有上山之路,德成便身背越野包,自帶砍刀,花300元請當地民工帶路,用了整整四小時才爬上山頂,下山時已近黃昏,手臂還被馬蝗咬得鮮血直流,紅腫了好幾天,真叫人心疼!正是他的這種無私奉獻精神激勵了我,才決心在晚年也為柳氏家譜的研究盡點微薄之力。

人們都說,修家譜意義重大。百善孝當先,水有源樹有根,只有刨根究底,追根求源,方能知曉自己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從而“落葉歸根”。通過修家譜,更能凝棸家族的團結振興,互助互幫,傳承先祖優秀文化,宏揚和聖精神,瞭解家族歷史與業績光照後人。同時,修家譜也是為自已樹碑立傳,百世流芳。正如作者育龍在《指南》前言中所說:“大千世界,人如螻蟻,在百年之後誰記得自已呢?你的孫子可能記得你的名字,那麼曾孫呢?而修家譜就是給自已死後找到一個靈魂的歸縮。”

回顧近幾年家譜研究走過的歷程,總感到付出多,收穫小,走了不少彎路,甚至鬧些笑話。其中,遇到的難題是,看不懂歷史老譜上的古文字。那是2014年上半年,德成弟從岳陽帶回一本樂公支系的第七修譜,文字全是用泥塊燒的古體字印刷,加之豎排又是文言文,我研究了半年如同看“天書”。我支族人入川始祖柳禹斯,落業原四川省巫山縣(今屬重慶)仰天窊,老派行:“國正天興順,官清民自安”,後來慄樂棠三公統譜,新派行為:“興朝揚德教,景祚慶恩光……”,本想通過研究老譜查到禹斯公的來龍去脈,可至今沒有進展,實為遺撼!

就是老譜中提到許多古代官名及學歷稱謂,不知與現代稱呼怎麼對應?如“光碌大夫”、“教諭"、“同知"、“鎮撫”、"宣判”、“進士弟"、“貢生"、“廩生”、“庠生”如此等等,看後如墜煙雲。甚至在整理家譜資料時,把正確的“教諭"一詞錯改成"教論”,把“司理問"寫成了“司理間”,自看了你的新書才重新糾正過來。

當然,修譜最難的莫過於歷史久遠,人脈斷裂,資料缺失,因我支族人自湖廣遷四川(現屬渝東北地區),大多是躲避戰亂,逃進深山隱居,二百多年來未曾傳下一部家譜史料。

總之,《指南》一書,條理清楚,通俗易懂,知識全面,是修譜的良師益友,是難得的工具書。在此,對你的辛勤付出與贈書,表示由衷的謝意!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在春節來臨之際,祝你家人節日快樂,幸福安康!

柳德桃 2018年2月12日 於重慶渝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