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六帝这四位是宫女所生,她们生前身份低微,死后才得享尊荣!

帝王多嫔妃历代如此,据证,明以嘉靖嫔妃、宫女、太监多而闻名;宫中太监最多时达十万之众,宫女也多达千人以上,嘉靖奢靡暴戾,不重朝政,沉迷后宫,对嫔妃宫女杀罚并重,深得痛恶,引得宫女有弑其之心。英宗朱祁镇,驾崩前遗诏,废宫人殉葬制,大开了明代殉葬制历史先河。

明十六帝这四位是宫女所生,她们生前身份低微,死后才得享尊荣!

明代殡妃制度是明王朝政治制度、宫廷生活的的缩影。人们的概念是宫内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明史》后妃传中妃嫔在册的并不多,因记载不全,准确数字很难查实。据考证,除殡妃外仅宫女就有100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明朝16帝中,有四位是宫女所生。皇帝的女人多如牛毛,所以记录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废立嫔妃,由皇帝好恶,非宫廷大事,嫔妃多,受宠的有限,这是皇家私事,所以也难怪记录官们不予尽职详记。

明初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的嫔妃大多随皇帝殉葬了。据《历代陵寝备考》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长陵十六妃从葬,位号不俱;仁宗殉五妃,余三妃寿终别葬金山;宣宗诸妃具陪葬,景陵唯一妃别葬金山。

明十六帝这四位是宫女所生,她们生前身份低微,死后才得享尊荣!

殉葬人在死去的前一天,先要赴宴,宴罢被引到指定的殿堂内,站在小木床上,将头伸进挂好的绳套中,宦官撤去小床,这些嫔妃就命归西天了。

宣宗朱瞻基死后,殉葬的殡妃中,有一个名叫郭爱的少女,进宫才二十天,竞被指名去殉葬。临死前写了一首绝命辞: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余不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己兮;是则可悼也。哀怨凄惨催人泪下。

葬于裕陵的明英宗朱祁镇,做了一件绝大好事,他杜绝了嫔妃的殉葬制度。

明十六帝这四位是宫女所生,她们生前身份低微,死后才得享尊荣!

1464年,英宗病危,临终时遗照停止宫人殉葬。以后嫔妃才有了自己的坟墓。《昌平山水记》记载“自英宗既止宫人从葬,于是妃墓始名,或在陵山之内,或在它山。”但妃嫔墓的差别很大,生前受宠的妃嫔,多葬在陵区之内,她们的陵墓建制、大小仅次于皇帝的陵墓,如葬于茂陵的宪宗朱见深的贵妃万氏,颇顺帝意,备受恩宠,她的墓地占地两万平方米。

神宗的贵妃郑氏,极受帝之宠爱,死后葬在陵区的银钱山下,占地约四万平方米。地面建有围墙、享殿、配殿等建筑。改葬崇祯皇帝的田贵妃墓,地下有两层石门,一进石门内有享殿三间,二层石门内是通长大殿九间。由此可以论定,其地下建筑规格也一定是十分考究,陪葬的宝物也一定超过田妃墓。

明十六帝这四位是宫女所生,她们生前身份低微,死后才得享尊荣!

在明代宫廷中,多有皇后未生皇子,而由嫔妃或宫女生子当上皇帝的。如宪宗是英宗贵妃周氏所生,孝宗是宪宗的宫女纪氏所生,穆宗是世宗嫔女杜氏所生,神宗是穆宗宫女李氏所生,光宗是是神宗宫女王氏所生,熹宗是光宗宫女王氏所生,思宗是光宗淑女刘氏所生。

这些嫔妃宫女们,生前身份低微,在皇后面前低三下四,为了地位尊卑有些甚至被皇后所害;但在封建王朝中,母以子为贵,他们死后,都被嗣皇帝追封皇后或皇太后,并葬入或移葬至皇帝陵内。

明十六帝这四位是宫女所生,她们生前身份低微,死后才得享尊荣!

除葬入陵区的嫔妃外,绝大多数嫔妃均葬在北京西郊金山一带。如英宗共有十八妃,一葬锦山,其余葬金山。明朝的妃子以世宗为最多,共有妃三十人,七妃葬在陵区内,其余妃子和嫔女二十八人,均葬在京西的红石口和峰峪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