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史上千古疑案!同時期的李白和王維,竟老死不相往來!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公認的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其在科技、文化、經濟、藝術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特別是唐朝的詩歌作為最顯著的文化瑰寶,流傳至今。然而在唐朝的詩歌文學界裡卻發生了一樁怪事,堪稱是史上的千古疑案,這就是同時期的李白和王維竟老死不相往來!

李白和王維都出生於公元701年,而卒年也相近,李白是卒於公元762年,而王維是卒於761年,就是說兩人是活躍於同時代的唐朝的。當時兩人同在長安,生活軌跡也有交集的機會,且兩人還有共同的好友孟浩然,有共同的文人朋友圈,然而在史上卻沒有見過兩人任何的交往記錄,連贈詩之類的也沒留下。

堪稱史上千古疑案!同時期的李白和王維,竟老死不相往來!

李白和王維兩人跟孟浩然的關係都很好。李白在東遊至湖北安陸時,曾在那裡住了有十年之久。在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經常以詩會友,也是在這一時期,李白結識了比他年長十二歲的孟浩然,兩人互相欣賞,因此很快成為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在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後,李白親自送他至江邊,並寫下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相送。對於孟浩然的友情,李白還寫過一首《贈孟浩然》,其中有“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之舉,對孟浩然有著極高的評價,由此可見兩人關係非同一般。

而王維與孟浩然的關係也非常好,因兩人都崇尚山水田園詩,都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孟浩然因仕途不暢,在回襄陽隱居前曾寫了一首《留別王維》的詩相贈。在孟浩然後,王維也寫下了一首《哭孟浩然》的詩“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從詩中也可看出兩人友情的深厚。

堪稱史上千古疑案!同時期的李白和王維,竟老死不相往來!

此外,杜甫、王昌齡等人和李白王維也都相較甚篤。可見兩人的交際圈有著高度的重疊相似,然而我們在李白的始終找不到王維的影子,在王維的詩中也不見對李白與詩的半點評論,哪怕連譏諷嘲笑都沒有。並且兩人的不相往來,似乎還是當時文學圈中公開的秘密,眾人在聚會時從來沒有讓兩人同時出席過。

例如,開元十八年,賀知章常約李適之、李白等人於長安市上暢飲,後來就有了“飲中八仙”之美名,而他們就沒有邀請過王維。開元十九年,張九齡奉詔入京,曾多次邀請王昌齡、王之渙、王維等人與長安城郊渭河之濱把酒論詩,他們也沒邀約過李白。天寶二年,詩人王昌齡、裴迪等人約王維遊長安青龍寺賦詩,這次大家也沒加上李白。天寶三年,賀知章辭職歸隱,當時邀約了眾多文朋詩友在長樂坡餞行宴飲,其中有李白但沒有王維。

李白與王維兩人都是盛唐時期,頗負盛名的大詩人,為何兩人老死不相往來呢?也許是文人相輕,李白個性狂放不羈,為人瀟灑浪蕩,喜歡我行我素,而王維的個性則與李白相反,是那種花鳥田園式的淡雅,因此兩人互相看不上眼,誰也不服誰,也許他們有碰過面,但當目光相交時,應該是彼此的冷眼吧。

堪稱史上千古疑案!同時期的李白和王維,竟老死不相往來!

此外,玉真公主可能也是兩人的心結所在。李白在長安時,為了獲得上層的關注與賞識,曾主動的去接近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胞妹,少時便開始修道。李白寫了一首詩獻給她,詩中稱讚她宛如九天玄女一般。而此時的王維也在長安,並與玉真公主正是甜甜蜜蜜的時期,因此對於招惹他女人的李白,王維自然不會對他有好感。所以兩人不曾往來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由此而來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