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呆:派出一支武術代表隊跳舞,戰爭就贏了?

驚呆:派出一支武術代表隊跳舞,戰爭就贏了?

大約公元前2231年的一天,年屆90歲的堯帝已風燭殘年,臨終前,堯帝將他的聯盟部落王位傳給了德才兼備的舜。登上大位的舜是位有道之君,他非常體恤民情,並任用賢才,從此開創了一個“天下明德”的舜帝時代。

然而,正當舜的政治才能嶄露頭角時,地處南方的一個“有苗”部落卻不服這位聖賢明君,心懷叵測,企圖謀反。當時,舜帝手下的一位鷹派重臣禹說,如果其他部落都效仿有苗部落那還了得,所以他極力主張派兵征剿。

驚呆:派出一支武術代表隊跳舞,戰爭就贏了?

一、以舞退敵

但是,天性仁愛的舜帝卻不同意,他認為:“在我們德行還不夠寬厚的情況下出兵討伐有苗,是不符天道的。”因此,舜帝決定從自身做起,進一步以德治政、教化天下。整整三年後,他派出一支部隊前往有苗部落操演一種“干鏚舞”舜帝部隊威武雄壯的干鏚舞把有苗部落懾服了。從此,這一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歷史事件,成為了舜帝“德化天下”的美談之一。

毫無疑問,舜帝懾服有苗部落的“干鏚舞”形式上就是一種手持斧子與盾牌的軍事操演,而這種軍事操演對於武術所產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其重要意義在於:干鏚舞的出現,表明了一種與當時軍事活動有關,但又並非軍事實戰的人體活動現象出現了。

驚呆:派出一支武術代表隊跳舞,戰爭就贏了?

二、此舞非彼舞

關於武舞,曾有人認為“是武術的技擊跟抒情的舞蹈相結合”其實不然,古代武舞之“舞”,在很多場合是指操演、操練之義,也即《樂記》中所說的“武舞,戰象也”之意,並非單純的藝術表演。誠如德國著名藝術史家格羅塞在《藝術的起源》一書中說過的那樣:“除了戰爭以外,恐怕舞蹈對於原始部落的人是唯一的使他們覺得休慼相關,同時也是對於戰爭的最好的準備之一。因為操練式的舞蹈有許多地方相當於我們的軍事訓練。

遺憾的是,上古時期用於軍事的干鏚舞,史籍中未留下具體記述,以致後人難以知曉其概貌。但是,既然這種干鏚舞是軍事操練,那麼它應有一定的動作形式與順序。如果這一推測尚可成立,那麼舜帝時期的干鏚舞無疑為後來武術的動作組合注入了最早的文化元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