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知名孵化器 YC 開了一間免費網校,創業者能成功避雷嗎?

合夥人還建議創業者去北京待一年。

YC 是誰?36氪此前曾報道過,作為硅谷知名的創業孵化器,成立於 2005 年的 YC 已經投資了上千家公司,其中不乏 Dropbox、Airbnb、Coinbase、Stripe、Reddit、Instacart、Twitch 和 Cruise Automation 等眾多明星公司。

YC每年孵化兩批創業項目,為他們提供種子資金、諮詢服務和校友網絡的同時,換取公司 7% 的股權。通過幫助創業者優化商業模式、建設團隊、創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使其快速成長。

今年 YC 進入中國後,已經投資了第一個創業項目LemonBox,一家提供定製營養補充包的中美跨境電商。如今 YC 的第二期線上課程開始報名,全球的創業者都可以在線參與為期 10 周的免費課程。在這裡,他們不僅會系統學習創業知識,還有機會獲得創業導師,並且和全世界上千個創業者交流。

藉著線上課程的機會,我們和另一位合夥人 Adora Cheung 聊了聊,她曾創立美國家政 O2O 公司 Homejoy,Adora 和我們分享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看法:

  • 為什麼YC要開設線上課程?
  • 什麼樣的人是好的創業者?
  • 新手創業指南/避雷指南

為什麼開設YC線上課程?

YC 想要做的是,降低創業者的創業壁壘,免費的線上課可以讓更多的創業者參與進來。

Adora 告訴我們,課程設置上,會覆蓋早期創業的各種問題,從如何提出創業的好點子、如何測試產品、如何增長、到如何建立自己的創業團隊,甚至包括創業者可能會踩的坑,走的彎路等等。

YC 有名的導師制度也會體現在線上課程中。學員們分成小組,與導師配對,每週都有機會討論創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導師們都是曾經的創業者,經歷過創業的起起伏伏,作為亦師亦友的“過來人”,分享經驗和教訓。Adora表示,課程中學員們有機會與YC導師,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業者深度交流,這才是項目的寶貴之處。

美國的創業經對中國的創業者適用嗎?

Adora 表示,在創業的早期階段,創業者會面臨非常相似的困境,比如,如何獲取第一批種子用戶。課程內容上,YC 提供的是方法論的指導,不會給出具體的實施建議,而創業者也需要靈活地運用。

另外,課程結束後,將有 100 名創始人獲得1萬美金的獎勵。Adora告訴我們,1萬美金更像是一個獎金而不是投資。如果創業者有意辭職開始創業,這筆錢可以幫助他們過渡。

創業者才是最好的預言家

什麼樣的人是好的創業者呢?YC對於優秀創業者的標準是什麼呢?有經驗的人更適合創業嗎?

Adora 提到,沒有統一的創業者評選標準。有工作經驗也許會有優勢,但並非必要條件。一個人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做了充分的市場調查,願意因為這個“想法”去努力,做到這三點就已經具備創業的基本條件。最重要的是,不論在什麼情況下,創業者都需要了解用戶,瞭解行業,還要了解潛在的競爭對手。

聊天中 Adora 表示,創業者才是最好的預言家。那些真正成功的創業者,並不是跟風看哪裡市場更大,而是專注於解決問題,這些問題往往來源於自己或者身邊人的經歷。她引用了一名計算機科學家的話,“最好的預測未來的方式,就是創造未來。” 投資人不是在預測未來,而是在投資未來。

而 YC 在尋找的創始人,不一定需要是一個跑起來的項目,哪怕是一個想法,只要發現了待解決的問題,YC 願意幫助這些有想法的創業者去實現從0到1的過程。

創業避雷指南

Q:哪些是創業前應該知道的事情?

Adora表示,創業的最大風險在於,創始人一定要在創業前想清楚,自己的這個“想法”是否可以堅持10年以上,是否有足夠的驅動力來做這件事。她打了個比方,於創業者而言,項目就像一個孩子,你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看它一點點長大。成功不會如一夜春風,創業一定會經歷失敗和痛苦,如果沒有準備好,不要輕易開始。

Q: 哪些是公司的危險信號?

對於早期的創業項目來說,比較常見的問題是核心團隊,聯合創始人之間有意見分歧;另外一個常見的彎路是,團隊閉門造車,放棄和用戶對話。YC也在課程了專門設置了相關內容。

Q: 創業公司還有機會成為可口可樂那樣的公司嗎?

Adora 說,創業者最好從它們更熟悉的當地市場開始,她以 Uber 舉例,在中國市場滴滴最終成為了贏家。她表示,很多本土市場已經足夠大,創業公司有機會成長為幾十億甚至百億級估值的公司,顯然現在國際化要比以前更加艱難。在資本的扶持之下,本土的團隊有機會做的更好。

Q: 如何判斷某種產品是不是“偽需求”?

Adora: 市場需求是建立在某個具體的產品或者用戶習慣上面的,可以通過已有的產品做出大概的判斷。更好的辦法是,和用戶交流,瞭解他們是否會為了這個新產品,或者新的服務額外付錢,從這裡估算出產品潛在的市場。

Adora 曾在北京生活過幾年,聊天快結束時,她告訴我,中國的創業者是她見過最“求知若飢”的。“我曾和硅谷的創業者說過,如果有機會,去北京待一年,你們一定會有想象不到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